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 关于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德育方针政策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而德育原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B: 德育方针政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而德育原理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C: 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D: 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答案:(单选题) 2: 本书的编写者以为人的本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天性,二是心性,三是A: 德性B: 品性C: 人性D: 善性正确答案:(单选题) 3: 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是()。
A: 对德育工作者和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管理B: 对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的管理C: 对德育内容、方法的管理D: 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德育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正确答案:(单选题) 4: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就这样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在他看来,“教育”和“教学”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的A: 信仰B: 思想品德C: 宗教情感D: 爱智慧正确答案:(单选题) 5: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A: 语言说理法B: 形象感染法C: 实际训练法D: 品德评价法正确答案:(单选题) 6: 乌申斯基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A: 教育机智B: 教育方法C: 教育手段D: 教育经验正确答案:(单选题) 7: 德育过程管理是德育管理的()。
A: 中心环节B: 关键环节C: 重要环节D: 最后环节正确答案:(单选题) 8: 教学教育性的必然性和教学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也说明:教学中的德育,更多的不是“渗透”问题,而是对教学中德育因素给予重视、利用和()的问题。
A: 挖掘B: 启发C: 选择D: 提取正确答案:(单选题) 9: 德育方法是( )。
A: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 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C: 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德育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对德育实践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指导、推动德育实践的重要的()。
A: 实践基础B: 理论基础C: 操作性指导D: 可观察性指标正确答案:(多选题) 1: 品德的生成和生长是个体与外在影响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建构,具有A: 内生性B: 外在性C: 塑造性D: 自我建构性正确答案:(多选题) 2: 坚持“一元”为主导,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不应把这里的“一元”视为僵化的,更不应把它看成是封闭的。
我们现在强调“一元”主导必须赋予它新的品质,这些品质是A: “一元”要有容纳性B: “一元”要有开放性C: “一元”应具有普适性D: “一元”要具有强制性正确答案:(多选题) 3: 贯彻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原则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是()。
A: 要注意培养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B: 要善于通过集体教育学生C: 抓好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来巩固和发展班集体D: 发挥集体的巨大的教育功能正确答案:(多选题) 4: 比较典型的思想品德类型有()。
A: 服从型B: 自主型C: 智慧型D: 反抗型正确答案:(多选题) 5: 从各种德育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如何界定德育,界定什么样的德育,不仅与人们的社会意识及价值取向有关,还与人们想要指称什么样的德育有关,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对德育进行界定是所遵循的价值取向?()A: 带有社会历史时空的取舍性B: 带有是否可操作的取舍性C: 带有具体或抽象上的取舍性D: 带有内容上的取舍性正确答案:(多选题) 6: 设计德育环境,必须使其充满教育意义,充满激发上进的气氛,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建设的主要的德育环境有()。
A: 物质环境B: 精神环境C: 信息环境D: 交往环境和心理环境正确答案:(多选题) 7: 要使德育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时代体现新的活力,除了要有德育价值意识(关于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德育引导意识、德育整体意识外,还应确立的德育意识是()。
A: 德育改革意识B: 德育开放意识C: 德育效益意识D: 环境陶冶意识正确答案:(多选题) 8: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严要适度把握。
一方面要做到,爱的得体;另一方面要做到()。
A: 严而有格B: 严而有理C: 严而有方D: 严而有恒正确答案:(多选题) 9: 根据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做好德育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有A: 思想品德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立竿见影”B: 应当循序渐进,拾阶而进C: 坚持“百年树人”常抓不懈D: 思想品德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正确答案:(多选题) 10: 强调管理教育中的激励性强化,是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共识,许多教育者对此有着深切的认识,它的必要性主要在于()。
A: 激励是调动人的工作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要因素B: 激励本身对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强化作用C: 对人的激励常常包含着对人的某方面的某种肯定或赞赏等,增强人发展的自信。
D: 重视激励,也是古今中外教育一直比较重视的教育方式和传统正确答案:(判断题) 1: 德育活动的实际展开,即可以以自身做为主要目的来实施,也可以与其它教育结合在一起来实施。
即以品德培养做为自身目的的教育是德育,而与其它各育结合在一起的品德教育,也是含有德育性的教育,不能以为这样的教育就不是德育考虑的重点。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2: 班集体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展开的组织基础,学校实施各种教育、教学工作都是通过班集体来进行的。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3: 德育虽然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具有的特点是不变的。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4: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不只反映受教育者自身内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重要的是反映教师和青少年的双边活动过程。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5: 我们强调教育理论学习对教育能力的增长的作用,并不是说,学习德育理论,读了几本教育理论方面的书,教育能力就能马上随之增长。
而是说,良好的教育能力离不开长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6: 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其德性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在社会的变化中,哪些德性当为不当为,不仅需要个人的辩别与判断,也需要借教化来进行。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7: 缺乏德育地位意识,德育就不能真正形成校内校外的紧密联系性;缺乏德育的整体意识就难以舍得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德育进行大的投入。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8: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是实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9: 德育的功能,不在于把人作为工具来培养,而且也在努力体现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
由此,使个人自强自立、人性善的品德等日益体现在德育目标之中。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或听到对品德给予议论或评价的各种说法,如某某人品德低下,某某人品德败坏,某某人缺乏某种品德,某某人品德高尚,某某人品德一般等。
在这些说法中,品德(德或德性)都不是作为中性词来使用的,而是价值判断性词。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1: 班集体是学校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而建立起来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进行施教的基本群体形式。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2: 道家反对儒家的道德,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在重申着自己的道德——自然道德。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3: 在克服旧观念的同时,如果不注重树立新观念,旧的观念也不会自动离去,与之相应的旧的教育方式也不会彻底根除。
可见,改变一种教育方式,最根本的是意识的改变。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4: 因为德育地位非常重要,所以为了保证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德育从各育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5: 品德培养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不包括人的个性的培养。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6: 管理工作中所伴有的对德育工作的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经验交流等方式,不仅能发现工作的得失利弊和存在的长处与不足,而且还能依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加以调整,根据经验教训指导德育工作减少失误,增强有效性。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7: 现实教育中,有的学校对待德育要么无关紧要,甚至不闻不问,要么就“集中抓一下”,其实质是把德育当作的“消防器”,有了“火情”(意指出了问题)才使德育派上用场。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8: 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把外在的社会思想准则、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德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的和有力的手段。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9: 德育队伍管理要重在调动人们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此,不仅要教育启发他们自觉工作,还要主动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爱护他们。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20: 人的道德或不道德完全是自我在实际境遇中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按所定义的道德来行动的结果。
那些明确的、固定的道德定义,并不能保证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言行都是道德的,道德与不道德都是相对的。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单选题) 1: 关于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德育方针政策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而德育原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B: 德育方针政策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而德育原理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C: 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D: 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答案:(单选题) 2: 本书的编写者以为人的本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天性,二是心性,三是A: 德性B: 品性C: 人性D: 善性正确答案:(单选题) 3: 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是()。
A: 对德育工作者和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管理B: 对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的管理C: 对德育内容、方法的管理D: 对学生品德培养的德育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正确答案:(单选题) 4: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就这样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在他看来,“教育”和“教学”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的A: 信仰B: 思想品德C: 宗教情感D: 爱智慧正确答案:(单选题) 5: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