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褶皱构造
投影网图
AC和BC边相同刻
轴面等倾角线
AB和BC边相同刻度相连的 平行线代表轴面等倾角线。
度相连的曲线。
枢纽等倾伏 角线
枢纽在轴面上等侧伏角线
AC边各刻度与B点的连线 为枢纽在轴面上的等侧伏 角线。
一、褶皱位态(产状)分类
褶皱位态分类 I. 直立水平褶皱 II. 直立倾伏褶皱 III. 倾竖褶皱 IV. 斜歪水平褶皱 V. 斜歪倾伏褶皱 VI. 平卧褶皱 VII. 斜卧褶皱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相似褶皱:平行褶皱轴面方向上度量各处厚度相等, 具有同一曲率半径而不同的曲率中心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调和褶皱:在横剖面上,各层褶皱面弯曲形态保持不 变。
不调和褶皱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层内褶皱和层内无根褶皱:在褶皱作用强烈的地区, 常在褶皱不明显的岩层中出现紧闭褶皱,成为层内褶 皱,如果层内褶皱被一些叶理分割,称为无根层内褶 皱。
第三章思考、讨论题
1. 正应力、剪应力、差应力、主应力、应力椭 圆。
2. 什么是剪应力互等定律?
3. 线应变、剪应变、体积应变、应变椭球体、 应变主轴(应变主方向)、应变主平面、应 变椭圆、平面应变、非旋转应变、纯剪与单 剪应变、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有限应变、 无限小应变、递进变形的概念。
4. 岩石变形的阶段与影响岩石力学行为的主要 因素。
类方案及其意义?
不对称褶皱的波长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直立截面 横截面(正交剖面) 水平剖面
褶皱岩层
褶皱的平面、横截面和正交剖面的空间关系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一、铅直剖面上褶皱的形态描述
根据褶皱轴面和两翼的产状特征
1.直立褶皱 2.斜歪褶皱 3.倒转褶皱 4.平卧褶皱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一、铅直剖面上褶皱的形态描述
圆
b
四、褶皱系
褶皱系:一组在空间上和 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褶皱 群称为褶皱系
包络面:一个褶皱系中的 几个褶皱或所有褶皱枢纽 的切面。
对称褶皱(轴面与包络面 垂直,两翼长度相等)、 不对称褶皱
五、褶皱的波长、波幅
中间面:周期性 波长的褶皱中, 连接个拐点的面
对称褶皱的波长 (两个相间拐点 的距离)与波幅 (中间面与包络 面之间垂直距 离);
(2)翼 (3)枢纽与轴:在褶皱的各
个横截面上,同一褶皱面 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4)转折端 (5)脊线与槽线:同一褶皱 面上最高点的连线。 (6)拐点 (7)轴面
二、褶皱要素
(8)轴迹
轴面与包 含地面在 内的任一 平面的交 线。
三、褶皱的产状
轴面、枢纽和两翼产状表示,轴面和枢纽可以是平 直的或弯曲的。对于平直的,可以用传统的面、线 表示。
二、褶皱横截面形态与等倾斜线分类
根据褶皱横截面上褶 皱层各部位厚度变化 和等倾角线形式所反 应出来的褶皱层面曲率 变化特征划分褶皱类型。
直立截面 横截面(正交剖面) 水平剖面
褶皱岩层
褶皱的平面、横截面和正交剖面的空间关系
二、褶皱横截面形态与等倾斜线分类
等倾角线制作方法
二、褶皱横截面形态与等倾斜线分类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四、转折端形态
圆弧型、尖棱、箱状、挠曲
圆弧型:褶皱面呈圆弧弯曲
褶皱的描述
4、转折端形态
圆弧型、尖棱状、箱状、挠曲
尖棱状:两翼平直相交,转折端呈尖角状、
尖棱状、
褶皱的描述
4、转折端形态:圆弧型、尖棱状、箱状、挠曲 箱状:两翼陡而转折端平直,常有一对共轭轴面
褶皱的描述
直立褶皱:轴面直 立,两翼倾向相 反,倾角近于相 等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一、铅直剖面上褶皱的形态描述
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褶皱的描述
一、铅直剖面上褶皱的形态描述
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 转层
褶皱的描述
一、铅直剖面上褶皱的形态描述
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一翼岩层为正常层 位,另一翼倒转
兰姆赛(J. G. Ramsay,1967)根据褶皱横 截面上褶皱层各部位厚度变化和等倾斜线 型式所反映出来的褶皱层面曲率变化特征 划分褶皱类型——三类五型。
