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2015级春网院社会教育模拟题复习题模拟卷讲解

华师大2015级春网院社会教育模拟题复习题模拟卷讲解

模拟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拟A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社会认知2、个性3、亲社会行为4、同伴关系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哪种不属于亲社会行为()A.两个孩子交换自己的玩具玩 B.一群孩子在共同完成一幅画 C.阿诺擅自拿走了小白的发卡 D. 小花帮小明拿了一只杯子2、下列哪一个目标属于大班社会教育目标?()A.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

B.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C.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

D.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3、幼儿归属感发展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个体到群体,由熟悉到陌生,说明了幼儿归属感的发展具有()。

A.年龄特点B. 依恋性特点C.互动性特点D.层级性特点4、下列哪一个不是儿童自我发展的主要内容?()A. 自我称呼B.自我概念C. 自我评价D. 自我控制5、一般来说,在一个群体中,被拒斥的儿童不会表现出以下哪种社会行为特征()A.能进行高水平的合作游戏B.多破坏行为C.说话过多D.好与人争论和反社会二、填空题(15分,每空一分)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教育和训练的一门科学,是以___ 为主要目标,以、、引导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2、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的人是。

3、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多血质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传统气质划分。

5、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构成。

三、简答题(共25分)1、简述3-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8分)2、简述幼儿获得归属感的意义。

(8分)3、简述幼儿对社会环境认知的内容。

(9)五、论述题:(30分)试论述如何在幼儿园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拟A答一、名词解释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关系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理解和推断,即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个性个性:指在生物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调控能力的、具有侵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3、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4、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二、选择题:1、下列哪种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C )A.两个孩子交换自己的玩具玩 B.一群孩子在共同完成一幅画 C.阿诺擅自拿走了小白的发卡 D. 小花帮小明拿了一只杯子2、下列哪一个目标属于大班社会教育目标?( B )A.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

B.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C.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

D.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3、幼儿归属感发展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个体到群体,由熟悉到陌生,说明了幼儿归属感的发展具有( D )。

A.年龄特点B. 依恋性特点C.互动性特点D.层级性特点4、下列哪一个不是儿童自我发展的主要内容?( A )A. 自我称呼B.自我概念C. 自我评价D. 自我控制5、一般来说,在一个群体中,被拒斥的儿童不会表现出以下哪种社会行为特征(A )A.能进行高水平的合作游戏B.多破坏行为C.说话过多D.好与人争论和反社会三、填空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教育和训练的一门科学,是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主要目标,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社会情感、引导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2、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的人是“重要他人”。

3、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有:社会行为特征、性格特征、外貌特征、社会认知能力。

4、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和多血质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传统气质划分。

5、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主要由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四个方面构成。

四、简答题:1、简述3-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8分)答题要点:3-6岁幼儿阶段,儿童与同伴相互作用的频率进一步增加,社会交往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

言语交往成为同伴之间主要的交往形式,互动的质量也逐渐提高。

儿童认知能力和言语技能的发展改变着同伴交往的性质。

3-6岁儿童能够互相交流思想,分享有关活动的知识,参加集体性的角色游戏;能够与同伴共同商议与讨论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场地的划分、游戏材料的使用、游戏情节的构建等等。

游戏中,同伴之间有较多合作和互助的成分。

游戏成为3-6岁儿童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

2、简述幼儿获得归属感的意义。

(8分)答题要点:于个体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获得归属感使人具有安全感和舒适感;(2)获得归属感使人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3)获得归属感使人具有爱的情感和爱国情怀。

3、简述幼儿对社会环境认知的内容。

(9)答题要点:(1)对家庭的认知(2)对托儿所、幼儿园的认知(3)对社会机构的认知(4)对家乡、国家与民族的认知五、论述题:答题要点: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定义。

2、说明各大领域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分别将社会领域渗透在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中,举例说明。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拟B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归属感2、社会化3、个性4、依恋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哪个属于幼儿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A.对警察的认知 B.对师生关系的认知C.对博物馆的认知D. 对法律的认知2、下列哪一个目标属于小班社会教育目标?()A.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B.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C.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D.在成人提醒下,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

3、下列哪个不是3-6岁初期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A.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B.带有极大的主观情绪性C.评价较为全面D.对外部行为的评价4、一个儿童,对于母亲在与不在身边无所谓,表现为母亲离去无紧张焦虑感,母亲回来市也不予理会,这个儿童与母亲的依恋类型是()A.焦虑—回避型依恋B.安全型依恋C.焦虑—矛盾型依恋D.紊乱性依恋5、下列儿童同伴关系中,哪种儿童是经常被消极提名的儿童?()A.被拒斥儿童B. 一般的儿童C.矛盾型儿童D. 受欢迎儿童三、填空题(15分,每空一分)1、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3、帕顿将游戏分为六种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伴游戏和合作游戏。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的三个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情景讨论法、社会认知冲突法、、、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使用的特殊方法。

四、简答题(共15分)1、简述师幼互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7分)2.简述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幼儿归属感的教育策略。

(8)四、设计题(40分)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习得同伴交往策略的活动。

要求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简单活动过程、活动拓展等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拟B答案一、名词解释:1、归属感归属感:是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分为对人(个人和群体)、对事业、对自然的归属感。

2、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逐渐形成适应于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由自然人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将社会规范逐步内化的过程,是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3、个性个性:指在生物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调控能力的、具有侵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4、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一般为母亲)特别亲近,不愿意分离,他们之间存在着强烈、持久、亲密的情感联结。

二、选择题:1、下列哪个属于幼儿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C )。

A.对警察的认知B.对师生关系的认知C.对博物馆的认知D. 对法律的认知2、下列哪一个目标属于小班社会教育目标?( D )A.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B.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C.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D.在成人提醒下,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

3、下列哪个不是3-6岁初期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C )A.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B.带有极大的主观情绪性C.评价较为全面D.对外部行为的评价4、一个儿童,对于母亲在与不在身边无所谓,表现为母亲离去无紧张焦虑感,母亲回来市也不予理会,这个儿童与母亲的依恋类型是( A )A.焦虑—回避型依恋B.安全型依恋C.焦虑—矛盾型依恋D.紊乱性依恋5、下列儿童同伴关系中,哪种儿童是经常被消极提名的儿童?( A )A.被拒斥儿童B. 一般的儿童C.矛盾型儿童D. 受欢迎儿童三、填空题:1、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有:社会行为特征、性格特征、外貌特征、社会认知能力。

2、亲社会行为是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3、帕顿将游戏分为六种形式,有无所事事、袖手旁观的行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结伴游戏和合作游戏。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的三个依据: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以社会现实为依据、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

5、情景讨论法、社会认知冲突法、价值澄清法、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是幼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使用的特殊方法。

四、简答题:1、简述师幼互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7分)答题要点:(1)有利于增强学前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及探索精神(2)有利于学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3)有利于加快学前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4)有利于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2.简述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幼儿归属感的教育策略。

(8)答题要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策略:(1)通过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2)鼓励交往和互动,让孩子尽快融入集体;(3)通过日常竞赛性活动,激发集体荣誉感;(4)通过专门性活动和渗透性活动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家庭中的教育策略:(1)帮助孩子顺利渡过“断奶期”:为孩子提供爱心和支持、做好思想准备工作、与孩子一起准备入园用具、陪同孩子参观幼儿园、结伴入园;(1)帮助建立对幼儿园的积极情感;(2)培养孩子对于家人家族的归属感;(3)培养孩子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