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计专篇说明一建筑部分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工程地点: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建筑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安部住建部(公通字[2009]46号).2、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三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占地面积4344m2,建筑面积24564m2,建筑总高度为84.1m(建筑主体屋面离室外地坪高度)。
3、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为公共建筑。
划分建筑类别:一类高层。
4、耐火等级为一级。
二、总平面布置:大楼周边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北向可作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建筑物防火间距均满足消防要求(第4.1.7条、第4.3.1条))。
三、平面布置1、大楼首层设消防控制室、并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设置在大楼首层,并有直接对外的出口,选用甲级防火门。
消防水池独立设置在基地东北侧。
2、本建筑地下一层为酒店办公及员工用房,为一个防火分区。
首层为中西餐厨房、桑拿中心,设备房分别设置于不同防火分区,二层为大堂、宴会厅,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
三层以上每层为一个独立防火分区,三层为西餐厅及会议室,与二层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以及会议室,设有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进行分隔(第 5.1.4条)。
四层为中餐厅包房、KTV房(每间房建筑面积小于50m²,所有房门采用乙级防火门),大楼内所有玻璃隔断均为乙级防火玻璃。
五层为设备及管道层,六、七层为水疗中心,八至二十三层为酒店客房。
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2000平方米(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第5.1.1条)四、安全疏散本大楼裙楼部分每个防火分区均至少有两个以上独立安全出口,大楼高层部分东、西侧各设一座防烟楼梯,西侧设一台消防电梯。
走廊净宽为 1.8m。
疏散宽度、各房间门距离安全出口、房间内任何一点至房间门的疏散距离符合规范要求。
五、其他要求设备用房等选用甲级防火门,梯间选用乙级防火门,管井选用丙级防火门. 本工程的设备管道井待设备安装施工完毕后,用耐火材料进行防火分隔。
二给排水部分一、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二、消防水源及消防用水量1、消防标准a. 本工程为综合高层建筑,按一类建筑进行消火栓系统设计,火灾持续时间为3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商场为标准按中危险级Ⅱ级进行设计,火灾持续时间为1h。
b. 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详见表2-1。
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表2-12、消防水源a. 室外消防用水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给。
本工程从本小区南北两侧城市给水管道分别接入二根DN200引入管,至建筑红线后经过水表井后,与小区内的室外给水环管相接,形成双向供水。
b. 室内消防水源为本建筑附近单独修建消防水泵房。
消防贮水池有效容积为V=540m3,共分两格,每格有效容积为V=270m3。
完全满足室内一次灭火用水量540m3的要求。
水池为钢筋混凝土水池。
三、消防系统1 室外消防系统a. 室外采用低压制消防系统,火灾时,由城市消防车到现场由室外消火栓取水并加压进行灭火。
b. 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管道系统。
管网上共设有3组地下式消火栓。
2 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a.室内采用临时高压制消火栓灭火给水系统。
消火栓加压给水泵与消防水池一起设在酒店附近的消防泵房内,共设2台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一用一备,互为备用。
b.本建筑物内各层均设消火栓进行保护。
其布置保证室内任何一处均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
灭火水枪的充实水柱为10m。
c. 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置DN65mm消火栓一个、DN65mm L25m麻质衬胶水带一条,DN65×19mm直流水枪一支、启动消防水泵按钮和指示灯各一只;地下层、商场层和办公层的消火栓还应配置自救消防卷盘一套。
d. 本工程消火栓系统竖向不分区,负一层至十四层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e. 消火栓系统设有3套消防水泵接合器,设在建筑的北侧,详见设计图纸。
f. 在本建筑物顶层设有高位消防水箱,有效容积18m3,材质为镀锌钢板,安装高度满足最高处最不利点消火栓处的静水压7m水柱的要求。
h. 系统控制1) 消火栓给水加压泵由设在各个消火栓箱内的消防泵启泵按钮和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开启消防给水加压泵。
消火栓水泵开启后,其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和消火栓处。
该消火栓和该层或防火分区内的消火栓的指示灯亮。
2) 消火栓给水加压泵在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开启和停泵控制装置。
3) 消火栓给水加压水泵的备用泵应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i. 管材:1)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或内壁喷塑钢管,丝扣及沟槽式卡箍连接。
工作压力为1.6MPa。
2)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采用泡沫橡塑管壳进行保温,保温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室外屋顶消防水箱管道保温层厚度不得小于30mm。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a. 保护范围1) 除泵房和电气用房不设喷洒头外,其余部分均设喷洒头保护。
