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安装要求一、安装前主要零、部件的检测:(1)筒体检测:①检查窑体的下列尺寸:a. 窑体的长度尺寸;b. 轮带中心线位置至窑体接口边缘的尺寸;c. 大齿圈中心位置至窑体接口边缘的尺寸;d.窑体壁厚。
②圆度检测:采用特制的测量杆检测窑筒体圆度,要求圆度公差小于8mm。
③接口圆周长检查:圆周长公差小于8mm。
④测量各档轮带径和各档垫板外径,计算其间隙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⑤检察筒体部焊缝,焊缝不得有裂纹,部焊缝应打平,焊缝表面高出筒体面不得超过0.5 mm。
(2)支承装置的检查:①托轮钢底座的检查:依据图纸,对照实物,对外形尺寸、螺栓孔间距等进行检查,并划底座横纵向中心线。
②轴承座不允许有砂眼、气孔、裂纹等铸造缺陷。
③球面瓦的检查:铸件应致密,不得有夹砂、缩孔等缺陷;对球面底瓦进行水压试验,在0.6MPa的试验压力下,保持10分钟,检查有无渗漏现象;球面底瓦与衬瓦应贴合密实,检查其贴合接触点,要求25mm×25mm面积上的接触点不少于3点。
④支承装置部件预组装后的检查:a、部件进行分层预组装后,检查托轮直径和轴承中心高两个尺寸,要求两组托轮的两端中心高相等。
b、衬瓦与托轮轴颈的配合:衬瓦与托轮轴颈的接触角度为38°,每10mm×10mm 面积上的接触点为1~2点。
c、球面底瓦与轴承座球面配合:检查球面底瓦凸球面与轴承座凹球面的配合,每25mm×25mm面积上的接触点不少于1~2点。
(3)轮带的检查:轮带的工作表面不得有铸造缺陷,精加工后的轮带表面不允许焊补,并检测轮带外径、径、宽度以及垫板直径。
(4)大齿圈的检查:齿表面不得有铸造缺陷,两半齿圈接口处应贴合紧密,接口四周用0.04 mm厚塞尺检查,塞入区域不应大于周边长的1/5,塞入深度不得大于接合面该方向尺寸的1/5(安装规要求不得大于100 mm);大齿圈与弹簧板连接孔径、孔距是否相吻合,并核对大齿圈及弹簧板的规格尺寸,大齿圈径应比窑体外径与弹簧板的高度的尺寸之和大于3~5mm;齿形用样板检查,两半齿圈接口处的齿距是否与其它齿距相等,最大误差不得超过0.005M=0.005×40=0.2mm。
(5)传动设备的检查:核对小齿轮的规格及齿轮轴和轴承配合尺寸。
(6)加固圈及轮带挡圈检查:加固圈与轮带挡圈不得有变形,其径尺寸应比窑体加固板的外圈尺寸大2~3 mm。
二、钢底座安装砂浆养护强度达75%时,即可吊装钢底座。
各基础上的底座就位后,开始找正:(1)校对钢底座纵横向中心线与基础上的与基础上的纵横向中心线,使其相互重合,偏差不得大于±0.5 mm。
(2)用钢卷尺量取各钢底座横向中心线距离,再在横向中心点两侧的等长两点测量对角线,核对平行度。
(3)用水平仪和斜度规,检查钢底座纵横向水平度,偏差均不得大于0.1mm/m。
(4)用水准仪测量各钢底座相对标高,测量时均以钢底座中心点为基准测量点,相对偏差不得大于±0.5 mm。
在找正时,每调整一处都会影响到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所以每次调整后,都要复查其它相关数据的偏差,直到全部符合规定要求为止。
当初步找正完毕后,检查地脚螺栓是否于地脚孔垂直对中,螺栓杆距孔壁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 mm,拧动螺母使螺栓头部露出螺母2~3扣螺纹,而螺栓底端不得碰孔底。
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一次灌浆,灌浆混凝土标号比基础混凝土高一个标号。
一次灌浆混凝土经养护达到设计强度75%时,对钢底座进行精找,并在拧紧地脚螺栓后,再用经纬仪核对中心线,用水准仪复查标高,用水平仪检查水平度。
