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1.人文主义的主要特点。

(1)以“人”为中心。

(2)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倡导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3)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反对宗教对人性的侄桔。

(4)提倡教育和科学,反对愚昧。

(5)在文学艺术上,重视表达人的真实感情。

2.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之间有其内在联系地理大发现是人文生义的“外在表现”。

文艺复兴是人类向末知的精神世界进军,而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

3.文艺复兴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

它概括了乔托以来的文艺活动的特点,被世界各国沿用至今。

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但“文艺复兴”的译法已被普遍接受。

4.人文主义的基本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对“神道”,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中世纪宗教桎梏及其一切封建残余,因此也称人道主义。

为区别起见,中国习惯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思潮称人文主义,以后的则称人道主义5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历史意义(1)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同时培养了人们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创造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2)文艺复兴时产生的光彩夺目的文学艺术杰作,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它使自然科学脱离了神学,同时推翻了僵化的经院哲学体系。

(4)不仅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而且对以后的资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潮产生了影响,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6.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1、天主教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严密的精神统治,激起了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群众冲破封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2、随着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权力的坚强,王权同罗马教廷的矛盾日趋尖锐,把机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下成为时代的要求。

3、教会的腐败、搜刮和群众不满情绪的增加。

4、发生在14世纪末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和15世纪捷克的胡司战争,也对宗教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宗教改革的发生,也得力于文艺复兴。

6、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日益强大,他们对教会占有巨额财富并享有征税特权十分不满。

7.德国的宗教改革原因(1)中世纪德国在政治上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2)15世纪末16世纪初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经济发展的分散性使其难以得到充分发展。

(3)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大肆搜刮由来已久。

(4)贵族对下层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

8.路德宗教改革理论是“因信称义”,人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并得到上帝的恩典,从而使灵魂得救;在人与上帝之间,无须宗教法律、礼仪和神职人员作为中介,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简化烦琐的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保留洗礼、圣餐两项;8.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1、军事:创建新军,实行义务兵役制。

2、经济上:鼓励私人创办企业;实行重商主义,大力发展工商业。

3、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废除旧贵族特权。

4、文化教育与生活习俗改革: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建学校,习俗西欧化。

9. 改革的影响1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改革存在的不足:3没有学习西方的制度,仅限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

4手段野蛮和残暴。

5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封建性农奴制国家。

积极意义:6取得巨大的成就,俄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7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一次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他用极粗暴的手段加以推行。

用他的全部权力实行改革,而不允许任何人反对,甚至他的儿子阿列克谢也死在狱中,强迫他的大臣执行他的旨意,甚至亲自去剪贵族的胡子。

正如列宁所说彼得“曾不惜用野蛮的手段的斗争手段对付野蛮,以促使野蛮的俄罗斯加紧仿效西欧文化”他把落后的俄国带进了现代世界的门槛,这是他最大的历史功绩。

但他的现代化主要是以倡导科技发展为目标的,它没有也从来不想触动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

10.独立战争的成就•第一,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

•第二,否定了传统的君主制和贵族统治,实行了资产阶级共和制,美国成为近代第一个真正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民主国家。

•第三,推动了宗教自由,并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政教分离。

•第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美国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和非宗教的教育。

•第五,战争摧毁了英国在北美扶植起来的土地独占和土地贵族的势力,消灭了土地所有制中的封建主义因素,克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第六,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各州都制定了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州宪法。

11.独立战争的缺陷:•(1)它虽然摧毁了英国在北美扶植的大地主经济,但没有解决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的问题;•(2)它虽然给予契约奴隶制以沉重打击,但并未能摧毁它;•(3)它虽然以争取人的权利为号召,但在革命后,除新泽西制定的州宪以外,其他各州制定的新州宪均不给予妇女以选举权。

因此,可以说,美国革命仅完成了摧毁民族压迫的任务,并没有更多的完成争取民主的任务。

12.内战的进程1、内战的第一阶段:1861、4、15林肯颁布征召令,内战开始。

至1863双方的势力对比:战争的目标:消除叛乱,维护国家的统一。

外国的干涉。

.传统观点认为,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这种观点的论据是:内战是南方奴隶制种植园制度与北方资本主义制度矛盾发展的产物;人民群众在内战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结果是消灭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奴隶制度,使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国家最高统治权;用资产阶级民主方法解决了土地问题,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90年代初,有的学者开始对传统观点提出挑战,认为,美国内战并非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或相互对立的政权之间的战争。

