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五、图形与操作
2014学年:(共14分)
1.平面图形阴影部分面积和周长(圆和正方形组合)(4分);
2.用阴影表示分数(2分);
3.根据条件在球上标出颜色(可能性)(2分);
4.数对(4分);
5.数学思考(找规律)(2分)。
2015学年:(共14分)
1.根据条件画已知线的平行线和垂线(3分);
2.画放大或缩小的图形(2分);
3.按要求在转盘上画图并标出颜色(可能性)(3分);
4.平面图形阴影部分面积和周长(圆和长方形结合)(3分);
5.数学思考(找规律)(3分)。
2016学年:(共14分)
1.根据要求在图上画特定的圆(2分);
2.判别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和三角形组合)(3分);
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两个三角形组合)(3分);
4.复式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3分);
5.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画图(3分)。
根据近三年六年级期末考试,我们发现第五大块《图形与操作》都是14分。
具体分析发现:
1.画图近三年都在考,而且考的都不一样,分别是画用图形表示已知分数,平行线和垂线、图形放大与缩小,画特定的圆。
2.求平面组合图形阴影部分面积三年都在考,但与谁组合不一定,前两年都有与圆组合,2016学年是两个三角形在组合。
3.统计和可能性前三年都在考,前两年考可能性都在画图,2016年考统计就是回答相应问题。
4.位置与方向2014学年和2016学年考到两年,分别是两种方法确定位置。
5.数学思考(找规律)2014学年和2015学年考到两年。
根据上述分析:今年必考的有 1.根据要求画图,2.求平面组合图形阴影部分面积,3.统计和可能性。
但其他几块也不能掉以轻性,例如:数学思考和位置与方向。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攻克第五大块内容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让学生主要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留意生活中的饮料瓶的容积等。
2.课堂上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具,学生利用学具亲自体验,感受几何图形和思想方法。
3.课后作业及时订正,形成错题本,课后多看看,尽量让学生搞懂错题。
4.课堂上,教师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是为了教题而教题,“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