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讲话稿【篇一:法律援助宣传日讲话稿(杨)】全省法律援助宣传日电视讲话同志们: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把9月1日确定为全省法律援助宣传日,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奋战在法律援助工作岗位上的全体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新的法律救济和法律保障制度,旨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诉求权,对于增强公民法制意识、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按照省、市统一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法律援助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法律援助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目前,全县共有法律援助工作站27个、工作点365个,今年已受理援助案件76件,办案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弱势群体“打官司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虽然我县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法律援助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全县广大法律援助工作者,要以法律援助宣传日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职尽责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要围绕法律援助对象,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特别要加大对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能作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要严格管理,夯实工作责任。
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努力克服人少量大的困难,在吸收、借鉴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更为科学合理的工作激励机制,确保每一项任务责任到人、服务到位。
要突出宣传教育,着力营造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既需要政府的精心组织和全力实施,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通过宣传教育,既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有关政策,增强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更要激发和调动工矿企业、社会精英援助弱势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扶贫帮困新风尚。
同志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法律援助宣传日的确定,标志着我省法律援助工作进入了【篇二:2015年全市法律援助工作会议讲话稿】2015年全市法律援助工作会议讲话稿2015年全市法律援助工作会议讲话稿同志们:刚才薛xx科长就2014年法律援助工作作了总结,就2015年工作重点作了安排部署,2014年度工作通报及2015年度工作要点也已经下发给大家,请按照要求,对照目标任务,结合自己县区具体情况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就如何做好今年的法律援助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二、抓住重点盯着弱项,全力推动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全面提质增效2015年度的法律援助工作任务具体体现在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中,我就不再一一重复。
结合我市当前工作实际,我认为做好2015年工作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用足政策,切实提升法律援助保障水平。
2015年,各县(市、区)局务必向党委政府积极汇报,讲清当前法律援助发展的新要求,力争预算经费不低于上年度中央和省办案专款数额,实现重大突破。
这也是实现法律援助工作全面提质增效的基础。
二是要切实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水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依法治国作出全面安排,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依法行政。
各级务必增强依法依规办事的自觉性主动性。
法律援助工作必须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全面加强规范化建设。
要全面落实司法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审批的程序意识,做到服务标准手续齐全登记齐全,决不允许出现审批随意、不履行手续、不登记、指派通知书不编号、不留存根等散乱现象,决不允许随意超范围审批或该审批的不予审批,坚决做到审批有依据,不批准也有依据。
要全面加强法律援助接待室、律师值班办公室及受理点工作规范化管理,要做到值班按时到位、场所清洁有序、咨询标准规范、监督及时有效,使法律援助接待室、律师值班办公室、法律援助受理点真正成为法律援助服务群众的窗口,成为司法行政树立为民形象的窗口。
三是要切实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
开展刑事法律援助全覆盖是2014年省司法厅重点部署的法律援助民生工作,是适应新《刑事诉讼法》新要求的具体举措。
2014年,我市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共完成695件,占全部案件比例的16.7%。
这说明我市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要继续把抓好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作为一个重点,切实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的沟通协调,理顺刑事法律援助关系,切实加强刑事法律援助有关政策的宣传,使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都能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服务,大幅提高刑事办案数量,切实提高刑事案件的辩护率和代理率,保正司法程序公正,真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是要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宣传。
法律援助宣传是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的基础,也是提升法律援助办案数量的重要抓手。
通过调查访问,我们感到我市群众的法律援助知晓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还是一无所知。
提高法律援助办案数量和质量是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一些县区案件数量长期上不去,最根本的原因应当说既不是你们县区社会和谐群众没有法律援助需求,也不是群众都比较富裕都请了社会律师,而是法律援助宣传工作还没有做到家,群众的法律援助的知晓率提升还不够。