底座经精确找正后应满足如下要求:(1)底座纵向中心线允许偏差为0.5 mm。
(2)相邻两档底座中心距允许偏差1.5 mm。
(3)首尾两档底座中心距允许偏差3 mm。
(4)相邻两档底座标高允许偏差0.5 mm。
(5)首尾两档底座标高允许偏差1 mm。
(6)底座加工表面斜度允许偏差0.05 mm/m。
(7)支承装置装配后托轮两侧止推圈与衬瓦间的间隙总和为4±0.5 mm,应将该总间隙只留在入料端轴承。
(8)第Ⅰ、Ⅲ档支承装置每个托轮的两侧轴承中心距允许偏差不得超过 1 mm,同一档托轮轴承底座的中心高应相等,偏差不得超过0.1 mm;托轮中心线应平行于筒体中心线安装,平行度公差为0.1 mm/m,其中窑头档应在平行度公差围偏向斜度减小的方向;顶丝座上的螺塞孔应经常充满防锈润滑剂,并注意盖好防护罩。
(9)第Ⅱ档支承装置每个托轮的两侧轴承中心距允许偏差不得超过1 mm;同一档托轮轴承底座的中心高相等,偏差不得超过0.25 mm;托轮中心线应平行于筒体中心线安装,平行度公差为0.1 mm/m,其中窑头档应在平行度公差围偏向斜度减小的方向;顶丝座上的螺塞孔应经常充满防锈润滑剂,并注意盖好防护罩。
三、托轮组的安装1、中心位置测量(1)中心位置找正,应以底座的中心十字线对准基础中心十字线;(2)两托轮纵向中心线距底座纵向中心线应相等,偏差不得大于0.5 mm;(3)托轮横向中心线应与底座的横向中心线重合,偏差不应大于±0.5 mm,同时应使托轮两侧的串动量c相等;2、标高及斜度测量轮顶面中心点为准,来测定托轮顶面的标高,相邻两档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0.5mm,首尾两档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1 mm。
(2)托轮的斜度测量应与测量标高同时进行,偏差不得大于0.05 mm/m。
(3)两个托轮顶面(位于与纵向中心线垂直的两个铅垂面顶点)应呈水平面,偏差不得大于0.05 mm/m。
3、相邻两道托轮组横向中心跨距L的相对差不得大于1.5 mm,L1,L2相对差不得大于1mm,对角线A、B之差不得大于3 mm。
4、托轮轴低端(靠出料端)的止推圈应与衬瓦的端面接触,而高端则留有4±0.5 mm间隙;两托轮在低端的轮缘侧面应在同一平面,用直尺检查,允许误差为0.5 mm。
各道托轮组安装的总检查:1、中心位置的总检查:(1)纵向中心位置的复查:在窑头或窑尾用经纬仪检查各组托轮中心位置,纵向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0.5 mm。
(2)横向中心距的复查:以传动基础上的托轮组横向中心线为准,分别向窑头和窑尾测量相邻两托轮组的横向中心跨距尺寸,偏差不大于±1.5 mm,窑首尾两托轮的横向中心距偏差不得大于±3 mm,相邻两托轮组横向中心跨距对角线之差不得大于±3 mm。
2、标高及斜度的总检查:相邻两道托轮组的相对标高差偏差不得大于0.5 mm,首尾两道托轮组的标高差允许偏差不得超过1 mm。
各组托轮组安装总复查完毕,应立即在底座和轴承的相互位置打上标记,然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清除地脚螺栓孔的杂物,然后灌注混凝土,灌至距基础面200~300 mm处。
四、挡轮安装1、安装前应将轴和轴承清洗干净,填满润滑脂,必要时应进行刮研。
2、挡轮吊装就位:在吊装轮带及窑筒体前把挡轮吊装就会。
使挡轮底座中心点重合于托轮钢底座纵向中心线,当轮带定位后调整挡轮最终位置。
3、挡轮找正定位:当轮带定位后,才可将挡轮找正定位。
挡轮底座安装在托轮的钢底座上,安装找正时,将挡轮大头端面与轮带外圈的最低点对齐,挡轮和轮带接触线投到钢底座上应与纵向中心线重合;液压挡轮应使两支承轴轴线与钢底座纵向中心线平行,挡轮的中心点与钢底座纵向中心线重合,挡轮与轮带斜面的贴合应紧密。
