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内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
厂内进出物资运输频繁,机动车辆多,可能存在厂内车辆伤害事故。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厂内机动车辆在作业时,行驶在生产经营区的道路,进入库房等场所车辆发生交通事故。
叉车安全设施失灵、司机视野的死角或观察不够、重物移位或堆放不牢、以及人员退让不及等原因均可能造成叉车与固定物、建筑物之间的挤压事故,叉杆、重物与周围固定物、建筑物之间的挤压事故。
1.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厂内车辆伤害事故发生在一年四季。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事故影响范围:造成人员伤亡等。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司机违章行驶、叉车信号灯故障却仍进行叉车作业、司机视线受阻等。
1.5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有物体打击等事故。
2 应急工作职责
发生厂内车辆伤害事故时,应急处置小组由现场经过应急培训的人员和公司的各个救援组组成,由总指挥担任应急处置小组组长。
组长职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得到有效救援,确保参加救援人员的安全。
向本部门主管和行政单位主管报告事态进展。
成员职责:及时为受伤人员提供救助,执行组长的其他指示。
总指挥职责:领导厂内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理工作。
副总指挥职责:总指挥不在厂内时履行总指挥职责;总指挥在厂内时,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全面协助和配合总指挥工作,负责厂内车辆伤害事故应急状态下各个应急小组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机械设备的调配及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
通讯联络组职责:发生厂内车辆伤害事故时,负责应急指挥官与各专业应急小组间的信息传递,保证联络畅通,负责与相关救援机构的信息传递、沟通。
警戒疏散组职责:发生厂内车辆伤害事故时,对事故区域及事故区域主要通道进行戒严,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区域;厂内车辆伤害事故发生后,对事件现场进行管制警戒,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协助抢险救援组进行紧急事件处理。
事故抢险组职责:对发生的厂内车辆伤害事故及其他事故进行救援,力争第一时间控制和消除危险和隐患;负责现场抢救伤员、引导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转移贵重物资等任务;根据现场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对危险部位及关键设施进行抢险。
救护组职责:发生厂内车辆伤害事故时,为受伤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护;专业应急力量到达后,协助专业医疗救助机构为受伤人员提供医疗救护。
后勤保障组职责:发生厂内车辆伤害事故时,负责应急指挥官与各专业应急小组间的信息传递,保证联络畅通,负责与相关救援机构的信息传递、沟通;保障所需应急物资顺利到达事故现场。
3 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报警程序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公司警戒疏散组,若伤势严重,警戒疏散组人员或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专业医疗救助机构请求援助。
(2)应急措施启动程序
警戒疏散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通知事故部门主管、救护组人员,相关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对事故做出判断,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后,驾驶员应立即熄火、制动或采取其他措施对制动失效的车辆进行制动。
(2)对车辆采取有效的制动措施后,驾驶员及现场其他人员应立即查看受伤人员伤势情况,若仅造成轻微伤害,应协助被撞者至公司医护室接受简单医护
处理及检查,并向警卫组及本部门主管报告。
(3)若受伤人员伤势较重,应立即向警卫组及本部门主管报告。
本部门主管及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4)若受伤人员被压在运载物资下面,立即搬开货物,抢救受伤人员。
搬开货物过程中,应避免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
(5)若受伤人员肢体骨折,应采取伤肢固定措施,若有开放性伤口或出血情况,应采取止血措施,并立即送医。
(6)若受伤人员伤势严重(深度昏迷、身体多处骨折等),现场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对受伤人员采取保暖措施,不得随意搬动受伤人员。
警卫组接到人员报告后,应立即通知门卫处做好急救车辆进厂准备。
3.3 报警
(1)报警负责人:
(2)报警电话:120
(3)上级管理部门:现场应急指挥部
(4)救援单位联系方式:XX区人民医院 999-99999999
(5)事故报告基本要求:真实性、简洁性、目的明确性
(6)事故报告内容:容器爆炸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人员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报告人及电话
4、事故后现场恢复
当事故得到控制后警戒疏散组迅速封闭现场各个道路口,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开展事故调查,联系政府环保部门给予现场环境监测至合格。
由各部门安排清理现场,恢复正常生产工作。
4 注意事项
(1)在不妨碍抢救伤者和物资的情况下,应保护好事故现场。
(2)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处理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3)在采取救援措施的同时,应对其进行心理安慰,使其心情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