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五套)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五套)
一、单选题。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答案:D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
术进步 D.产业革命答案:B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答案:D
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答案:A
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答案:C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答案:A
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E.《学记》答案:CD
6.社会的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
表现为( )
A.制约着教育的目的
B.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C.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E.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答案:ABD
7.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有( )
A.促进生产发展
B.推动社会制度进步
C.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过程
D.传递和继承人类精神文明
E.选择经验和人才答案:CDE
8.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了( )
A.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B.自然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
C.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D.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E.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答案:ACE
9.1958年制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三结合”
是( )
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B.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E.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答案:ABE
10.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适龄儿童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
B.义务教育是自愿接受的教育
C.国家社会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教育
D.义务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
E.家长有义务为子女受教育提供条件答案:ACDE
11.教育目的规定着( )
A.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
B.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
D.教育内容和方法
E.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和任务答案:BC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具备下列条件(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B.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关系确定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E.消灭社会分工答案:ABD
13.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
A.学科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教学方法
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答案:ABCE
14.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
A.艺术美
B.心灵美
C.社会美
D.科学美
E.自然美答案:ACDE
15.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班级活动
D.文化艺术活动
E.个人活动答案:ABE
16.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终身性
D.个别性
E.针对性答案:ABCDE
17.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教结合的基本形式有( )
A.互相访问
B.通讯联系
C.家长会
D.教育讲座
E.家庭学校答案:ABCDE
18.教师劳动具有下列特点(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E.权威性答案:ABCD
19.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下列观点( )
A.教师中心论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儿童中心论
E.教育万能论答案:AD
20.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 )
A.个性已基本形成
B.性格已基本定型
C.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D.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E.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答案: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启发”一词源于《论语》中所讲的____。
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是
____。
答案:社会分工
3.遗传素质的____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
程的和阶段。
答案:成熟程度
4.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答案:教育目的
5.以____、____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教学内容。
答案:五经四书
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指向的是____和____。
答案: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7.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先后经历了____、
____科学教育学建立等几个阶段。
答案: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四、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育原理
答案:教育原理是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即它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2.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3.师德答案: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4.课外活动
答案:课外活动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答案要点:
(1)解释教育实践
(2)指导教育实践
(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
(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
(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
(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案要点: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
条件。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论述题(10分) 试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答案要点:
(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想走向现实。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的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七、实例分析(8分)
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文中所述事例: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答案要点:
1.这是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
问题的文章。
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因家长“不使学”而最终并没有成材的故事。
2.方仲永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
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
方仲永五岁时,已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可谓天资聪慧,但因其父只知“日扳仲永环遏于人”却“不使学”,致使方仲永十二三岁已“不能称前人之闻”,二十来岁已“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经历说明,良好的先天素质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精心的教育者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