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下的xxxx公司所处经济环境1.1后危机时代下的2010中国经济明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难以大幅反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空间有限,并且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可能继续恶化,消费和投资自主增长难有明显起色,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
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回升。
1.1.1挑战低端产能过剩下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国家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内需不足,外需难以恢复(贸易保护抬头)人力成本增高,老龄化、福利型社会转变不可逆转通货膨胀、汇率上涨、资产价格泡沫压力明显1.1.2机遇全面复苏:GDP增长8.5%~10%全球经济恢复增长,主要经济体仍保持救世政策节能减排促生新产业、新产品契机城镇化进程拉动内需低成本介入传统全球运营体系1.22010中国政府经济工作导向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数量到质量从保增长到促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内需、保民生发展新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高职工收入、个税起征点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行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政府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平衡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首先,经济区域结构的调整力度将加大,将着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也将加大,将对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调整。
特别是在低碳减排方面,政府可能会在排放、可替代性能源、解决环境污染等方面加大力度;其次,依赖出口、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转变成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第三,经济发展方式将从追求GDP增长速度,转到速度和质量并重的方式上来。
在结构调整方面,放松垄断行业管制将是2010年的重点,预期政府将大力放开垄断和管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如石油、铁路、电信、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医疗、社保、教育、文化传媒等社会事业。
1.32010中国集团企业积极转型——战略转型优化集团产业链布局新一轮国际化:资源、品牌、生产、营销、研发本地化及全球化合作多元化及产业链纵深:产业链上下游并购重组、产业链金融服务产业链企业联盟:VMI、DI、OEM等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制度创新:法人治理、出资人监管、所有权益管理、企业制度等技术及产品创新:低碳、云计算、绿色IT、新农业商业模式创新:物联网、电子商务等组织创新:职能结构变革、业务流程重组强化集团管控执行力平衡“集权”及“分权”突出集团规模及协同效益全面预算及EVA绩效考核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1.4中国集团企业价值观转型——幸福企业企业价值观的转变:1、从追求利润/股东收益最大化,转向相关利益人最大化;2、从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具,转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体。
1.5V型复苏下中国集团企业的能力门槛全球化能力跨国组织间的业务协同工作,语言习惯等;跨国之间的汇率变动、会计准则、税务制度、法律法规要求适应能力;国际贸易涉及相关资金管理、内部计价及考核体系等;多元文化融合能力。
多元化能力多行业不同管控模式选择及并存的能力;多行业预算及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能力;多行业资源共享和产业结构配置能力;多行业组织机构及业务流程重组能力。
产业链横向、纵向一体化能力上下游企业协同资源配置、业务计划及协同能力;多组织共享资源服务能力;多层级分权及监管能力多层级多主体风险管控能力xxxx公司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2.1xxxx公司信息化总体规划思路紧紧扣住xxxx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分解及明晰主要战略举措及实施策略,确定实现战略的关键业务领域,并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和固化核心业务流程,统筹规划支持和覆盖所有关键业务领域的应用架构、功能架构、数据架构、基础设施架构以及应用集成架构,建立“决策层→管理控制层→业务操作层”纵向透明、各板块横向协同、可视化产业链布局的数字神经系统,并结合必要的管理变革、组织调整、机制建设和制度保障解决集团存在的核心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决策能力、市场响应速度和经济效益,支撑xxxx公司登上行业的顶峰。
xxxx公司信息化规划思路2.2xxxx公司信息化总体目标经过以上的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xxxx公司管理信息化的总目标确定为:利用先进实用的硬设备和网络技术,快速、准确的采集和利用生产、市场、客户信息,借助信息化技术规范和优化所有关键业务流程,建立“决策层→管理控制层→业务操作层”纵向透明、各业务板块横向协同的数字神经系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实现及供应商及客户的深层次协同和服务。
以技术为先导,建立覆盖关键领域的知识管理体系,利用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决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建立IT组织体系及运行维护体系,统一规划和管理集团信息化建设,支撑xxxx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和阶段性目标。
