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软件学院软信1103班刘宇鹏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

在新形势下,面对金融危机可能存在的长期的、潜在的影响,我国要增强政策调控的灵活性。

同时,环境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的大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我们要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调查目的了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态势,认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约束因素,倡导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调查对象辽宁省鞍山市唐家房镇摩云山村三、调查结果在前往农村之前,我先在网络上搜索调查过一些现在农村的情况现象。

农业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

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形成从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气的“立体污染”,会造成河流、湖泊的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损害。

农田化肥、农药通过排水沟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鱼类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有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各占1/3,但这只是很粗略的估计。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在大量增加,垃圾的类型繁多,这也成为生活垃圾难以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的原因。

这是一种失调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中,无视自然规律,掠夺性地开发资源,同时,经济活动带来的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环境状况恶化,自然资源匮乏。

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摩云山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摩云山村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的。

调查问题:(1)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村民中有50%对新农村建设很了解;有35%比较了解;13%不太了解,只是听说过;还有2%的没听说过新农村建设这一说法。

(2)村民对目前收入状况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14%的村民对自己目前的收入不满意;76%认为比较满意;10%是满意的。

(3)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村民的主要来源是传统农业;被调查中66%的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打工所得;20%为个体经营;14%为其他行业收入。

(4)农村的村风建设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29%的村民认为村风很好没有不和谐的现象;71%的认为村风比较好,有个别不和谐现象;没有人选择村风比较差或一点都不好.(5)农村的民主建设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村委对关系村民利益的事情如何决定这一问题,被调查中80%的人选择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或集广大群众意见决定;20%的人选择由村干部决定.总体状况及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我前去摩云山村向村长说明来意后,得到了村长及村民们的热情款待。

与村长的交流中在与唐家房镇摩云山村村长的交谈以及走访村民调查得知一些基本情况。

摩云山村全村总面积为22700亩,约合15.14平方公里。

农业生产情况,主要以种植果树、玉米以及林业为主。

其中果园面积11400亩,林业面积8500亩。

年水果产量高达1500万斤。

我有幸尝到了村民家中自己种植的各种水果蔬菜。

玉米种植田地摩云山村总人口3350人,全村有1075户居民。

其中包括99名党员,以及4名预备党员,6名入党积极分子。

村民委员会12人,包括更夫1人。

有享受工资待遇的老干部7名。

8个党小组长以及8个居民组长。

全村还有60户低保户。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条河流流经村东,但这并不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

2005年以后从未进行挖掘修整,年久失修。

村民家中自己种植的草莓据村主任介绍,村内信访状况比较稳定,几年来没有越级上访情况。

村中正在施工项目包括村内杨柳河清淤,砌护坡墙,文化广场设备的安装。

但是万事都没有完美,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有存在的一些问题。

浪费土地现象,建了新房子不返还旧宅基地(即“建新不拆旧”)。

这种现象不符合政策规定,也与发展相悖。

对农村建设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村民们都已盖起了新房村路两侧去年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在与干部交谈的时候,他们说已经有了相应的解决措施:1、要抓紧出台一个指导性意见,加强对农村用地监管。

2、要围绕“村容整洁”的要求,重视村庄规划。

3、要建立有效的土地利用补偿机制,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四、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淡水、耕地、矿产等主要资源从整体上看,数量短缺、质量下降、开发成本增大,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

事实上,农村经济发展与控制污染,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性。

生态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和农业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政策和制度,同时业缺乏相应的机构向农民宣传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并鼓励农民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首先是政策方面可以考虑从宏观调整个区域粮食基地建设的规划和农业生产的结构;第二,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引导农民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第三,立法方面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完善相关法规,一些发达国家对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控制有机废弃物排放、促进有机废弃循环利用、控制农药污染等,都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借鉴。

第四,建立生活垃圾回收站,提高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第五,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我国的人口仍然还在增加,人民群众的上活质量需要改善,会使农村经济和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唯有及早应对,从根本上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紧迫感。

加大政府控制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决心五、总结与个人感受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但是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终于明白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

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

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得以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和贫困补助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农民基本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齐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因风宜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

社会是一所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使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

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短短时光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但我选择了坚持。

七月,我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七月,我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在我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在自己的人生蓝图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但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磨练了自己的心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才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培养了自己的韧性。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更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对自身价值有了更客观的评价。

我们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

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2013年8月21日刘宇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