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4/15-4/19
第17课血肉筑长城
第18课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1、武汉会战和百团大战的概况及意义;知道百团大战前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的严峻形势;了解百团大战的时间、作战区域、主要目标、战果以及对于全国抗战的重大影响;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第22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中央研究院2、平民教育与职业教育3、西南联合大学。
1、开国大典2、土地改革3、抗美援朝。
1、平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内容?
2、抗美援朝的目的、作用?
13
5/13-5/17
第23课计划经济
第24课和平外交
1、社会主义改造2、五年计划3、票证。
1、日内瓦会议2、重返联合国3、中美、中日建交。
1、剪辫子2、不缠足运动3、废跪拜4、黄金时代
1、京剧2、话剧3、《申报》“癸卯学制”
1、“黄金时代”转瞬即逝的原因?
2、癸卯学制的内容?
6
3/25-3/29
第11课新文化运动
第12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新青年》2、民主和科学3、白话文运动4、《狂人日记》5、马列主义的传播
1、导火线、口号2、中心和主力3、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8课北洋军阀
1、兴中会2、中国同盟会3、武昌起义4、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5、清帝退位6、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
1、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2、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3、洪宪元年4、护国战争5、北洋军阀
1、三民主义的内容?
2、府院之争的原因?
5
3/18-3/22
第9课清末民初的社会与经济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
2、国民党统治危机的表现?
10
4/22-4/26
复习
期中考试
11
4/29-5/3
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0课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1、进大别山2、三大战役3、渡江战役4、南京解放。
1、新式节日2、城市生活3、电影广播。
1、是谁领导了挺进大别山?
2、政治性节日有哪些?
12
5/6-5/10
第21课科学研究与民众教育
8
4/8-4/12
第15课空前的民族危机
第16课暴虐与抗争
1、九•一八事变2、西安事变3、七七事变4、全民族抗战。
1、解淞沪会战2、南京大屠杀3、抗日根据地4、敌后游击战争5、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1、如何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2、为什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战制胜的法宝?
9
第28课科教兴国
1、香港、澳门回归2、海峡两岸关系。
1、教育优先发展2、“神舟号”3、籼型杂交水稻。
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
2、教育为何要优先发展?
16
6/3-6/7
复习
17
6/10-6/14
复习
18
6/17-6/21
复习期终考试
19
6/24-6/28
20
21
22
教学科研课题及教学设想:命题一张有质量的试题
1、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7
4/1-4/5
第1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第14课农村包围城市
1、国民党一大2、五卅运动3、北伐战争4、国民政府5、军阀混战。
1、南昌起义2、秋收起义3、井冈山会师4、红军长征5、遵义会议。
1、如何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2、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西郊学校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戴惠良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知识点
理科实验/问题讨论
课“中体西用
1、鸦片走私的危害2、清政府的对策3、《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4、第二次鸦片战争5、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2、《资政新篇》3、湘、淮军兴起4、总理衙门5、“中体西用”。
1、票证出现的原因?
2、中美、中日建交的意义?
14
5/20-5/24
第25课现代化的曲折道路
第26课改革开放
1、“大跃进”2、文化大革命。
1、十一届三中全会2、建立市场经办3、全面小康社会。
1、“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是什么?
15
5/27-5/31
第27课“一国两制”
3
3/4-3/8
第5课甲午战争
第6课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1、黄海海战2、邓世昌、林永升3、《马关条约》4、瓜分中国的狂潮。
1、康有为2、“明定国是”诏3、“百日维新”4、义和团5、八国联军侵略中国。5、《辛丑条约》。
1、《马关条约》的影响是什么?
2、戊戌变法为何失败?
4
3/11-3/15
第7课辛亥革命
1、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是什么?
2、“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2
2/25-3/1
第3课自强新政
第4课西学东渐
1、李鸿章2、江南制造局3、北洋海军4、天津中国电报5、唐胥铁路。
1、同文馆、广方言馆2、派学生3、租界4、西学东渐重要作用的人物。
1、近代化事业发展为什么举步维艰?
2、租界作用的两重性体现在哪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