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统计工作制度汇编(内容)

企业统计工作制度汇编(内容)

企业统计人员工作职责一、统计负责人工作职责1.负责领导、监督企业统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执行《统计法》和统计制度,履行《统计法》规定的领导职责;2.制定和实施本企业的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计划,保证国家和地方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完成;3.监督本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向政府统计机构按时报送统计资料,并对统计数据质量负责;4.监督统计工作人员管理本企业的统计调查表和统计资料;5.组织有关职能机构完善计量、检测制度,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工作制度;6.在统计业务上接受上级统计机构的指导。

二、统计员工作职责1.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熟悉并掌握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各项规定;2.依法统计,恪守职业道德,如实提供单位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全面地完成各项统计任务;3.使用计算机处理统计数据、上报统计资料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4.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工作制度,并做到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与统计报表数据一致;5.岗位变动时,应当做好统计业务和资料的交接工作,并及时上报统计机构备案。

三、其他部门兼职统计员工作职责1.按企业统计负责人、统计员的数据报送要求,及时、准确提供相应原始资料、统计数据汇总表,电子版、纸质版二种方式报企业统计员,纸质版上需签署统计人员名字;2.按统计工作要求,及时提供其他相应统计台账每月明细数据;3.提供统计数据、报表同时,按要求提供相应完整的原始资料;4.根据统计分析需要,及时提供各周期数据差异的原因分析情况;5.配合企业统计负责人、统计员顺利完成其所在部门职能相关的统计数据提供、统计工作规范等相关工作。

企业统计人员评价和考核办法一、企业实行统计信息报送情况通报制度,对各职能部门迟报统计信息、修改报送统计信息的次数以及统计信息数据质量等情况进行通报。

二、企业定期对统计信息工作实行评价考核,考核涉及内容如下:(一)对企业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的执行力度;(二)统计报表编制、统计信息调查的工作情况;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

三、各统计责任部门和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统计制度提供统计资料,认真做好统计工作,上报的统计报表应准确、及时,不得错报、迟报和拒报,发现有违返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一)若因个别部门迟报影响统计报送整体工作,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由迟报部门承担责任。

(二)若因个别部门发生错报,因错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由错报部门承担责任,并负责纠错、补报等相关工作。

四、企业对本企业内统计工作予以考核,对有下列表现之一的统计工作人员或者部门,视情况给予包括通报表扬、嘉奖等形式的奖励:(一)在改革和完善企业统计制度、方法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二)在完成统计调查任务,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三)在进行业务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方面,有所创新,取得重要成绩的;(四)在完成统计调查任务,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五)在进行业务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方面,有所创新,取得重要成绩的。

企业统计原始资料收集制度一、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和政府统计需要设置原始记录,原始记录要完整、真实地记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以此作为生成本企业统计数据的依据,确保上报的各项统计数据数出有据。

二、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记录的名称、具体业务活动内容及相应数据、填制单位、填制日期、填制人签章等。

原始记录可以用纸介质或电子文档磁介质进行登记,将原始记录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积累、定期整理、汇总成表册。

三、原始记录要真实、齐全、简明扼要、字迹清晰。

四、企业各部门要完善各类原始记录,在同级、同专业中应做到统一表式、统一编号、统一填报说明,确保原始记录数据准确。

五、企业综合统计部门规定原始记录的保存期限,对于已超出保存期的原始记录,由各部门负责销毁,企业综合统计部门有权检查其是否按规定实行。

六、原始记录的保管方式要便于存取和检索,保管设施应提供适宜的环境,以防止损坏、变质和丢失。

七、各部门要做好原始记录的填写和呈报工作,原始记录的填写应准确,干净。

不得在原始记录上随便涂写。

如记录时出现错误,在错误处划一杠,再填写正确数据,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涂写原始记录,以保证原始记录的有效性。

企业统计台帐管理制度一、统计台帐是根据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需要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的帐册,统计台帐的建立,要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和统计数据上报的需要,适应报表的要求。

二、企业统计台账主要包括:记录企业内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综合管理的各类专业台账、进度台账、综合台账、历史台账等。

统计台账内容应包括台账名称、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报告期、填制单位名称、填制人姓名、统计负责人姓名等。

三、统计台账的登录应做到准确、及时、连续、完整,字迹要工整,便于查询。

统计台账指标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要严格执行统计制度规定,统计台账数据要真实、准确,与统计报表、原始记录相互衔接一致。

四、企业综合统计部门规定统计台账的保存期限,对于已超出保存期的统计台账,由企业综合统计部门按规定实行销毁。

五、统计台账的保管方式要便于存取和检索,保管设施应提供适宜的环境,以防止损坏、变质和丢失。

六、企业统计台账使用电子统计台账的要及时保存和备份,并定期打印装订留存。

企业执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内部统计报表业务制度一、企业应严格执行政府统计报表制度、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报表制度、企业内部报表制度三类统计制度。

