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害虫

农业害虫

农业害虫:
1.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

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科。

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

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

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含绿僵菌)。

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

另外,物种的多样性在热带比在温带要低得多。

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例如,莴苣蚜虫被认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新西兰传播到塔斯马尼亚。

而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帮助蚜虫的迁移,例如对附着蚜虫的植物进行运输的过程。

2.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

俗称“蚂蚱”,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

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善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

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3.蓟马:是一种靠植物汁液维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

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

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的损伤。

蓟马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

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

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生产中常被忽视
4.介壳虫scale insect(昆虫纲,同翅目,盾蚧科)
同翅目(Homoptera)介壳虫总科昆虫的统称。

雌虫无翅,足和独角均退化;雄虫有一对柔翅,足和触角发达,刺吸式口器。

体外被有蜡质介壳。

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雌体下或雌虫分泌的介壳下。

每一种的宿主植物有一定的范围。

侵袭植物的根、树皮、叶、枝或果实。

主要害虫有梨圆蚧(San Jose scale)、蛎盾蚧(oystershell scale)、皮屑长蚧、桔紫蛎蚧和红圆蚧。

洋红虫、紫胶蚧和地珠有经济价值。

介壳虫[1]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

介壳虫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

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烟病。

5.叶蝉为一类害禾谷类、蔬菜、果树和林木等的昆虫。

同翅目,叶蝉科。

体长3-15毫米。

单眼2个,少数种类无单眼。

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有3-4列刺状毛。

后足胫节刺毛列是叶蝉科的最显著的识别特征。

本科叶蝉成虫图片
已知近20000种,我国已记载约1000种。

该科昆虫不仅危害农作物,而且还传播植物病毒病。

6.小菜蛾:鳞翅目菜蛾科,英文名:Diamondback moth;学名:Plutella xylostella(L.);别名:小青虫、两头尖。

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

为害特点: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

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

在留种株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7.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 (Hubern).:是玉米的主要虫害。

主要分布于北京、东北、河北、河南、四川、广西等地。

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

玉米螟,可发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

玉米螟成虫:
玉米螟幼虫的危害:
8.斜纹夜蛾:是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

拉丁名: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又名莲纹夜蛾,俗称夜盗虫、乌头虫等。

农作物害虫。

世界性分布。

中国除青海、新疆未明外,各省(自治区)都有发生。

幼虫取食甘薯、棉花、芋、莲、田菁、大豆、烟草、甜菜和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等近300种植物的叶片,间歇性猖獗为害。

成虫体长14~21毫米;翅展37~42毫米,褐色,前翅具许多斑纹,中有一条灰白色宽阔的斜纹。

9.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卷蛾科,杂食性钻蛀害虫,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繁殖能力,是一类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

检疫方法:检查果品上是否有蛀孔及丝状虫粪、碎屑及各虫态。

检查运载工具的四周缝隙等处是否有残留果品、包装物及幼虫、蛹。

传播途径:苹果蠹蛾为小蛾类害虫,在田间最大飞行距离只有500m左右,自身扩散能力较差,主要以幼虫随果品、果制品、包装物及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

生物学特性:在各地1年发生代数不同,少则1代,多则4代。

成虫有趋光性。

黄昏至清晨交尾,卵单产。

树冠上层卵量多,叶上卵多于枝条和果实上,喜产在背风向阳处。

1头幼虫能咬几个苹果,从蛀果到脱果通常需1个月左右,幼虫老熟后脱果爬到树干裂缝处或地上隐蔽物以及土中结茧化蛹,也有在果内、包装物及贮藏室化蛹。

一部分幼虫有滞育习性。

10.东方果实蝇
其寄主繁多、繁殖力强,雌蝇产卵于果皮下,幼虫孵化后钻入果肉中
蛀食,造成水果腐烂失去商品价值,如果吃水果时发现内部长虫,大半都是东方果实蝇的幼虫。

由于台湾气候及环境适合它的生存,目前已遍布全台,终年均有果实蝇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