二、褶皱横截面形态与等倾斜线分类
顶薄褶皱
二、褶皱横截面形态与等倾斜线分类
平行褶皱
二、褶皱横截面形态与等倾斜线分类
平行褶皱 向相似褶 皱过度类 型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卷曲褶皱和肠状褶皱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七、褶皱在剖面上的组合型式
复背斜(由次级褶皱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复向 斜(由次级褶皱组成的巨大向斜),造山带的 主要样式,称为阿尔卑斯式褶皱。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七、褶皱在剖面上的组合型式
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紧闭而窄的背斜和宽 缓向斜构成。
平卧褶皱
轴面近于水平 (倾角0°-10°) 枢纽近水平 (倾伏角0°-10°)
斜歪倾伏褶皱
轴面倾斜 (倾角10°-80°) 枢纽倾伏 (倾伏角10°-80°)
斜卧褶皱
轴面倾角10°-80° 枢纽倾伏角10°-80° 两者倾向一致,倾斜 的角度大致相等,枢 纽在轴面上的侧伏角 为:80°-90°
二、褶皱横截面形态与等倾斜线分类
相似褶皱
二、褶皱横截面形态与等倾斜线分类
顶厚褶皱
二、褶皱横截面形态与等倾斜线分类
意义:精确测定褶皱几何形态,查明细节, 预测层内和层间褶皱样式的变化,帮助分 析褶皱成因机制。
本讲重点
褶皱要素 褶皱形态、产状 褶皱分类
思考、讨论题
简述褶皱的基本要素。 褶皱的描述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 Richard分类方案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简述Ramsay提出的基于等倾角线的褶皱分
4、转折端形态
圆弧型、尖棱状、箱状、挠曲型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五、褶皱平面轮廓
根据同一褶皱岩层在平面上出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 宽度之比。可分为等轴(<3:1),、短轴(3: 1-10:1)、线状( >10:1 )
穹隆和构造盆地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褶皱平面轮廓
短轴(3:1—10:1)
第二节 褶皱 的形态描述
二、横截面上褶 皱的形态:
平缓褶皱
开阔褶皱
闭合褶皱 紧闭褶皱
闭合褶皱
同斜褶皱
同斜褶皱
平缓褶皱 开阔褶皱
紧闭褶皱
第二节 褶皱的 形态描述
三、纵剖面上, 依据褶皱枢纽 的倾伏:
倾竖褶皱
水平褶皱:枢纽为
水平线,在平面
上两翼地层平行 出露
倾伏褶皱:枢纽倾伏,水平面有连续过度转折端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七、褶皱在剖面上的组合型式
隔槽式褶皱
隔当式和隔槽式褶皱 一般产于造山带前缘, 一般是沉积盖层沿刚性 基底上的软弱层滑脱变形 形成。
第三节 褶皱分类
一、褶皱位态(产状)分类
褶皱位态分类由 M J Richard,1971提出,称Richard分类。
根据轴面倾角,枢纽倾伏角和侧伏角三个变量绘制出一个三角
第四章 褶皱构造
褶几何学 褶皱分类 叠加褶皱 褶皱成因
第一节 褶皱基本类型和褶皱要素
褶皱:各种面 状构造在力的 作用下发生连 续弯曲形态。
一、褶皱的基 本类型
背、向形和背 斜、向斜
中性褶皱:
中性褶皱:褶皱面向侧内弯曲和闭合。
二、褶皱要素
(1)核:褶皱在地面出露的 中心部位的岩层。
褶皱的描述
五、褶皱平面轮廓 线状(>10:1)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六、褶皱岩层内部关系
平行褶皱 同心褶皱 相似褶皱 调和褶皱 不调和褶皱 层内褶皱和层内无根褶皱 卷曲褶皱和肠状褶皱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
平行褶皱:垂直褶皱面方向上所量得的同一褶皱层厚度 各处相等。
同心褶皱:平行褶皱一种特殊类型,同一岩层厚度相等 具有同一曲率中心而不同曲率半径,在剖面上呈圆弧的 平行褶皱。
直立水平褶皱
轴面近于直立 (倾角80°-90°) 枢纽近水平 (倾伏角0°-10°)
直立倾伏褶皱
轴面近于直立 (倾角80°-90°) 枢纽倾伏 (倾伏角10°-80°)
倾竖褶皱
轴面近于直立 (倾角80°-90°) 枢纽近直立 (倾伏角80°-90°)
斜歪水平褶皱
轴面倾斜 (倾角10°-80°) 枢纽近水平 (倾伏角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