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3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3


3、高温回火——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 高温回火 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 保温后冷却的处理工艺。 500~650℃ ,保温后冷却的处理工艺。获得 回火索氏体,综合力学性能很高, 回火索氏体,综合力学性能很高,对重要结 构零件必须进行高温回火。 构零件必须进行高温回火
回火脆性——回火过程中,保温温度应避开 回火过程中, 回火脆性 回火过程中 否则钢的韧性明显下降, 250~350℃ ,否则钢的韧性明显下降,工件 脆性显著。 脆性显著。
三、淬火
淬火——把钢加热到组织转变温度(A3或A1)以上 把钢加热到组织转变温度( 淬火
保温后快速冷却的处理工艺。 30~50℃ ,保温后快速冷却的处理工艺。 目的——获得马氏体组织,使钢具有高硬度和高耐 获得马氏体组织, 目的 获得马氏体组织 磨性。是强化钢材的重要方法。 磨性。是强化钢材的重要方法。
扩散退火后的组织,成分均匀了, 扩散退火后的组织,成分均匀了,但存在过热 现象。为保证性能,应再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 现象。为保证性能,应再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以 消除过热带来的影响。 消除过热带来的影响。 5、去应力退火 把钢加热到低于A 线的某一温度( 把钢加热到低于A1线的某一温度(一般为 ),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600~650℃ ),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加热温度比完全退火低,故氧化损失少, 加热温度比完全退火低,故氧化损失少,无脱碳现 象,工件不会产生过大变形。 工件不会产生过大变形。
3、等温退火 加热温度与完全退火相同, 加热温度与完全退火相同,但保温后快速冷 却到A1线以下再进行保温, A1线以下再进行保温 却到A1线以下再进行保温,使奥氏体的转变于稍 低温度时进行,这样可以缩短转变时间, 低温度时进行,这样可以缩短转变时间,提高生 产率。 产率。 主要适用与奥氏体稳定的合金钢工件和高合 金钢件的处理。 金钢件的处理。 4、扩散退火 把钢加热到A3线以上150~250℃ 长时间保温后, 把钢加热到A3线以上150~250℃ 长时间保温后, A3线以上 缓慢冷却。 缓慢冷却。目的是为了消除铸件中存在的偏析缺 使成分均匀化。 陷,使成分均匀化。
根据回火加热的温度不同,可分为三种: 根据回火加热的温度不同,可分为三种: 把淬火后的钢加热至150~200℃ 1、低温回火——把淬火后的钢加热至150~200℃ , 低温回火 把淬火后的钢加热至 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对工件的硬度没 有大的影响,但应力小很多。因此, 有大的影响,但应力小很多。因此,低温回火是对 刃具类、摸具类及渗碳等工件必须进行的处理。 刃具类、摸具类及渗碳等工件必须进行的处理。 2、中温回火——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 中温回火 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 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处理工艺。 350~500℃ ,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处理工艺。回 火后应力基本消除,工件的弹性和韧性很高,因此, 火后应力基本消除,工件的弹性和韧性很高,因此, 对弹簧类、热变形模具类工件必须进行中温回火。 对弹簧类、热变形模具类工件必须进行中温回火。
淬火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非平衡冷却的过 工件内部存在较大的温差, 程。工件内部存在较大的温差,必将产生热 应力,同时组织转变的前后结构不同, 应力,同时组织转变的前后结构不同,应此 会相应产生组织应力。两种应力如果叠加, 会相应产生组织应力。两种应力如果叠加, 势必引起工件变形,并容易形成开裂废品。 势必引起工件变形,并容易形成开裂废品。 金属材料经淬火处理的效果如何, 金属材料经淬火处理的效果如何,可用 淬透性和淬硬性来表示和衡量 来表示和衡量。 淬透性和淬硬性来表示和衡量。
(3)对过共析钢,可消除网状二次渗碳 对过共析钢, 体,为球化退火和后续淬火做组织准备。 为球化退火和后续淬火做组织准备。 (4)对某些高合金钢件,正火的冷却速 对某些高合金钢件, 度有可能大于获得马氏体的临界冷却速 度,因而正火起到了淬火作用,故此时 因而正火起到了淬火作用, 应把正火处理称为空淬。 应把正火处理称为空淬。
四、回火
回火---把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 回火---把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1线以下某一温 ---把淬火后的钢加热到 保温后冷却至室温的处理工艺。 度,保温后冷却至室温的处理工艺。 这是淬火必须进行的一个工序, 这是淬火必须进行的一个工序,它决定了该 工件在使用状态时的组织和性能, 工件在使用状态时的组织和性能,也可以 说是决定了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说是决定了工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回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淬火时因冷却过快 回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淬火时因冷却过快 而产生的内应力,降低淬火工件的脆性。 而产生的内应力,降低淬火工件的脆性。
一、退火
