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中心小学林凡英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上实施新的教学举措,用以解决培养全面的提高学生素质和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

把传授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和培养创新的数学思维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结合起来,以激励学生,尊重学生,以快乐教育为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手段,为学生的终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有针对性地解决我们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有效作业设计、新课标、创新、激励与思考。

正文: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业设计的好坏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学习是否有兴趣学好数学的问题,好的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是关系到数学课是否高效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见教学问题还是要克服题海战术,克服以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为目的的呆板的题型,这样的题型是单调的形式,是封闭的内容。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能有利于学生的潜能的发挥,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园,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全面的发展学生和发展全面的学生。

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性的作业呢?我认为要做好下面几点。

一、灵活性
灵活性是要体现练习设计灵活多变,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了“比值”个这个概念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比值这概念的理解,我出了下面的练习题训练学生。

写出比值是1.5的两个整数比,并组成比例是():()=():()。

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后,又出了0.12:0.4=():()等题目训练学生,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由于题目具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达到提高学生相应的思维能力,最大的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有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数学游戏题、动手操作题等。

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多样性,使学生感兴趣,会思考,达到新课标所明确要求的“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我们应当挖掘教学内容的潜在的因素,给学生以开创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
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
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充足性
学生是多层次的,有上、中、下多等,练习的设计也相应地有多层次,使各
类别的学生都达到恰好吃饱,饶有情趣,就有一个科学的安排的问题。

充足性是
指练习题要准备充分,用得透切、用得到位。

例如在学习了“口算乘法”时,为
了训练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我出了一组题目训练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规
定题目并得到全对的满分,多做对1题加1分,奖励前十名,学生积极性很高,都争先恐后的做。

这种做的目的,是使中下生可以基本掌握知识,上等生能更多
发展自己,更好的发展自己,大家都有成功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迁就学生,不降低要求,充分地尊重学生,这样学生可以更个性的发展,可以更快乐地
学习。

三、针对性
针对性作业的设计是要针对学生平时经常错的、容易混淆的题型进行重点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公式中
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专门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做。

下面哪一个算式是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呢?为什么?
(1)6×3 (2)5×6
这样的题目的设计,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
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有利于学生“丰富对
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新大纲)
四、层次性
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当堂数学的堂上练习的
基础层次——双基,第二个层次是当堂的基础加小综合,第三个层次是运用数学
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层次。

三个层次体现了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覆盖了数
学学科元素的最核心训练模块内容。

(也可以在达标测评环节中体现)例如,在
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后,我设计了这样三个层次的练习训练学生。

(1)我会算。

请根据5040÷63=80,76800÷240=320,5600÷140=40,直
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50400÷63= 76800÷24= 560÷14= 504÷63= 76800÷2400= 56000÷1400=
(2)我会填。

根据规定36÷9=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符号。

(36×5)÷(9○□)=4 (36○□)÷(9÷3)=4
(36○□)÷(9○10)=4 (36○□)÷(9○□)=4
(3)我会简算。

运用学过的规律不列竖式进行口算。

(写出简便计算的过程)
①1200÷25= ②1500÷125=
这样,数学作业的设计按基础性、发展性和较为开放性依次提高,学生也按自己的能力依次完成。

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有差异的,是正常的,关注全体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

五、选择性
“选择性”是要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选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作业,这样做的目的是从实际出发进行训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将学生都锁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分层选择作业的题型、作业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注意分层次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除降低作业难度外,还可减少作业量;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则相反,可以做难度稍为提高一些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有选择地做。

请选择你喜欢的题组进行练习:
(1) 54×18+54×82 (2)(125+25)×8
(1) 25×99+25 (2) 78×101
(1) 74×56+74×54-74 (2)84×72+84×28
多彩的数学作业,产生多彩的数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学习数学的成功愉悦,令人兴奋。

孩子们乐于接受,产生出有趣味性的数学画图。

这样的数学学习,才会产生出数学的生命的色彩,有童真,利于培养个性。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作业的设计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应适合孩子天性,从生活中来,应用于生活,只有这样才使作业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加有应用性、更加令人兴奋!因材施教,才使学生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的愉悦,数学的教育就赢得了拂面的东风。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黄爱华著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张卫国著
《我是这样教数学的》华应龙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