我们要把法律援助宣传纳入法制宣传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创新措施,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更多的群众知道法律援助是什么、如何获得法律援助,真正夯实法律援助持续科学发展的群众基础。
三、改进作风明确底线,真正树立法律援助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作风不但代表着形象,更决定着工作的质量。
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必须始终保持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高度自觉,不断增强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底线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坚决守住法律援助工作的三条底线。
一是要守住法律援助无偿服务的底线。
这一点必须向申请的群众讲明,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法律援助工作者、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讲明,决不允许在这个问题上搞变通。
县(市、区)司法局一定要加强案件回访,对办案过程中收受钱物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当前,随着我市律师队伍不断壮大,法律援助案件越来越多,个别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违犯规定,出现收费现象,严重损害了法律援助无偿服务的原则和形象。
对此问题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强监督,坚决杜绝此类问题发生。
二是要守住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的底线。
办案质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这也是全面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效能的关键所在。
办案数量快速增加,办案质量不能下降。
要严把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审查关,保证法律援助资源真正运用到确实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众身上,坚决防止办人情案、虚假贫困案。
要坚持以社会律师作为法律援助案件的承办主体,实习律师及律师助理不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必须指派执业三年以上的律师办理的规定。
要使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人员逐步退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队伍。
要构建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法律援助机构三位一体的援助监督体系,结合职能分工,从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加强法律援助办案过程监督管理。
要及时开展案件评查,组织专家、骨干开展案件抽查评查,并纳入年度工作评价体系。
要加强投诉案件处理,对在办案中违反职业道德规定,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做到零容忍。
要不断提高办案和值班补贴标准,决不允许不发补贴或克扣补贴的现象发生。
三是要守住法律援助工作者清白办事的底线。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法律援助工作是直接服务的工作,是我们的责任,为群众办成事办好事是我们的工作本分,决不允许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一丝一毫的私利。
尤其在当前中央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打老虎拍苍蝇不停步的形势下,法律援助工作者更应提高自身要求,加强自身修养,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决不拿原则做交易,决不用权力谋私利,做到时时清白,事事清白,树立法律援助廉洁奉公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
【篇三:法律援助演讲稿】法律援助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骄傲,因为我是法律援助志愿者。
清朝诗人郑板桥曾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叶一枝总关情。
这句反映封建时代官员爱民,为民的诗句流传甚广。
因其言之殷切至今仍常被人们引用,把这句话运用到意味着正义与爱心的法律援助工作中,就是执政为民,这也正是我们法律援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司法行政部门一个职能机构,追求公平和正义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2009年6月,司法部在全国组织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我局便召开了动员大会,因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热爱,我就积极报名参加,成为了一名法律援助志愿者。
为了让我们这批人尽快进入角色,中心多次组织我们进行培训,通过辅导学习法律法规,通过有经验的办案人员解析成功案例,很快我们便掌握了一些提供法律援助的基本能力。
这样我们就上岗了。
第一件事就是为期一个月的散发宣传资料。
我们每天从中心领取“法律援助十项服务便民措施”、有农民工朋友生活中的基本法律常识等宣传资料,先是在市区的龙门广场,新耿大街,高家湾市场等人群密集处散发宣传资料,解答相关法律问题,之后又赶到各乡镇集市上宣传。
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好多市民和农民朋友都知道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
来申请法律援助的人日益增多,虽然工作很辛苦,但看到我们的努力在不断的改变着,完善着我们的生活,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然后就是帮助受援人处理案件。
我是在城区法律援助站工作,在接待室接待来咨询的群众时,对不属于法律援助的事项和范围作好解释工作,让咨询的群众满意而去;对属于法律援助的,我们会马上向其提供法律援助。
帮助受援人理清思路,收集证据。
中心要求我们法律援助志愿者在提供法律援助过程中坚持“调解优先,调援结合”的原则,根据案情需要引导当事人采取调解,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纷争,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这样做既能降低维权成本,又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我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米家湾村王仙枝同其邻居米兴民的宅基地纠纷一案,那是2010年8月份的一天。
一个狗都伸出舌头在大口吐气的下午,王仙枝老人走进了法律援助站的接待室,我热情地接待了这个非常疲倦的老人,等老人叙述完后,我对此事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原来老人的宅基地同米兴民的宅基地相邻,米兴民已盖好了新房,老人家准备盖房子,却发现米兴民的房子多占了她一砖,于是坚持要拆米兴民的新房,村委会多次协调也解决不了,老人就到法律援助站要求援助准备起诉到法院打官司,我仔细听完后,就在心里琢磨如何才能做好老人的调解工作,但又不能直接说要调解,老人来这儿就是不同意调解,我决定先放一放,了解清楚再做下一步打算,于是就让老人填写了一份“法律援助申请表”,说我们已经接受了此事,决定为她提供法律援助,老人非常高兴,连说碰到了好人,就高高兴兴的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