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口诀法记忆汉语拼音知识(1)见到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2)i、in、ing前无声母,加个y母来弥补。
(3)ü见j、q、x,两点定要抹,ü拼n和l,两点省不得。
(4)轻声音节不标调,er作儿化e不要。
(5)u前无声u改w(独u除外),ü前无声ü改yu。
(6)a、o、e作头易混淆,音节间加隔音号(’)。
(7)b、p、m、f四声母,只拼o来不拼e(么除外)。
2.用口诀法记忆多音字有些汉字,形同音异义不同,容易读错,可以口诀法为主,结合归纳法、串联法和联想法来记。
(1)三中(zhōng)全会,正中(zhòng)民意,万民称(chēng)赞,称(chèn)心如意。
(2)发展畜(xù)牧,六畜(chù)兴旺,调(diào)集饲料,精心调(tiáo)养。
(3)瓜蔓(wàn)蔓(màn)延,蔓(mán)菁戏雨;一度(dù)秋风,难度(duó)归期。
(4)民乐(yuè)队,乐(lè)滔滔,穿藏(zàng)袍,藏(cáng)猫猫,迎朝(zhāo)阳,朝(cháo)前跑,日落(luò)落(là)不下莲花落(lào)。
(5)肩膀(bǎng)膀(pāng)肿膀(páng)胱烧,咳(hāi)声咳(ké)嗽声声高。
(6)骏马奔(bēn)腾河奔(bēn)流,牧民日子有奔(bèn)头。
(7)单(shàn)大侠,不简单(dān),抗击单(chán)于保江山。
(8)薄(báo)地种薄(bò)荷,实在太刻薄(bó)。
(9)常年劳累(lèi),疲劳积累(lěi),一旦生病,便成累(léi)赘。
(10)正(zhēng)月里,正(zhèng)热闹,重(chóng)阳(节)花鼓重(zhòng)重敲。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记忆口诀一、汉语拼音a o e, i u Ü,标调多按此顺序;如果i u 紧相连,标到后者头上去。
拼写规则讲得细,任何声母不独立;zh ch sh r z c s,自成音节后加i 。
iou uei uen,别犹豫,单用头变w或y;如果前面有声母,去掉o e合规矩。
i母打头搞独立,i in ing前加大y;其他所有复韵母,都把小i变大y 。
u母单打莫迟疑,前加大w就可以;u母为首独为户,要把小u变大的。
凡带Ü母要注意,独立去点前加y;n l相拼不去点,去点只指j q x 。
二、词类辨别有些词类难区分,典型特点要记清:动形加不名不行,动能加甭形加很;连词前后能调换,介词前后调不成;叹词总是单独用,语气助词词后跟。
三、词组辨别基本词组四类型,嵌字不同可辨清:联合能嵌和而并,主谓能嵌较很更,嵌的地得是偏正,嵌着了过是动宾。
的字介词和方位,三种结构自分明。
四、划分单句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是状谓后补。
定的状地得后补,形式标志要记住;遇到格式有变化,仔细分清莫含糊。
五、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有诀窍,方法步骤要记牢:基本成分先找找,主谓宾语是否少;成分不缺看搭配,主谓动宾可搭好;搭配恰当看句子,重复之处不能要;次序不当须重排,用词不妥应换掉;再看逻辑乱不乱,自相矛盾不可靠;感情色彩别弄反,事情次序别颠倒;对症下药仔细改,切勿信手胡乱搞。
古文今译口诀古文翻译,有其顺序。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难解句子,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
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要求做到,合情合理。
词句间段,紧密联系。
跳跃句子,补出隐意。
加上括号,表明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跳译。
人身称谓,掌握惯例。
吾余为我,尔汝是你。
常见虚词,没有定意。
对待之法,因句而异。
全篇译完,还须仔细。
逐句流畅,错字无迹。
改无可改,方可搁笔。
得分口诀首先沉心读进去,把握作品的大意。
借助题眼和题干,参照注解和设题。
第二注意抓语言,借助语感心洞然。
辩析语意看语境,语气语势照顾全。
第三情景要相合,情景交融是准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后议论抒情多。
第四叙事抓脉络,记叙顺序别搞错。
通过描述塑形象,性格特点要把握。
第五要知干溯源,曲解倒置戴错冠,扩大缩小换概念,无中生有偏概全。
第六技巧是重点,碰到术语绷紧弦,细描象征和铺垫,衬托铺陈和渲染。
第七修辞有考点,比喻夸张和委婉,对比借代和双关,铺排互文和用典。
第八作者要记牢,作品风格要通晓,联系时代和背景,婉约豪放别混淆。
第九注意抓意境,意境本由形象生,合理想象是途径,通过意境看心胸。
第十注意辨类型,诗言志来词言情。
散曲语言通俗化,戏剧语言有个性。
十一当心限定语,褒贬语句要警惕,无限拔高和贬低,陷阱往往在这里。
十二出题有顺序,先是局部后整体,逐题找准对应点,推敲排除重迁移。
标点符号顺口溜文章若要好,意明很重要。
停顿分清楚,语气莫混淆。
标点使用好,句顺意明了。
小不点儿妙,此歌请记牢。
引文特殊词,豆芽上下掀。
[ “ ” 引号]文中要注解,弯弯两半月。
[ ()括号]意思还没完,六点紧相连。
[ ------- 省略号]转折或解释,一横添后边。
[ ——破折号]起止与联系,短横插中间。
[ —连接号]前后有分界,中间加圆点。
[ • 间隔号] 书报和篇名,曲角镶边沿。
[ 《》书名号] 特别强调处,圆点字下粘。
[ • 着重号] 说完一句话,莫忘画小圈。
[ 。
句号]疑问与发问,耳下垂小圈。
[ ?问号]句中有停顿,豆芽跟后边。
[ ,逗号]并列词语间,点上瓜子点。
[ 、顿号]并列句子间,豆芽顶圆点。
[ ;分号]总括与提示,点儿上下叠。
[ :冒号]命令与欢呼,滴水下屋檐。
[ !感叹号]一、口诀复习法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1、问号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a.怎么了,你?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3、顿号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⑵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⑶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
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⑷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
)例: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
)例: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c.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
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
(《左传》)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中学语文应试解题速记口诀(1)1、‚标题‛要看好,答题用得着。
别看几个字,文章全笼罩。
有无双关意,需要细推敲;可否作线索,联系全文找。
人、事、物、景、境,‚解题‛是法宝。
2、‚开头‛属总起,千万别小瞧:开宗明义引话题,文章感情定基调;有无伏笔要留心,读到后面就知晓;环境描写是渲染,烘托气氛很重要。
3、‚中间‛是过渡,上下(承上启下)有关照;呼应开头或题目,层层深入有高招。
疏通文意找观点(关键词、中心句、中心段等),人物描写正(面)、侧(面)瞧。
论证方法(例证、引证、喻证、正反对比论证等)集于此,两种论据(事实、道理)要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