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跳呼吸骤停及抢救

心跳呼吸骤停及抢救

20
五.护理措施
• 3.心肺复苏后护理 • (2)积极配合脑复苏: • ①血压监测:减轻或消除脑低灌注状态,
维持正常血压。 • ②治疗脑水肿:20%甘露醇。 • ③降低脑代谢,减少耗氧:头部降温或人
工冬眠。
21
五.护理措施 • 4.对意识障碍的护理: • 密切观察病情,检测生命体征,注意瞳孔的变 化。对昏迷的患儿做好口腔、鼻、眼及皮肤的护 理,同时记录出入量,以保证热量的供给。对躁 动、抽搐的患儿做好保护,防止受伤。 • 5.心理护理: • 用家长能够接受的方式讲解患儿的病情、治疗 计划、预后和护理重点,缓解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心理。患儿病情缓解后指导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 的护理工作。
• • 呼吸道阻塞的原因
舌根后坠
• 异物阻塞
A
10
舌根后坠处理方法
• 下颌前提法: • 1.托下颌法:双手提下颌角,拇指推下唇。 • 2. 抬颏法:一手抬下颏,拇指下拉下唇,
另一手放在前额协助将头后仰。 • 3.抬颈法:一手放在颈下抬起,另一手置于
病人前额,使头后仰。
A
11
异物阻塞气道处理方法
• 1.指取法 • 2.背击法 • 3.推压法(腹部、下胸部) • 4.器械取异物 • 5.环甲膜造口术
22
关。
• 2.有外伤的危险 与现场抢救、人工呼吸操作
不当有关。
• 3.有感染的可能 与反复侵入性操作有关。 • 4.恐惧 与家长害怕患儿死亡有关。
8
现场抢救----心肺复苏术 抢救措施
开放气道 A 人工呼吸 B 心脏按压,人工循环 C 复苏药物应用 D 心电监护 E 消除心室纤颤
F
9
开放气道
• 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人工通气 的先决条件。
心跳呼吸骤停及抢救
• 心跳呼吸骤停 • (cardioplumnary arrest,
CPA)是儿科危重急症, 表现为呼吸心跳突然停 止或心室纤颤,脉搏消 失,血压下降或无法测 量,意识丧失或抽搐, 患儿面临死亡,如及时 抢救可起死回生。
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原因
被窝捂闷
窒息 突各

感异染物电性或休乳击克
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发病机制: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 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性酸中毒

心动过缓 抑制心肌
• CO2 抑制窦房结传导 心律不齐 细胞收缩力

脑血管扩张
脑水肿
5
二.护理评估
• 抢救同时进行: • 1.健康史:了解有无窒息、外伤、心脏
病、感染史,服过哪些药物或毒物。 • 2.身体状况:心跳呼吸骤停,面色苍白
• 2.有心音,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 • 3.瞳孔回缩,是组织灌注量和氧供应量
足够的最早标志 • 4.口唇、甲床转红 • 初步成功后,建立静脉通道,转到
医院继续抢救。插管、给氧、输液、除 颤、心电监护,同时进行脑复苏。
17
五.护理措施
• 1.提高抢救护理水平: • 在抢救患儿时注意应用正确的技术,如
心外按压的部位、方式和深度,避免造成 骨折等,给患儿增加更多的痛苦。
18
五.护理措施
• 2.预防感染: • 在抢救时需多次插管、吸痰、抽血,一
定要按无菌技术原则,如现场条件不允许, 应尽量保持清洁。
19
五.护理措施
• 3.心肺复苏后护理 • (1)按医嘱用药,维持有效循环:在补充
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给予多巴胺 等升压药,监测血压,维持血压在正常范 围内,不出现周围血管收缩为宜。
意种药物
败药血物溺汁症呛水入气管
外感心中脏疾病毒物严重创伤
医源性电酸因事件解碱染毒和过素质平与和紊颅乱血麻内痰清醉大感堵反意染出塞应外 血
婴儿猝死综合征敏
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发病机制: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抑制心肌细胞收缩力
• 缺氧 酸中毒
心室纤颤

~25% 脑组织受损
年长儿3~4cm
14
心脏按压
• 胸外按压: • 频率:婴幼儿100次/分
学龄前儿童80次/分 学龄儿童60次/分 • 按压通气比:<1岁 5∶1
1~8岁 5∶1 >8岁 15∶2
15
心脏按压
• 胸内按压:胸外按压10~15分钟无效时 使用。
C
16
抢救成功的标志
• 1.扪到颈、肱、股动脉搏动,测得血压 >60mmHg(8kPa)。
或紫绀,瞳孔散大,意识丧失或抽 搐,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血 压测不到。
6
二.护理评估
• 3.辅助检查:心电监护、血气分析、血 生化检查、三大常规及其它针对原 发病的检查。
• 4.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家长的心理承受 • 能力;评估家长对疾病发生、发展 • 及预后的认识。
7
三.护理诊断
• 1.急性意识障碍 与呼吸循环衰竭、脑缺氧有
A
12
人工呼吸
• 1.口对口人工呼吸
•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1岁)
• 3.气管插管
• 呼吸频率:儿童 20~24次/分

婴幼儿 30~40次/分
B
13
心脏按压
• 胸外按压: • 位置:新生儿、婴幼儿 胸骨中1/3
儿童 胸骨下1/3 • 姿势:婴幼儿环抱患儿胸部
10岁以上双手 • 深度:婴幼儿2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