退火——把钢材加热到某一温度,经保温后缓 把钢材加热到某一温度, 退火 把钢材加热到某一温度 慢冷却( 慢冷却(随炉冷却或在导热能力差的介质中冷 ),已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方法 已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方法。 却),已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方法。 目的——降低硬度以便于切削加工;提高塑性 目的 降低硬度以便于切削加工; 降低硬度以便于切削加工 以利于塑性加工成型;细化晶粒以提高力学性能; 以利于塑性加工成型;细化晶粒以提高力学性能; 消除裂纹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消除裂纹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正火的作用因钢种的不同有很大差别。 正火的作用因钢种的不同有很大差别。 (1)对普通结构钢件或低碳钢、低合金钢。正火 对普通结构钢件或低碳钢、低合金钢。 的目的是消除过热组织、细化晶粒、提高硬度、 的目的是消除过热组织、细化晶粒、提高硬度、改 善切削加工性能, 善切削加工性能,为保证后续加工质量和满足使用 性能的要求奠定基础。 性能的要求奠定基础。 (2)对中碳结构钢工件,正火可消除成形工艺过 对中碳结构钢工件, 程中产生的某些组织缺陷,保持合适的硬度( 程中产生的某些组织缺陷,保持合适的硬度(HB 不超过250),便于切削加工,为后续热处理作好 不超过250),便于切削加工, 250),便于切削加工 准备。 准备。
几种热处理工艺示意图
3.2
表面热处理方法
许多零件(如齿轮、机床主轴、凸轮、曲轴、活塞销等) 许多零件(如齿轮、机床主轴、凸轮、曲轴、活塞销等)在工 作中,表面层承受着比零件心部更高的应力和受到磨损。 作中,表面层承受着比零件心部更高的应力和受到磨损。因此对 零件表面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和抗疲劳能力,而心部则应 零件表面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和抗疲劳能力, 保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表面热处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保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表面热处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表面淬火-通过改变钢的表层组织,不改变钢的表层化学成分 表面淬火-通过改变钢的表层组织, 的处理方法。 的处理方法。 表面淬火的特点:可快速加热使工件表层奥氏体化, ①、表面淬火的特点:可快速加热使工件表层奥氏体化,不等心部 组织发生变化,立即快速冷却,表层起到淬火作用。 组织发生变化,立即快速冷却,表层起到淬火作用。淬火后表层 获得马氏体组织,而心部仍保持塑性、韧性均好的组织, 获得马氏体组织,而心部仍保持塑性、韧性均好的组织,工件各 部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部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表面淬火的方法:电感应、火焰、电接触、浴炉、电角液、 ②、表面淬火的方法:电感应、火焰、电接触、浴炉、电角液、脉 冲能量等加热方法。我国采用较多的是电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 冲能量等加热方法。我国采用较多的是电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把工件置于通有一定频率电流的感应器中,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把工件置于通有一定频率电流的感应器中, 表面快速升温达淬火温度, 表面快速升温达淬火温度,随即将工件放入淬火介质中冷却的处 理工艺。 理工艺。 感应加热原理:工件在感应器产行的交变磁场中, ⑴感应加热原理:工件在感应器产行的交变磁场中,形成涡流加热 工件。通入感应器中的电流频率越高, 工件。通入感应器中的电流频率越高,感应电流越向工件表面集 集肤效应),被加热的金属层厚度越小, ),被加热的金属层厚度越小 中(集肤效应),被加热的金属层厚度越小,淬火后的淬硬层深 度越小。 度越小。
6、再结晶退火
把钢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150℃ 左右, 把钢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150℃ 左右,保 温后缓冷的处理工艺。 温后缓冷的处理工艺。主要适用与冷变形塑性加 工件。用以消除加工硬化, 工件。用以消除加工硬化,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 性能。 性能。
二、正火
把钢加热到A 线或A 把钢加热到A3线或Am以上 30~50℃ ,保温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 的热处理工艺。 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快、 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是 非平衡组织, 非平衡组织,因此钢的性能有很大改 变。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改性方法
金属材料的原始性能不能满足各种零件 工作条件的要求, 工作条件的要求,必须采用某些工艺方法 如热处理、塑性变形等) (如热处理、塑性变形等)使之具有理想 的性能。 的性能。 金属性能主要取决于内部结构, 金属性能主要取决于内部结构,一切改 变内部结构的手段均属改性方法。 变内部结构的手段均属改性方法。
3、分级淬火法 将加热后的钢件放入温度稍高于点Ms的盐浴或碱 将加热后的钢件放入温度稍高于点Ms的盐浴或碱 Ms 浴槽中,停留2~5分中,然后取出空冷的方法。 2~5分中 浴槽中,停留2~5分中,然后取出空冷的方法。工 件内外温差小,淬火应力减至最小。 件内外温差小,淬火应力减至最小。 4、等温淬火法 将加热后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的盐浴或碱浴 将加热后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的盐浴或碱浴 Ms 槽中,保温足够的时间, 槽中,保温足够的时间,待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后 取出空冷的工艺。工件的内应力很小, 取出空冷的工艺。工件的内应力很小,不易变形和 开裂。 开裂。
根据钢种的不同, 根据钢种的不同,淬火时所使用的冷却介质也 有所不同。 有所不同。 常用的冷却介质——水、油及盐或碱的溶液。 水 油及盐或碱的溶液。 常用的冷却介质 水便宜,腐蚀作用小, 水便宜,腐蚀作用小,适用于奥氏体稳定性 较小的碳钢的冷却 碳钢的冷却。 较小的碳钢的冷却。 盐碱溶液激冷作用强, 盐碱溶液激冷作用强,淬火后钢的硬度高而 且均匀,但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且均匀,但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容易使工件的内 应力增大,淬火后工件必须加以清洗。 应力增大,淬火后工件必须加以清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