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2020高考地理热点知识专题:动物迁徙和外来物种

【高考地理】2020高考地理热点知识专题:动物迁徙和外来物种

【高考地理】2020 高考地理热点知识专题:动物迁徙与外来物种
动物迁徙与外来物种
一、单选题(共44 分)互花米草起源于北美,繁殖力超强,能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于上世纪80 年代引入我国。

下表为部分年份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主要景观类型面积(单位:公顷)变化表。

据此完成1~2 题。

1.1988~2002年,泉州湾的河口湿地
A.有生物入侵B .面积一直增加
C.海岸线前进D .生态显著改善2.泉州湾河口湿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A.退田还海,禁止向海洋拓展
B.建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
C.开挖池塘,大力发展养殖业
D.建经济特区,发展重工业
雨燕是北京的夏候鸟。

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了2014~2015 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如下图)。

据此完成3~5 题。

3.甲、乙、丙、丁四地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在
A.甲地B .乙地
C.丙地 D .丁地4.雨燕从北京迁徙到丁地用时三个多月,而从丁地返回北京只有两个多月,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食物B .盛行风
C.水源 D .天气5.雨燕迁徙途中,易遇到的灾害是A.热带气旋 B .暴风雪C.寒潮 D .沙尘暴
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据此完成6~8 题。

6.近年来,美洲的“一枝黄花”(一种植物)在浙江迅速蔓延,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现象的最大危害是
A.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B.污染了土壤C.危害农作物,使农业成本提高
D.排放了有毒物质7.下列与这一现象相类似的事件是
A.明朝中后期从美洲引进了玉米B.刀耕火种使得植被破坏
C.丽水水田中的福寿螺疯狂繁殖
D.杀虫剂使水域中的生物减少8.入侵生物能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A.繁殖能力强 B .适应自然能力强
C.缺少天敌 D .自然条件好
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

下图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

据此完成9~11 题。

9.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
A.3月 B .6 月
C.9月D .12 月
10.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 形(虚线)线路,合理的解释是
A.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
B.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
C.大致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
D.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11.关于北极燕鸥及其迁徙的叙述,可信的是
A.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不超过 3 万千米B.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利用沿岸洋流C.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全程追踪北极燕鸥的迁徙位置D.北极燕鸥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二、综合题(共46 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朱鹮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的鸟类,属于世界濒危珍稀物种。

主要栖息于海拔450~1200 米的疏林地带的高大的树上,常在邻近的河滩、溪流、
稻田等地觅食,主要以河中小鱼、蛙、田螺、蜗牛等小型动物为主食,兼食昆虫和稻米、谷类。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是我国最大的野生朱鹮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汉水谷地和北部的秦岭南坡低山区。

朱鹮一般在450~640 米低海拔的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丘陵农业区游荡觅食和夜宿;在700~1100 米较高海拔人口密度较小的秦岭南坡低山区进行春季筑巢繁殖。

下图为陕西省汉中市朱鹮自然保护区分布
示意图。

1)说明汉水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 6 分)
(2)分析汉水流域适合朱鹮栖息觅食繁殖的气候条件。

( 6 分)
(3)说明朱鹮选择在汉水北岸及支流两岸较高海拔繁殖的主要原因。

(6分)
(4)为减少铁路交通对朱鹮生活和繁衍的影响,推测西成高铁建设和运营采取
的保护措施。

( 6 分)
13.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材料一美国于20世纪初从中国引进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目前的 4 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

材料二豚草原产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索诺兰沙漠地区,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害植物。

20 世纪30 年代随着货物运输和农产品进口,豚草开始传入我国并迅速蔓延。

豚草是我国环保总局首批公布的16 种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当含有豚草花粉的空气被缺乏抗体的人群吸入,哮喘、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随之而来。

豚草是农作物的大敌。

由于其生长迅速,竞争性强,可以压倒其他一年生植物的生长,独霸一方土地,可造成农田严重草荒,甚至颗粒无收。

(1)“外来物种引进”与“生物入侵”是不同概念。

指出“外来物种引进”与“生物入侵”的区别。

( 6 分)
(2)举例说明说明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

(8 分)
(3)防治生物入侵,作为非专业人员,我们能做什么?(8 分)
答案
1.A 1988 ~2002 年,泉州湾的河口湿地中,其他湿地植被减少甚至消失,而互花米草湿地一直增加,说明该地发生了生物入侵现象。

2.B 建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既可以保护湿地,还可以发展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3.C 甲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是热带沙漠气候、丙是热带雨林气候、丁为地中海气候,四地相比,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最多,气象条件最不稳定,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

4.B 北半球冬季我国亚欧大陆盛行西北风,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盛行西南风,与雨燕飞行方向相反;从丁地返回北京时为北半球的夏季,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盛行东北风,亚欧大陆盛行偏南风,此时雨燕顺风飞行。

5.D 北京雨燕飞回北京时为春季,华北地区在冷锋控制下易形成沙尘天气。

6.A 美洲的“一枝黄花” (一种植物)在浙江迅速蔓延,夺取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使本地物种减少,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7.C 丽水水田中的福寿螺疯狂繁殖,属于生物多样的减少现象。

8.C 入侵生物能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

9.A 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 3 月,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向北
半球,北极出现极昼,夏季即将来临。

10.B 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主要是为了借风飞行,顺势而动,节省体能。

11.D 北极燕鸥活动在两极的极昼期,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

12.(1)特点:以汉水为界,降水北多南少。

( 2 分)原因:汉水以北为北部山地夏季风的迎风坡,山体高大,降水丰沛;( 2 分)以南为南部山地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

( 2 分)(2)纬度较低,气候温暖;( 2 分)地处秦岭南坡,(汉水北岸,)降水丰富,饮水水源充足;( 2 分)北部有高大
的秦岭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侵袭,年平均气温较高。

( 2 分)
(3)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栖息环境条件优越;( 2 分)地势较高,(交通闭塞,)人口密度小,无污染,人类活动干扰少或环境幽静;( 2 分)距离觅食区较近,食物丰富,觅食便利,利于哺育幼鸟等。

( 2 分)
(4)修建穿山铁路隧道,减少铁路运营对朱鹮的干扰;( 2 分)搭建沿线和桥梁防护网,减少高速列车对朱鹮觅食飞越铁路线造成伤亡;( 2 分)组建保护区内铁路沿线护鸟队伍,列车在到达前及时驱离朱鹮群等。

( 2 分)13.(1)外来物种引进:一国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以便丰富国人的餐桌或用于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物种。

( 3 分)生物入侵:非本国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种迁移扩散。

( 3 分)
(2)一是自然入侵;( 2 分)如入侵物种随着气候变化,随着风、流水、动物迁徙的入侵。

( 2 分)
二是人为活动;(2分)如贸易、旅游等出入境活动带入。

( 2 分)
(3)发现疫情立即报告,配合职能部门的防控工作,避免造成大的扩散;(3分)出境旅游时积极配合海关、检疫等部门的工作,到外旅游时尽量避免去疫区;(3分)尽量不带农产品及土壤等易于造成生物入侵的物品。

( 2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