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三第一章绪论1.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各种职能及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改正:应该将“执行各种职能”改为“执行法定职能”2.严格执法是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改正: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有①行政立法②行政司法③行政管理法规④行政决策与决定⑤行政领导、行政指导与行政引导⑥行政规划、行政计划与行政预算⑦行政协调、行政沟通与行政平衡⑧行政干预、行政检查与行政制裁⑨行政支持、行政救济与行政服务3.从狭义上说公共权力是一种基于广泛的社会契约、并以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历史的连续性为条件的、对契约双方均有约束力的权力。
(√)4.美国学者古立克将行政管理学的构成归纳为四大部分,即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和行政法规。
(×)改正:将“古立克”改为“怀特”5.行政管理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发展性。
(√)6.古德诺1900年发表《政治与行政》提出了著名的“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
(√)7.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论一般管理的原则》,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管理的五要素理论。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改正:将“《论一般管理的原则》”改为“《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8.行为科学理论主要由:人际关系理论、激励理论、领导理论和组织理论构成。
(×)改正:将“组织理论”改为“新组织理论”9.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正式成立,并发行了会刊《中国行政管理》。
(√)10.新行政管理学理论主张“民主行政”。
(√)第二章行政管理原理11.社会性是行政管理原理的特点之一。
(×)改正:行政管理原理的特点有①实践性②综合性③动态性12.掌握和运用行政管理原理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13.封闭原理是指系统外的管理过程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且自如地吸收、加工和做功的完整过程。
(×)改正:将“系统外”改为“系统内”14.科学运用封闭原理应从各种后果中寻踪追迹、追本溯源,尤其要选择可以反馈控制的主导线,从根源上加以封闭。
(√)15.弹性原理就是根据人的才能,把人员放到匹配的岗位或职位上。
(×)改正:将“弹性原理”改为“能位原理”16.弹性管理应当保持时间的动态性。
(×)改正:弹性管理应当保持标准的相对稳定时间。
17.管理要素复杂多变是权变原理的前提。
(√)18.不同事物间只有同量纲的因素才可以用来比较。
(√)19.弹性管理是指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及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才能有效实现动态管理。
(√)20.在行政管理中运用效益原理必须正确处理好行政管理的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关系。
(×)改正:将“间接效益”改为“整个社会目标”21.效益原理也称效率原理、效能原理,是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如何按照行政总目标的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行政总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行政总产出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第三章行政环境22.行政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
(×)改正:行政环境的特点是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和变异性。
23.按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可将行政环境分为宏观行政环境和微观行政环境。
(×)改正:按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作用的层次划分,可将行政环境分为宏观行政环境、微观行政环境和中观行政环境。
24.从行政环境作用的效果上,可将行政环境分为良性行政环境和恶性行政环境。
(√)25.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高斯发表《政府生态学》一文,首创以行政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现象。
(√)26.1961年,弗雷德·W·里格斯写成了《比较公共行政模式》,这本书标志着行政生态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形成,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
(×)改正:1961年,弗雷德·W·里格斯写成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本书标志着行政生态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形成,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
27.里格斯从行政的经济环境角度将行政管理区分为三种模式:衍射型、融合型和棱柱型。
(√)28.融合型是代表着工业社会的行政形态。
(×)改正:融合型——农业社会的行政形态29.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生态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政治构架。
(×)改正:里格斯认为,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生态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符号系统、政治构架。
30.上层建筑其他方面对行政系统的作用理论是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相互作用的理论依据之一。
(√)31.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和环境的理论是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相互作用的理论依据之一。
(×)改正:将“政治和环境的理论”改为“人和环境的理论”32.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相互决定,相互制约。
(×)改正:行政环境决定制约行政管理。
33.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34.目前我国已完全具备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
(×)改正:目前我国初步具备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
35.文化多元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大特色。
(√)36.我国现阶段社会环境对行政管理的要求之一是要坚定地把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作为政府的最主要职能。
(√)第四章行政职能37.行政职能的特点是执行性、非强制性、同质性、动态性、多样性。
(×)改正:行政职能具有强制性。
38.行政职能是行政组织建立的依据。
(√)39.认识行政管理是研究行政职能的前提。
(×)改正:研究行政职能是认识行政管理的前提。
40.行政职能体系可划分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层级职能和运行职能。
(√)41.政府的运行职能是指政府的组织和协调职能。
(×)改正:政府的运行职能包括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42.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唯一途径。
(×)改正: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43.经济监督职能是行政职能体系中政府的基本职能。
(√)第五章行政组织44.一个行政组织内部,依据其最高行政决策行使的方式区分,行政组织领导体制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三种类型。
(×)改正:一个行政组织内部,依据其最高行政决策行使的人数区分,行政组织领导体制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三种类型。
45.行政组织纵向结构又称为部门结构,是纵向分工形式的行政组织层级制。
(×)改正:行政组织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式的行政组织层级制。
46.行政组织直线——职能式结构是一种“条块分割”式结构。
(√)47.古典的行政组织理论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产生于19世纪中期。
(×)改正:将“19世纪中期”改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48.古典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行政观。
(×)改正:将“古典的行政组织理论”改为“行为科学的行政组织理论”49.行为科学的行政组织理论认为行政组织应该是一个社会心理系统,应充分考虑行政人员的心理需求的满足。
(√)50.权变组织理论的代表有卡斯特、罗森茨韦尔等。
(×)改正: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尔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51.法约尔把组织管理分为五个主要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2.员工平等是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14项原则之一。
(×)改正:14条原则:工作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公平、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团结。
53.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要求依法设定职责权体系,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才能被选用,而被选用的人可以在任何职权范围内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
(×)改正:选用的人只能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并承担相应责任。
54.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认为按专业分工设定职位,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可以不经过公开考试。
(×)改正: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要经过公开考试。
55.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主张建立“廉价政府”。
(×)改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建设的理论主张建立“廉价政府”。
56.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建设的理论彻底清除国家等级制。
(√)57.列宁行政组织建设的若干理论强调政府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革命中心任务的需要。
(×)改正:将“列宁行政组织建设的若干理论”改为“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58.列宁行政组织建设的若干理论主张实行选举制、罢免制和监督制等民主制度。
(√)59.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注重政府组织的作风建设,形成“官兵一致、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良好人际关系。
(√)60.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明确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论断。
(×)改正:将“毛泽东的行政组织理论”改为“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理论”61.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理论认为改革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62.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和人员管理。
(×)改正:将“人员管理”改为“人员编制管理”63.机构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
(×)改正:将“机构管理”改为“职能管理”,并且协调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也不能说是职能管理的主要作用。
64.机构管理是对机构级别、机构名称、机构规模的管理。
(√)65.狭义上的行政组织编制是指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包括权责关系、机构设置、规格级别、人员结构、数额以及职位配置等。
(×)改正:这个定义是广义上的。
66.行政编制管理的主要方法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
(√)第六章人事行政67.人事行政,这一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外部行政活动。
(×)改正:将“外部”改为“内部”68.人事行政的管理客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行政机关内的特定人事管理部门。
(×)改正:将“管理客体”改为“管理主体”69.人事行政的目的在于选用合格的国家行政人员,使他们尽职尽责。
(√)70.行政组织建设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
(×)改正:将“行政组织建设”改为“人事行政”71.人事行政是培养人才、深入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72.四个现代化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信息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改正:将“信息现代化”改为“国防现代化”【1964年,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上提出,2000年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