具体包括:建立PDM/DCS/MES/ERP/EAM/SCM/GPS紧密集成的物料信息、生产信息、质量信息、设备信息、物流信息集成系统,支持扁平化管理、统一调度指挥的生产管理模式;利用手机平台、移动设备、电子商务平台远程采集经销商、代理商以及零售终端的销售数据,及时汇总和掌握第一手的市场销售信息,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建立集团级管理系统,推行集团规范化的制度和流程,实现xxxx公司战略管理、资金管理、融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知识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内外部门户、协同办公、商业智能等管理支持系统的建设及完善,支持关键管理领域的持续改进;建立支持xxxx公司发电、水泥、焦化、贸易、房地产、商品混凝土等各大板块业务的研发管理、生产管理、制造执行、质量管理、设备资产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市场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业务运营系统,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建立xxxx公司从“决策层→管理控制层→业务操作层”纵向透明的数据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xxxx公司各大板块所有横向关联业务协同平台,对公司人、财、物、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集团总部→事业部→分/子公司更好地协调及控制,满足集团战略管控的需求,使集团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回应能力获得提高,强化战略执行能力;建立xxxx公司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及回馈机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对下属生产经营单位及项目部进行监控,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建立全集团统一的信息标准化规范、IT政策、管理制度、运营维护组织体系和流程,提高IT服务水平,运用信息流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xxxx公司的资金流、物流及人员流,满足决策、管理和运营的需要。
3xxxx公司信息化总体架构3.1总体构架设计原则xxxx公司作为集团化管理模式的企业,信息化战略应用框架必须围绕集团总部及不断扩张的下属分/子公司的整体应用来展开。
今后的信息化建设既不能产生信息孤岛,也不能局限在当前管理组织架构和已经滞后的信息技术路线领域,既要满足于集团本部资源和风险管控职能要求,也要求满足各业务板块事业部、子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区域间的协同经营。
xxxx公司管理信息化的总体构架设计原则必须遵从以下原则:➢战略一致性原则:信息化战略是依托xxxx公司2010~2014年的战略目标而产生的,信息化蓝图构架必须符合及xxxx公司“以全球为市场、人才为核心、技术为先导、资本为纽带、信息为基础,借助IT技术和金融工具,通过各业务板块的有效协同和全球化运作,实现资源的绿色开发和总体衍生价值最大化”的集团发展战略相一致的要求。
➢国际信息技术战略发展的原则:我国的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及国际信息技术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xxxx公司的信息化战略就必须保证在未来3~5年不会落后及淘汰,务必以IT战略发展的眼光着手信息化建设。
➢集中管理及分散控制的原则:xxxx公司是一个多元化企业集团,信息化蓝图构架的设计既要服务于大型集团企业的资源集中、风险管控思想,又要兼顾“各业务板块协同”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
➢IT组织管理及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xxxx公司目前信息化组织及管理体系还存在较大的薄弱环节,整个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企业管理战略层面,势必需要整个IT组织管理及信息资产管理的体系加强,那么信息化构架中就必须涉及到信息资产管理体系及信息规范标准层面的管理要求。
➢统筹规划及分步建设的原则:按照董事会的信息化要求,不仅仅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更是xxxx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整体信息化构架的规划蓝图及建设实施步骤就要形成切实可行的匹配原则。
➢成熟性及先进性的原则:总体构架设计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要求,既不能很快就不适应企业战略发展要求,也不能做信息化前沿技术的实验品,结合当前国内外最佳业务管理实践,增强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3.2应用框架设计结合上述IT需求分析和企业管理职能分析,对xxxx公司战略定位、产业链发展模式、集团管控以及总体IT需求架构的理解,结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和管理经验,对xxxx公司未来5年(2010至2014年)的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概括为“一个协同门户,两套保障体系,三大支撑平台,四层业务应用”。
总体应用架构设计如下:xxxx公司的信息化总体应用架构蓝图根据xxxx公司目前的管理现状和信息化状况结合其信息化战略发展目标,xxxx公司管理信息化总体应用架构可以概括为“一个协同门户,两套保障体系,三大支撑平台,四层业务应用”。
一个协同门户:建立xxxx公司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办公和业务协同架构,涵盖决策分析及企业门户。
单个应用程序是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的,即使是设计了一个全面解决方案,也仍然可能因为企业或市场的变化致使新需求的产生,如何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扩展现有应用程序或是通过新的应用来支持业务需求?xxxx公司将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性的基础协同架构。
这里不仅仅指简单的企业门户,实质上在一个协同中可以解决在内部专网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
使得xxxx公司现在或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两套保障体系:保密安全防护体系和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xxxx公司的企业战略建设过程中,整个集团内的所有业务数据都将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整个集团的大部分核心业务也将以电子信息的形式进行运转,一旦出现网络故障、病毒攻击、黑客入侵或是人员误操作,轻则使集团的业务陷于停滞,重则导致产品业务的内部数据外泄、重要数据丢失。
不论哪种情况出现都将给集团带来极大损失。
谁来为xxxx公司的管理信息化保驾护航呢?我认为应该设计了两套体系——安全防护管理体系和运行维护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