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初中生物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济南出版社,2012年版
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
课时:57课时(含期中、期末测试及讲评)
一、课程背景
七年级生物上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和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单元涉及《标准》中的三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和环境”,包含《标准》内容有: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生物的生活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单元涉及《标准》中三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本单元包括的《标准》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对初中义务教育段七年级学生来说,与小学相比学科增加了,而且生物学是个全新的学科,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停留在对生命现象的感知和一些生活经验上,现在不仅要从宏观深入到微观领域去学习,还要学会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研究工具,进行生物实验等。
但是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极正确地加以引导。
奇妙的生命现象,为学生打开了探索生命世界的大门,学生从现象和结构层面对生命有了初步的认识。
多彩的生物世界,让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各类生物以及各类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能更好的进一步学习“生物圈中的人”“物种的延续”“生物与环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技术”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及图片,认识生命现象,知道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了解栖息地和生物圈。
能概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研究方法,学会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研究工具,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2.通过实验、探究、观察与思考等活动,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区分动植物细胞结构,认识和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生物体表现出由小长大、由简单到复杂的生命现象,认识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高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认同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通过实验、调查活动、分析图片及图文资料能够描述动物、植物、微生物三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初步感知生物的分类及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顺序,能够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提高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的能力。
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4.能够概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或社会实际问题,认同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5.通过再现经典实验,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的习惯。
认同科学探究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
6.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提高尊重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内容及方式
1.课堂学习状态评价(10分)。
根据课堂参与状况与小组合作表现等分为四个等级,A 等级8-10分,B等级5-7分,C等级3-4分,D等级1-2分。
评价主体为学生本人、小组成员、教师。
评价量表由师生共同制订,张贴于班级教室内。
2.学习过程性成果评价(10分)。
内容包括:作业、手工模型、思维导图等。
根据上交是否及时、书写是否认真、正确率是否高,美观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有无抄袭现象等分四个等级,A等级8-10分,B等级5-7分,C等级3-4分,D等级1-2分。
评价主体课代表、教师。
评价量表由师生共同制订,张贴于班级教室内。
3.实验操作与成果评价(10分)。
内容包括: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成果科学性、实验报告的合理性、逻辑性及创新性等分三个等级,A等级7-10分,B等级3-6分,C等级1-2分。
评价主体为教师,根据实验课的内容不同,教师在相应实验课前公布。
4.模块终结性(期中、期末)纸笔测试(70分)
计分方法:原始得分(模块终结性测试,试卷分值100分)×70%。
(二)评价结果
学期(模块)学业总评成绩(100分)=课堂学习状态评价(10分)+学习过程性成果评价(10分)+实验操作与成果评价(10分)+模块终结性(期中、期末)纸笔测试(70分)。
(三)评价结果的使用
总评成绩85分及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合格者获得所学模块对应的学分,未合格者影响模块学分的获取。
在新学期开学后经补考,合格者可获取相应学分。
根据学生学期(模块)学业总评结果,教师建立学生学业评价档案袋,对每位同学给予针对性的评语及改进建议,学生作品、评价结果、教师建议等放入档案袋,作为学生成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