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提出《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提出并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论联合政府》(1945年)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第一,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第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但又在一定历史时期必须采取的国家形式。
第三,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第四,新民主主义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革命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内容。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我们又把它称之为中国革命新道路。
这条革命道路之所以“新”,它“新”在哪里呢?那就是它“新”在不是走俄国十月革命的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而是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国革命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照抄照搬俄国经验继续坚持“城市中心论”呢,还是应该根据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这是一个关系革命是否成功的重大问题。
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从在城市开展工人运动到在农村创建根据地《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2)从长征胜利到抗战兴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必要性:第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以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因此,中国革命决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它们可以利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军,为争取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而斗争。
那么,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就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并且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才能最终夺取政权。
第二,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决定,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要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到农村,从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入手,就能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让尽可能多的农民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这就大大地扩大了革命战争的群众基础,也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决定了必须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积聚和发展革命力量。
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尽管敌人异常强大,但中国农村土地广大,他们根本无法顾及广大的农村,特别是一些离中心城市比较远的地方,更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只有在农村长期积累和锻炼自己的力量,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2)可能性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第二,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内容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主要战略阵地,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的斗争形式。
不建立强大的红军和没有红军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就没有保障,农村革命根据地也不能存在和发展。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
革命根据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依托。
没有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是流寇主义。
没有根据地,土地革命就无法开展。
因此,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从头武装到脚的异常强大的敌人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才有可能把作为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广大农民充分发动起来,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旦他们有了土地,不但能大大提高他们的革命积极性,而且踊跃参军,这大大地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红军和红军战争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根据地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由此可见,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但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结合起来,“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成功。
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3、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意义它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中国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种特殊的发展规律根源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理论作出了独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
但是,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
它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此,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三大法宝的提出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正确认识了这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全部正确地理解了中国革命。
1.统一战线(1)必要性首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决定的。
(2)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利益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真正甘心附庸于外敌的,是很少的一小撮,这就使整个民族中的各革命阶级、党派和一切爱国者、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有可能团结在一起。
帝国主义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决定了旧中国统治营垒的不统一,这就给革命者利用矛盾,争取暂时的或的间接同盟者,以结成更广大的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
农民长期受本国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有很强的革命性。
无产阶级只要加强对农民的领导,就完全能够争取农民参加统一战线,并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为统一战线打下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都有矛盾,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买办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在各个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对着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
(3)内容——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第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第二个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其中,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4)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质就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对他们实行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具体形式及主要经验新民主主义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3、武装斗争(1)中国革命采取武装斗争形式的原因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进行残暴的镇压。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3)革命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4)中国革命战争积累了一系列的人民战争理论和战略战术原则(5)必须把武装斗争和其他战线上的斗争结合起来4、党的建设(1)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小资产积极出生的党员占多数,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第一、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第二、坚持民主集中制第三、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第四、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