凡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一切报表,由企业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确定责任部门。

如报表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而又无适当部门负责时,则由企业统计部门召集有关部门协商上报。

二、企业内部因工作需要,要求有关部门上报的定期统计报表,须经相关部门领导审查同意后方能上报。

企业内正式定期统计报表,由企业统计部门部制订“报表格式”,颁发企业各部门执行,未经企业批准的报表,各部门可拒绝填报。

企业内统计报表如有个别项目需要修改时,由原制表部门直接通知填报部门,并将修改后的式样送企业统计部门部备案,不必再办审批手续。

三、执行各类统计报表制度应坚持依法、依纪的原则,坚持客观性、真实性、时间性、一致性的原则。

四、统计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各类统计报表制度中统计指标解释,确定每项指标所包括的范围,同时和业务口核对有关数据,力求准确,不得漏报、错报。

五、严格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报表报送时间,完成统计报表报送工作。

填写统计报表时必须对有关数据审核评估,准确无误后才能传出数据,确保填报统计数据全面、准确、及时、数出一门。

六、统计报表汇总后必须经企业主管领导审核签章,统计人员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

企业主管领导不得强令或者授意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

统计人员对领导人强令、授意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应当拒绝、抵制,依照统计法和统计制度,如实报送统计资料,并对所报送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统计资料的收集上报制度一、企业必须按时上报政府统计部门和相关部门所要的统计报表和统计数字、资料,所提供的统计资料,须经本单位领导人或者统计负责人审核、签署或者盖章后上报。

二、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资料必须真实可靠,相同指标的口径范围及核算结果必须一致。

三、无论是实行纸介质上报的统计资料还是实行网络上报或磁介质上报的各类统计资料,均应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核算方法进行填报,按规定的时间、方式等要求上报统计报表,并及时打印留存。

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统计资料,应由企业统计机构会同企业档案管理机构,按照资料的重要程度不同,分别立卷归档。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审核和评估检查制度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制定本制度。

二、企业统计部门是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管理部门。

三、各部门主管领导对本部门的统计数据质量负责,并要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开展数据质量控制工作。

四、企业统计部门负责制定统计数据资料的收集、审核工作流程;指导和组织各专业部门进行抽查和复审;对汇总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对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及时提出质询,要求有关部门做出说明或订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五、各部门按专业分工细化专业统计数据质量审核要点;对基层单位上报的有关数据进行审核,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检查确认并组织订正;汇总、填报本专业统计数据资料;对本专业统计数据提出质量评估意见。

六、各基层单位按职责填报统计数据资料;保存各项原始记录;对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复查并订正。

七、对于玩忽职守、推诿敷衍等不负责任的行为所造成的数据质量事故,要进行追究和处理。

八、统计调查活动开展之前,要有明确、健全的统计方法制度,保证统计调查活动有办法可依。

九、各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计量设施、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数据传输手段等各种基础管理工作,保证数据采集、传输等业务正常开展。

十、各部门的基础统计资料,在报出之前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坚持复核的原则,并由复核人签字。

未经复核的资料不得转入流程下一个环节。

各部门的基础统计资料,在报出之前要经过主管领导审核并签字。

未经主管领导审核、签字的统计资料,不得报出。

十一、在复核、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工作人员核实、订正。

十四、企业统计部门要根据统计方法制度的要求,对基础统计资料进行审核。

可以按照政府部门布置的审核要点进行审核,也可以根据需要组织逐单位、逐报表、逐指标的审核。

对基础统计资料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汇总。

十五、综合统计部门对基础统计资料的审核内容重点包括:(一)统计资料是否符合国家统计方法制度及企业报表方案的规定,统计范围、指标口径、项目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指标计算办法是否正确。

(二)与相关台账、有关凭证、财务报表、历史资料等核对是否相符;计量单位是否规范;表内数据关系是否正确;表间数据关系是否正确;数据空项是否属实;特殊情况是否有文字说明等。

(三)对重点部门所报的数据,要重点核对有关的定报、年报等资料,判断是否正确。

(四)单位行业划分是否准确;组织机构代码是否正确;单位名称是否与公章相符;报表种类及份数是否齐全;字迹是否清晰工整;空白表是否有文字说明等。

十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逻辑检验,及时发现和纠正原发性、录入性的差错。

十七、统计部门,要根据审核过程中的情况,确定重点部门和重点指标,深入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

在审核中所发现的问题,要责成报出部门及时核实、解释和订正。

十八、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要使用统一规定的数据处理软件,并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操作。

在录入结束后,要组织对录入数据与表中数据进行全面核对,以降低录入差错率,确保数据录入准确率达到100%。

十九、必须利用数据处理软件所提供的审核功能,按照审核要求,对录入、处理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