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真情付黄泉路上平安行
——学黄星感人事迹有感
(夹河镇黑虎中学:陈洪宝)
宁愿所有的艰辛都留在心里,都不忘群众对幸福的渴盼。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您是那夜空中最亮的星。
顺着黄星同志的扶贫足迹,我们能从中看到责任与担当的厚重。
忠诚不忘本,砥砺且前行,黄星同志在短暂的一生中用苦干实干的品质向党和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带有温度的满意答卷。
同事称黄星为扶贫路上的“老黄牛”,此语恰如其分。
在黄星同志身上,埋头苦干永远是不变的工作本色。
众所周知,扶贫工作任务繁重,如果不躬下身子寻求扶贫规律,只会让脱贫之路步履维艰。
黄星同志下基层、结穷亲,克服重重困难带领贫困村基本实现了脱贫目标。
在优秀的扶贫成绩背后,凝结着黄星同志几年如一日的辛勤奔波学习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当然,与过去的“老黄牛”品质相比,黄星同志还有一个突出亮点,即是位理论能手。
理论从何而来?坚实的扶贫步伐是最好的回答。
经他起草或主笔的扶贫文件,既有时代赋予的内涵意义,又有贴切实情的经验总结,所推广使用之处,都留下了好口碑。
如果说要概括黄星同志的理论价值话,有高度、易推广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词。
黄星同志的感人故事告诉我们:“道虽迩,不行不至;事无小,不为不成。
”在扶贫工作中,总有一部分同志喜欢走捷径,有的甚至认为自己学历高,做扶贫是“大材小用”。
其实非然!扶贫工作牵扯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它是需要靠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工作韧劲才能书写出精彩的。
因此,找准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固支点,进而务实苦干,才能让自己行稳致远。
有人说:“怀念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把他没有走完的道路走下去,把他的精神力量传下来。
”黄星同志虽然远离了我们,但他的品质却犹如一颗种子深埋在扶贫的道路上。
舍小家、顾大家,相信有了这种品质的推动,必然会有一种力量鼓舞着我们继续书写新时代的扶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