安装时应使挡轮处在窑筒体上下游动中间位置,即挡轮处在支承轴的中间位置。
4、液压系统应通过油压试验,在15MPa的压力下保压10min,无渗漏。
5、挡轮和轮带接触面采用石墨润滑,导轨轴承采用2号极压锂基润滑脂。
五、轮带装配1、轮带与窑体装配,一般在地面上初步定位。
2、套装前应把轮带、套圈(挡块)和垫板上的漆、锈等除净,并涂上一层润滑脂。
3、检查轮带与垫板的间隙,最后把轮带两面的挡圈装上(注意挡圈的字码对好窑体上的字码),轮带的挡圈与窑体垫板应紧密贴合,不得有间隙,轮带与垫板的间隙Ⅰ、Ⅱ、Ⅲ档分别为10mm、10mm、8mm。
4、轮带与挡圈的间隙一般为2~3mm。
六、窑体对接1、在对接前应清除飞边、毛刺、油漆、铁锈等污物,如有凹凸不平处须事先修理。
2、窑的对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纵向焊缝应互相错开,错开角度不应小于45°,窑体错边量不得大于2 mm。
3、在筒体大段节组对时(Ⅱ档轮带下的筒体横断面中心降低前)各档轮带的中心应位于同一几何中心线上,其径向圆跳动公差为1 mm ,端面跳动公差为2mm。
七、窑体轴线检查1、以首尾两档轮带处筒体中心的连线为基准,筒体中心线的直线度公差:大齿圈和轮带处为¢4 mm,其余部位为¢12 mm。
2、筒体中心的径向圆跳动不得大于如下数值:大齿圈及轮带处筒体中心为2mm,其余部位筒体中心为6 mm,窑头及窑尾处为5 mm,调整合格后,方能焊接。
3、窑体与托轮接触面长度不应小于其工作面的70%。
4、窑体轴线调整后,检查轮带宽度中心线与托轮宽度中心线的距离(考虑了设计规定的膨胀量后)偏差不应大于±3 mm。
5、筒体检查合格后,对筒体焊缝立即进行点焊。
6、筒体焊接后,如图所示长度和间距公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相邻两轮带中心距L1的△1=0.25/1000L1;(2)任意两轮带中心距L2的△2=0.2/1000L2;(3)首尾轮带中心到窑端面距离L3的△3=0.3/1000L3(4)全长L的△=0.25/1000L;八、大齿圈安装1、大齿圈吊装时,应注意将弹簧板和齿圈上的螺栓孔编号对好。
2、转动窑体,调整大齿圈,测量大齿圈的径向、端面摆动值,偏差为:(1)径向摆动偏差不得大于1.5 mm;(2)端面摆动偏差不得大于1mm。
3、大齿圈与相邻轮带的横向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3mm。
4、切线弹簧板应在大齿圈吊装前安装好,顺切线方向固定在齿圈上,吊装调整后,将弹簧板监时固定于筒体上,复测径向、端面摆动偏差,符合要求后,才能钻眼铆接。
5、弹簧板的安装方向应满足当窑正常运转时,它只受拉力的要求,弹簧板与齿圈联接的铰孔螺栓装上后,其一侧的垫圈与弹簧板轭板间应先塞入0.3 mm垫片,待拧紧开槽螺母,装好开口销后,再撤去该垫片,以保持规定的间隙0.3 mm。
6、大齿圈下筒体段节的纵焊缝必须用砂轮打平,宽度应比弹簧板两侧各宽50mm。
九、传动设备的安装1、以大齿圈为基准,安装小齿轮装置,偏差不大于2mm,小齿轮轴向中心线与窑纵向中心线平行,用斜度规找正斜度,允许误差不得超过0.05 mm/m。
2、冷态转窑一圈时,小齿轮与大齿圈的顶隙应为13~14 mm。
窑体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其齿顶间隙不得小于10mm。
3、大小齿轮齿面的接触斑点,沿齿高不应少于40%,沿齿长不应少于50%。
4、小齿轮轴和减速器联接,应根据小齿轮的位置来安装,各传动轴应平行,同轴度为0.2 mm;主减速器的低速轴与小齿轮轴同轴度公差为0.2 mm,在减速器机件与机盖的剖分面上测量其横向水平偏差,轴向斜度偏差均不得大于0.05 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