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五单元文言文复习学案21、与朱元思书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字南朝粱文学家,“书”的意思是二、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缥.()碧泠.()泠作响鸢.()飞戾.()天轩邈.()风烟jù()净急tuān( )甚箭经lún( )世务横kē( )上bì( )三、解释词语从.流飘荡:一百许.里:水皆缥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四、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8、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0、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五、用原文填空并回答相应问题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概括赞叹富春江,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3、写江流婉转,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
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5、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 。
采用了_____ 、_____修辞方法。
6、文中写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与《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7、通过视觉写山奇的句子是,。
,。
,。
8、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听觉方面:9、全文共三段,第一段的作用是以“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
接着写“异水”,以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 ,_________ 写水流湍急处。
写水主要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将富春江“异水”、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从角度将崇山峻岭化为,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角度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写出了“奇山”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10、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4、《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解释,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课文内容,熟练背诵课文,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复习流程】一、文学常识回顾1、《送东阳马生序》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
2、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
本文是一篇()序,即()。
二、重点字词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__ 加冠.____ 叱.咄.______ 俟._____ 负箧._____ 曳.______屣.______ 皲._______裂媵._____人衾._____ 缊._____ 烨.然____ 容臭.______2、解释下列加框的词语获有所闻。
3、通假字A四支僵劲不能动 B 同舍生皆被绮绣4、一词多义:(1)以:a以衾拥覆 b以中有足乐者c俯身倾耳以请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e无从致书以观(2)之: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走送之 c弗之怠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其:1门人弟子填其室 2缊袍敝衣处其间(4)而:1足肤皲裂而不知 2久而乃和5.古今异义(1(2(3(4(5(66翻译句子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④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⑤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⑥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⑦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⑧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⑨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⑩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三、内容理解1、总领全文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中心句是:2、作者在求学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分别是怎样克服的?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答:3、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5、对比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5、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谈谈宋濂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6、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
(1)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还知道那些古人刻苦求学的故事九上20、《陈涉世家》复习学案第一段: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毋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给划横线的字词进行注音。
阳夏()陈涉()少时()佣耕()辍耕()垄上()怅恨()苟()无()应曰()嗟乎()鸿鹄()2、对下列字词进行解释。
少时:尝:佣耕:辍:之:垄上:怅恨久之:苟:若:太息:嗟乎:燕雀:鸿鹄:3、翻译句子: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③苟富贵,毋相忘。
④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对此句进行断句)4、体现陈胜对自己命运不满的句子(用原文):5、表现了陈胜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6、表明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用原文)第二段(第一层):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1、给划横线的字词进行注音。
闾()適戍()()屯()当行()度()2、对下列字词进行解释。
发:闾左:適:適戍:屯:会:度:法:3、翻译本段文字。
4、陈胜、吴广发起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原句子回答)第二段(第二层):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请断句),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1、给划横线的字词进行注音。
数( )将( )数有功( )诈( )唱( )2、对下列字词进行解释。
乃: 谋: 亡: 等: 举大计:少子: 立: 以数谏故:上: 使: 将: 或: 怜:诈自称: 唱: 宜: 应:3、翻译句子:①等死,死国可乎?②天下苦秦久矣。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④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⑤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⑥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⑦吴广以为然。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用原文回答问题)①导致陈胜、吴广发起起义的根本原因:②陈胜为起义提出了什么建议,表现了陈胜什么样的性格特点?1、本文的作者是 ,字 ,是 时期伟大的 家、 家。
2、《史记》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共 篇。
鲁迅先生赞誉《史记》为:“, ”。
少有抱负:导火线(直接原因):分析形势:起义根本原因: 起义的策略口号:威众之策(舆论准备):发动起义步骤:1、 2、 3、陈涉世家 谋划起义九上21、《唐雎不辱使命》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识记《战国策》相关常识;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准确译释文言语句;3、理解文章内容和唐雎形象。
一、文学常识:1.《》是一部时期的史料汇编,是我国第一部史书,主要记载了当时各国策士扪游说诸侯是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共三十三篇,十二策。
2.《战国策》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二、注音:1、给加点字注音。
(1)秦王怫.然怒()(2)以头抢.地耳()(3)亦免冠.徒跣.()()(4)聂政之刺韩傀.()(5)休祲.降于天()(6)天下缟.素()(7)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三、解词释句(一)1)2)3) 4)5)6),受地于先王7)于秦 8)9)意也 10)11)12)13)也14)15)五百里哉16)怒17)天子之怒乎18) 19、))20)之怒21)之怒22)降于天 23)24、) 25()()26)矣(二)句子翻译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译:2.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译: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9、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10、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译:11.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译:12.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译:13.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译:(三)文言现象积累1、通假字:A故不错意也 b仓鹰击于殿上 c、秦王不说2、古今异义词:唐雎不辱使命..虽千里不敢易.也虽然..,受地于先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休.祲降于天长跪而谢.之徒.以有先生也非若是.也3、词类活用:请广.于君轻.寡人与天下缟素..伏.尸百万流.血千里4、一词多义:2亦2223 4(四)阅读理解:1、梳理思路,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 1)第二部分(2-3)第一层(2)第二层(3)第三部分(4)2.秦王想吞并安陵用了什么计谋?3.唐雎出使秦国的目的是什么?4.秦王为什么要强调“且秦灭韩亡魏”?5.唐雎所说的“庸夫之怒”、“士之怒”各指的是什么?6、唐雎说专诸等人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7、文中秦王说话的态度大致经历了那三次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秦王怎样的性格特点?8、你觉得唐雎是怎样的人?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9、请举出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士”的故事。
《与朱元思书》学案答案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夸张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比喻、夸张6、急湍甚箭,猛浪苦奔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