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哮病PPT课件

哮病PPT课件

《医学正传》 “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三.病因病机
病因
1. 体虚(1)先天禀赋不足 婴幼儿“幼稚天哮” (2)病后体弱
2.外邪侵袭(1)六淫之邪 (2)烟尘、动物毛屑、屋尘螨、 花粉等。
3.饮食不当 古有“鱼腥哮”“糖哮”“醋哮”等说法。
常见致哮饮食
(1)奶及奶制品
(2)蛋类
(3)海产品、水产品
虚,摄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代表方:平喘固本汤加减。
平喘固本汤:
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 沉香、灵磁石、脐带、 苏子、款冬花、法半夏、橘红
喘脱危证
喘息鼻扇,张口抬肩,气促,烦躁,昏 蒙,四肢厥冷,舌质青黯,脉细数或浮大 无根。 证机概要:痰浊壅盛,上蒙轻窍,肺肾气
阴两伤,心肾阳衰。 治法: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代表方:回阳急救汤+生脉饮
3.寒包热哮证
喉中哮鸣,呼吸急促,咳痰粘色黄,烦躁 +恶寒发热,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 弦紧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 火,肺失宣降
治法:解表散寒,清热化痰 代表方剂: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
喉中痰涎壅盛,或声如拽据,或声如哨笛, 起病多急,无明显寒热倾向,发病前伴鼻 塞,喷嚏,眼耳发痒等症状,苔厚浊,脉 滑实。
(二)治疗原则 “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证治分类:
(一)发作期 1.冷哮证 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喘憋气促,口不渴或渴喜热 饮,形寒怕冷,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 失宣畅。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剂: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4)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
(5)豆类:
黄豆、绿豆
(6)粮食类: 小麦、玉米、谷类
对小麦过敏——国外称“面包师喘”
(7)水果类: 桃、苹果、杏等
(8)坚果类: 核桃、开心果、松子等
(9)肉类:
牛羊肉等
(10)蔬菜类: 香菜、蘑菇、西红柿等
(11)其他食物: 咖啡、巧克力等
病因
4.情志刺激
情志不遂→ 肝气不舒,气机 失调,肺失宣肃 致哮
证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肾两虚,气不归 原,津液凝为痰
治法:补益肺肾 代表方剂: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病证鉴别
1.哮病和喘证 2.哮病和支饮
关于支饮,《金匮要略》认为饮停胸胁致病。 支饮也有气喘痰鸣的表现,但是 支饮由慢性咳嗽久治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 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界限不清;症状上以咳 嗽和气喘为主。 哮病:反复发作,突然起病;以喉间哮鸣为主, 不咳或轻度咳嗽。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哮病总属邪实正虚。 注意三辨:辨虚实、辨寒热、辨脏腑。
回阳急救汤
附子、干姜、肉桂、四君子汤、陈皮、 五味子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喉中时有轻度痰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 怕风,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脾气虚 治法:培土生金 代表方剂: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2.肺肾两虚证
气促,咳痰,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舌红 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质胖, 脉沉细。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如:月经性哮喘
病机
(1)伏痰“夙根”论 (2)病理变化: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
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气道通 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 而致痰鸣。 (3)病位:在肺,涉及脾肾,病久及心。 (4)病性:本虚标实。
转归
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 热痰伤及肺肾之阴
更易形成痰浊, 痰伏于肺,加 重哮病
第三节
定义 历史沿革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哮病
一. 定义
一.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
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
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二.哮病的历史沿革
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提出“未发 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 则。
明代虞传进一步对“哮”与“喘”作出明 确区别:
证机概要:风邪引触浊痰,肺失宣降 治法:祛风涤痰平喘 代表方剂: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
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促,动则喘甚,频繁发 作,甚至持续不解, 伴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舌淡脉沉细;或伴烦热,颧红,口渴咽干,舌质 红,脉细数;或伴口唇、指甲青紫,舌紫黯。 证机概要:哮病日久,痰气瘀阻,肺肾两
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
肺胀 重症
哮病大发作 持续不缓解
邪实:痰浊壅盛、胸高气促、
喘脱危候
张口抬肩
正虚:
心:面色青紫、烦躁昏昧(心阳虚) 肾:肢体浮肿、四肢厥冷(肾阳虚)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 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 劳倦等诱因引动触发,致痰壅气道, 肺失宣降。
四.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病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喉中哮鸣 声,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数分钟或 数小时后缓解。 (4)平时一如常人,或轻微疲劳、纳差。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 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 姜桂麻黄芍药同。
2.热哮证
喉中痰鸣如吼,喘息气粗,咳黄痰黏浊, 汗出身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 肃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代表方剂: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 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黄芩兼甘草, 外寒痰热喘哮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