美国内战主要是美国资产阶级内部两大集团(即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农业资本家集团)围绕采用何种劳动制度问题而爆发的一场暴力冲突。

它包含了革命意义,以战争形式为废除奴隶劳动制度奠定了基础。

但不能因此断定它就是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只是使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平息了南方种植园资本家集团的叛乱,迫使其放弃了落后、野蛮的奴隶劳动制度,转而采取统一的、符合资产阶级整体利益需要的自由雇佣劳动制度,用暴力方式完成了资产阶级内部两大利益集团在生产方式方面的大调整。

13.雅各宾派的统治(代表小资产阶级)执政机构:国民公会上台时问题国内:叛乱扩大、物价飞涨、粮食短缺、人民处于饥饿中。

国外:英国、普鲁士、荷兰、西班牙等国家组成反法同盟攻入了法国的北部措施:(1)进一步废除封建义务,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出售逃亡贵族的地产(10年,分小块);农村公社的共有土地可按人均分配(自愿);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永佃田)。

(2)、实行恐怖政策:颁布全面限价法令;(引起了商人工人的不满)诚挚嫌疑犯条例;镇压反革命;发布总动员令。

(过了头、扩大化,导致了内部的分裂和人民的不满)评价恐怖政策恐怖政策是雅各宾派在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措施,它是一种“战时体制”,它暂时牺牲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某些要求。

其结果,在经济上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的投机行为得到了遏制,经济上的混乱局面得到一定的克服。

在政治上,叛乱被停息,秩序得以稳定,共和国的危机得以排除。

其功不可没!但是由于恐怖政策打击面过宽,处决的人太多,甚至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心态。

而且经济上的限价有违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原则。

当危机过后,当权者罗伯斯庇尔不尽早结束它,还想以此消除异己,维护全力。

这就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成为雅各宾派丧失民心、内部分裂、导致垮台的根本原因。

雅各宾派统治的结束(1794、7、27)原因:恐怖政策导致雅各宾派内部分裂镇压埃贝尔派;丹东的“新宽容派”牧月法令的通过扩大了恐怖政策。

恩格斯“恐怖成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从而变成了一种荒谬的东西”1、热月党以及热月政变热月党是反对罗伯斯庇尔的联合体,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执政。

热月政变: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重大转折点,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规律。

热月党人的统治1)、清除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政治恐怖的终结:雅各宾俱乐部的的关闭经济恐怖的结束:全面限价法令的废除(1794、12、24)(2)热月党的对内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对待王党叛乱和天主教的问题上。

镇压芽月起义和牧月其起义。

镇压葡月暴动(王党)督政府的统治(1)、1795年宪法共和、两院(元老院和五百人院)、行政机构属于督政府(5人)、独立的司法机关。

保守,确认选举人的纳税资格限制,必须有三分之二的国民公会代表重新选入立法机构。

宪法没有规定用任何程序来解决各权力机构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于是政变成了掌权的手段,得到了军队的支持。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原因第一,西欧的海外扩张为欧洲工业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第二,海外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欧手工工场的发展。

第三,西欧的海外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第四,地理大发现后260余年的西欧对海外的殖民掠夺,也培养了发财的狂热及唯利是图的精神。

这种心态,是触发工业革命的精神上的动因。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英国殖民者用一本万利的方式对殖民地无情掠夺。

英国最大的优势是存在大量的无家可归的流动人口,这也是工业革命所必需的英国在人才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国家不能望其项背的。

英国还有比其他国家更为发达的国内市场在英国,由于行会制度比较薄弱,所以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可顺利地发展优越的地理位置英国工业革命的意义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工业革命引起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

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使两个新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了。

二、德意志统一的完成♦德意志统一是由普鲁士发动三次战争最后完成的。

♦第一次是1864年进行的对丹麦的战争。

♦普奥战争是统一过程中的关键性的战争。

♦1870年7月普法战争三、德意志统一对欧洲政治格局及其世界格局的影响。

积极意义:1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统一后德意志的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德意志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工业强国之中。

2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消极:1保留了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2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渗透到了德意志帝国的各个领域。

3结下了德法之间的民族仇恨。

对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及普鲁士王朝统一道路的评价。

第一种观点认为,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是完成德国民族统一任务的有利手段,是一种推动德国历史前进的具有革命意义的暴力,对“铁血政策”应给予基本肯定。

对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及普鲁士王朝统一道路的评价。

第二种观点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较之先前德国的分裂来说是一种革命,而俾斯麦的统一道路较之无产阶级的统一道路来说则是一种倒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