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必考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必考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必考题)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光曲(节选)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的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在第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2.从“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海面上,时间洒满了银....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光.”带点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海面是(________)(平静、汹涌),音乐的旋律是(________)(舒缓、高昂)。

(选填词语)3.读句子“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想到了怎样美丽的画面,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阅读短文,体会到艺术的创造来源于(_____)(多项选择)A.现实生活 B.追求真善美的情感5.阅读第二自然段,我们可以发现:在写实实在在的事物时加上适当的联想,可以使文章增加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

海发光现象的成因①海发光现象的成因各不相同。

②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

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

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

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③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

这种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

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之为弥漫型海发光。

④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等。

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和氧作用而发光。

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

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

这种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⑤海发光()绚丽多彩,美丽诱人,()更为重要的是其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帮助航海人员识别航行标志和障碍物、避免触礁等危险。

同时可以用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

另外,鱼游动时所发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乏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

[(选自《语文报》)]1.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本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的海发光现象。

它们分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三、阅读理解。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的男人。

他们夸赞外祖母讲得好,要求:“再讲一个,老太太!”还说:“走,跟我们一起去吃晚饭!”餐桌上,他们请外祖母喝伏特加,让我吃西瓜,还有香瓜。

不过,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因为船上有一个人,禁止所有的人吃水果,他看见了会毫不犹豫地夺过水果给你扔到河里去的。

1.上面文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文段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母讲故事非常精彩?请用自已的语言归纳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外祖母的形象,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摘抄下来,判断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并结合具体句子赏析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选文可以看出外祖母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结合《童年》这部小说,说说外祖母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习本文运用恰当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写爱读书的朋友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卖石榴①院子里的石榴成熟了,黄里透红,让人垂涎欲滴。

摘下来后,爸妈让我和哥哥到集市去卖。

②星期天一大早,我和哥哥来到集市。

刚摆好摊子,哥哥就一手提秤,一边吆喝:“卖石榴啰,又大又甜的石榴,快来买呀!”不少人过来问价钱,哥哥见集市上石榴不多,就回答:“3块钱1斤!”③“太贵了!”多数人一听就走开了。

④一个叔叔对哥哥说:“快给我称3斤,我还要赶汽车呢!”说完便拿出9元钱交给哥哥。

⑤“好咧,马上称好!”哥哥熟练地拿起秤,眼睛却偷偷地观察那个人,我一看只有两斤半,哥哥却说:“正好3斤!”那人忙用提包接着,提着包匆匆离开了。

⑥我用手推了一下哥哥,小声说:“哥,咱们不能短斤少两啊!”⑦“你懂什么?卖东西谁不这样?真是少见多怪!”哥哥竟这样说。

⑧我的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虽然多卖了一点儿钱,可心里总觉得失去了什么……⑨“小兄弟,给我称两斤!”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走过来,哥哥赶忙开秤,倒进了他的方便袋。

“正好两斤?”那人有点儿疑惑。

⑩“当然,少一两补一斤!”哥哥理直气壮地回答。

⑪石榴卖得差不多了,哥哥高兴地吹着口哨,见我不高兴就冲着我说:“弟弟你咋啦?这样拉着脸,不怕变长吗?”⑫“哥,咱们不能赚昧良心的钱啊!3元就3元,你怎么还坑人家?”⑬“嘚,你觉悟高……”哥哥还没说完,有人拍了哥哥一下。

⑭原来是刚才那个干部模样的人。

“小兄弟,你少称了半斤!小小年纪可不能这样啊!”⑮“对不起,马上补上!”哥哥满脸通红,急忙给他称了半斤。

⑯那人接过石榴,语重心长地说:“小兄弟,做人应该像石榴一样啊!”⑰像石榴一样?哥哥迷惑不解地望着我。

我沉思了片刻说:“石榴是实实在在的,它有水晶般的心灵,做人要讲诚信、心地善良啊!”⑱哥哥看着石榴,羞愧地低下了头。

1.这篇课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A.干部模样的人B.“我”C.哥哥D.赶汽车的叔叔2.文章一开头就描写石榴成熟的样子,最直接的作用是()A.环境描写,为下文故事的发生做铺垫。

B.石榴是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和下文形成照应,凸显了做人的主题。

D.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

3.文章在塑造人物上主要应用了()描写。

A.语言和神态B.语言和心理C.动作和神态D.动作和心理4.文中哥哥的一些行为是昧着良心的,下面()项是文中没有写出来的。

A.抬高价格B.缺斤少两C.多收别人的钱D.不讲诚信5.虽然许多文章从正面表现主题,如“我”诚实买卖很高兴,但有时从反面表现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如“哥哥”不讲诚信羞愧地低下了头。

请模仿文章的写法,用两三句话讲个诚信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荷叶·母亲(节选)冰心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敲(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1.文章开头关于天气描写的语句的作用是________。

2.“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敲斜。

”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用波浪线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作者的心情。

想一想,作者原来的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现在的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该怎么理解这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荷叶与红莲”这般的亲子关系让人动容。

当今时代,我们常常会听到不少紧张的亲子关系引发的热议。

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理解。

生之喜悦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痪的威廉·马修。

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