2) 本工程采用临时高压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b. 设计参数1) 本工程按中危险Ⅰ级设计。
2) 喷水强度:6L/min·m2;作用面积:160m2;持续喷水时间:1h;喷洒头工作压力0.1MPa。
3) 系统设计用水量28L/s,设计取30L/s。
c. 系统设计1) 本工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竖向分高低二个区,高区10~23层、低区-1~9层,室外设置高、低水泵接合器,在泵房设3套湿式报警阀组,每组担负喷头数量不超过800只。
2) 喷洒头:采用DN15mm闭式下垂式玻璃球喷洒头,设有吊顶场所一般采用吊顶型,不设吊顶采用直立型,动作温度均为68℃、K=80;客房部分采用边墙型喷头,动作温度为72℃、K=115;厨房操作间采用直立型玻璃喷头,动作温度为93℃、K=80。
3)喷头布置:除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外,可参照如下原则安装:①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且不宜大于150mm~550mm。
特殊情况详见设计图。
②装设通透性吊顶的场所,喷头应布置在顶板下。
③当梁、风管、排管、桥架等障碍物的宽度大于1.2m时,其下方应增设喷头。
④净空高度大于800mm的闷顶和技术夹层内有可燃物时,应设喷头。
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或每层均设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
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二台给水加压泵,其贮水池与消火栓系统合建。
二台喷淋水泵互为备用。
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设二套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向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补水。
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平时由屋顶消防水箱设专用水管至报警阀前供水管,保证系统压力。
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泵房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加压泵从贮水池取水加压供水。
8) 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每个报警阀组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区和各楼层的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mm试水阀。
4 系统控制a. 湿式系统:①火灾发生后喷头玻璃球爆碎,向外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显示火灾发生位置并发出声光等信号。
②系统压力下降,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动作,并自动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给水加压泵,与此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
并敲响水利警铃向人们报警。
给水加压泵运行状况在消防控制中心有信号显示。
b.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加压泵的运行状况,应在泵房的控制盘上和消防控制中心的屏幕上均设有显示装置。
5 管材与接口:与消火栓系统基本相同。
四、移动式灭火装置1. 酒店变配电用房内按中危险级设推车式20Kg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型号MFT-ABC20。
2. 酒店大厅、餐厅、洗浴中心、KTV及客房走廊的适当位置均设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式灭火器,每处2具MF/ABC5灭火器,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不大于15米。
五、酒店消防主要设备器材表,详表2-2主要设备器材表表2-2三通风空调部分一、设计依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有关专业所提设计资料。
二、设计内容1. 地下室消防机械排烟系统设计;2. 首层机电设备用房的消防机械排烟系统设计;3. 酒店各层的消防机械排烟系统设计;4. 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机械防烟系统设计。
三、系统设计1. 消防排烟系统a. 地下室内走道超过20米且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设消防机械排烟系统SEF-B1-1,排烟量按“60m3/(h·m2)×走道地下室面积”计算确定,同时设消防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按不小于排烟量的50%计算确定。
b. 首层洗浴中心各房间面积大于100m2且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设消防机械排烟系统SEF-1-2,排烟量按“120m3/(h·m2)×最大房间面积”计算确定。
排烟风机设于空调机房内,排烟风管与空调系统的平时回、排风管共用,利用空调回风口作为排烟风口,空气处理机组兼作消防补风风机使用,空调系统平时送风口作为补风风口用。
c. 地上二~四层公共区、宴会厅等按照防火分区设置消防机械排烟系统SEF-2-1、SEF-3-1、SEF-3-2、SEF-5-1、SEF-5-2采用反抽式全面排烟形式。
排烟风机设置于空调机房内,排烟风管与平时送风管共用。
排烟量按“60m3/(h·m2)×防烟分区面积”计算确定,补风通过负压自然补入。
d. 六~二十三层客房区的内走道采用自然排烟系统,可开启的外窗面积满足排烟要求。
2. 消防防烟系统a.. 对防烟楼梯间设正压机械送风系统SPF-1-1、SPF-5-1、SPF-5-1 SPF-W-1、SPF-W-3,每三层设一常开百叶,加压送风量按《高规》要求计算确定。
b. 对消防电梯合用前室设正压送风系统SPF-1-3,每层设一电动开启的送风口,加压风量按《高规》要求计算确定。
3. 气体灭火后的事故通风系统所有设备房均为气体灭火保护区,设置事故通风机械排风系统EAF/SEF-1-1,EAF/SEF-1-2(由平时机械排风系统兼),均安装下排风口。
该系统在气体灭火后投入运行,排除事故区的灭火气体,排风量满足每小时不小于12次的换气次数要求,补风因负压经压通过设于设备房走道侧墙上的百叶风口自然补入各设备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