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与国家未来演讲稿

教育与国家未来演讲稿

教育与国家未来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艺术设计学院工设092班的张佳翼,接下来我来谈谈对国家与教育的看法。

首先我为大家讲个小故事,1910年夏天,12岁的周恩来在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

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

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 12岁的周
恩来总理发出的誓言。

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最终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代伟人。

没有一项事业像教育那样寄托着如此之多的希望,因为它联系着当下和未来,沟通着现实和理想;没有一项事业像教育那样承载着如此之重的使命,因为它不仅成就个人与家庭,而且荣耀民族,富强国家。

教育是奠定国家竞争力的基石,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事业。

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催化剂,是一个民族最崇高的追求。

强国必先强教,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的是一个国家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和仰望天空的理想气质。

文化作为教育的承载物,是人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词。

文化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教育转型的必由之路。

举一个显现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曾经遭受过外国侵略者怎样的凌辱。

八国联军侵华,一把火燃尽了圆明园,让满园的文化瑰宝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鸦片战争,开启了列强侵华的大门。

南京条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让中国的从此蒙羞。

南京大屠杀,中国同胞惨遭杀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近代中国受列强欺辱至四分五裂亡国灭种之境地,而竟然在共产党领导下又奇迹般整合至统一强国,重新站立起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没有被推倒被解构。

文化不散,民族不灭。

因此唯有文化道德的解构,对于国家民族的伤害最深,而其重构又最为艰难。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直到今天,仍深受应试教育影响。

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真正缺乏的,不是一门技能,而是人文精神,也就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

一个民族如若丢掉文化,迟早会走向没落。

而教育要担负起引领和支撑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任,就必须从应试教育、功利教育、知识教育走向文化教育,走向尊重人、发现人、成就人从而成就整个民族的教育。

2010年7月,教育规划纲要在全国上下的关注中颁布并实施,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纲要指明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的家乡山西省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政府的号召,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种作为我生活的母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名声享誉整个晋北。

小的时候我的学习很一般,中考失利让我很是心灰意冷,但爸爸妈妈花了很大的价钱把我弄进了重点高中,也就是我的母校,当时的我很不理解直到我考上大学,经历了大学生活,才明白了父母的用心良苦。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

如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句好的真谛,唯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唯有改变国家的命运才能改变下一代的命运。

最终让我们的国家良性发展,繁荣富强。

总之,教育,不仅关系到下一代人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还关系到亿万家庭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也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后代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