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准确,有的有多个选项准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描述中,可能准确的是2.奥运会跳水比赛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某次10m 跳台跳水训练中,若只研究运动员的下落过程,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 .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B .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C .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D .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 3.观察图中屋顶的炊烟和车上的小旗,可知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其中准确的是 A .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左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右运动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4.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1后,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时间t 2其速度变为零.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表示为A .112a t B .111212()2()a t t t t t -+C .222a t D .212()2a t t + 5.如图所示,AB 是半圆的直径,O 为圆心,P 点是圆上的一点,在P 点作用了三个共点力F 1、F 2、F 3.若F 2的大小已知,则这三个力的合力为 A .F 2 B .2F 2 C .3F 2 D .4F 26.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t 时间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将球抛出,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5个球.如将球的运动看作是竖直上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每个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对于抛出点)都是5m ,g 取10m/s 2.那么 A .△t =0.2s B .△t =0.3s C .△t =0.4s D .△t =0.5s7.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圆形直木棍AB 、CD 相互平行,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个光滑的圆柱形工件P 静止架放在两木棍之间.若保持两木棍在同一水平面内,而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小少许,则工件P 再次静止时受到木棍的支持力与原来相比A .增大B .减少C .不变D .条件不足,不能判定8.一滑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从计时开始的第1s 内的位移为2.5m ,且开始2s 内的位移是停止前2s 内的位移的两倍,由此可求得A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B .计时开始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5m/sC .从计时开始到停止所历时间为3sD .从计时开始到停止发生的位移为4.5m9.木块A 、B 重力分别为50 N 和70 N ,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与A 、B 相连接的轻弹簧被压缩了5 c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 ,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 =7N 的水平推力作用在木块A 上,如图所示,力F 作用后 A .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0N B .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N C .弹簧的弹力大小为5ND .木块B 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2N10.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 和7m .则刹车后6s 内的位移是A .20mB .24mC .25mD .36m11.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 其位移—时间图象中的一段.从图中所给数据能够确定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 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大小 A .大于2m/s B .等于2m/s C .小于2m/s D .无法确定1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 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x 0处,在t =t 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为x .下列判断准确的是A .若甲、乙在t 1时刻相遇,则x 0=23xB .若甲、乙在12t 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32t 1 C .若x 0=34x ,则甲、乙一定相遇两次 D .若x 0=12x ,则甲、乙一定相遇两次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二、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题中的横线上.13.为测定滑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 =1.00㎝的遮光板.滑块由静止释放后依次通过固定在斜面上的两个光电门A 和B ,用光电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A 的时间为△t 1=0.10s ,通过光电门B 的时间为△t 2=0.04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光电门A 到开始遮住光电门B 的时间间隔为△t =3.00s .由此可得滑块的加速度为 m/s 2.14.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F 1、F 2使橡皮条伸长至O 点,如图所示.现保持橡皮条末端拉至O 点不动,F 2的方向不变,改变F 1的大小和方向,在F 1和F 2之间的夹角由钝角逐渐减小为锐角的过程中,F 1的大小将________. A .一直减小 B .一直增大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三、本题共6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v t22 Ft/s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可视为质点的两个小球1、2用细线相连,搭放在光滑的半圆柱体上,在图示位置两小球恰好都能保持静止.两球与半圆柱体轴心O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是60º和30º.试分别画出两小球的受力图并求出它们的质量之比m 1∶m 2.16.(8分)如图所示是用运动传感器测小车速度的示意图,这个系统由A 、B 两个小盒组成,A 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B 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 盒被固定在向右运动的小车上,测量时A 向B 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 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若两者的时间差为t 1,空气中的声速为v 0.问:(1)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多少?(2)经过短暂的Δt 时间后,实行第二次测量,此次的时间差为t 2,则小车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17.(8分)如图所示,斜面体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斜面倾角为θ=37°,质量为m =2kg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 =40N 作用下恰好能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而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
(sin37°=0.6,cos37°=0.8)求:(1)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物体和斜面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18.(8分)如图所示,三个重力均为5N 的相同物块A 、B 、C 与两个劲度均为500N/m 的相同轻弹簧p 和q 相连,A 、B 间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连接,其中A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弹簧p 处于原长状态,物块都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向左拉弹簧p 的左端,直到物块C 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求此过程中弹簧p 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19.(10分)某公交线路各相邻站点间的距离都为x =600m ,公交车在各站点间运行可简化为如下直线运动模型:先从某站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当速度达到v 1=10m/s 时再做匀速运动,至下一站点前开始匀减速制动,到达站点时刚好停住,公交车加速启动和减速制动的加速度大小都为a =1m/s 2,且在每个站点停车时间均为Δt =25s ,然后以同样的方F qB C p Om 1 m 260º30º θFm式运行至下一站点.某一次公交车刚抵达一个站点时,一辆电动车已经过该站点一段时间t0=60s,该电动车速度大小恒为v2=6m/s,且行进路线和方向与公交车完全相同,不考虑其它交通状况的影响.求:(1)公交车从一站点出发至刚到达下一站点所用的时间t;(2)若将下一站点计为第1站,公交车在刚到达第n站时,电动车也恰好同时到达此站,则n为多少?20.(10分)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行驶,其初速度均为v0=24m/s,甲、乙两汽车刹车制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6m/s2和a2=5m/s2.汽车甲的司机在汽车乙后面看到乙车刹车后立即刹车,若甲汽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Δt=0.6s,要两汽车不相撞,甲、乙两汽车在乙车刹车前至少相距多远?武汉二中2011—2012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参考答案13___0.05__ 14.____D___ (5分)16.(8分)解析:(1)因为红外线的传播速度远大于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可忽略红外线在A 与B 之间传播的时间.则A 、B 间的距离为101x v t = (3分) (2)同理可知:实行第二次测量时,A 、B 间的距离为202x v t =(2分)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Δt ,即为小车运动Δx =x 2-x 1所用时间,根据速度的定义可得:小车运动的速度为02121()v t t x x v t t--==∆∆ (3分) 17.(8分)解析:(1)对斜面体和物体组成的整体,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40N 。
(3分)(2)对物体,受到重力、水平推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将力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正交分解,可得 在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上,有:cos sin 0F mg N θθμ--= (2分) 在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有:sin cos 0N F mg θθ--= (2分)代入数据解得:μ=0.5(1分)18.(8分)解析:对物块B 分析受力可知,q 弹簧初始时压缩15=m=1cm 500mg x k ∆=.(2分) 对物块C 分析受力可知,q 弹簧末状态时伸长25=m=1cm 500mg x k ∆=. (2分)末状态下,对B 、C 整体分析受力可知,细线对B 向上的拉力大小为2mg ,因为物块A 平衡,所以p 弹簧的弹力大小也为2mg ,则末状态下p 弹簧伸长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ADDDACCCBCDBCCAABD3210=m=2cm 500mg x k ∆=. (2分)比较初末状态可得:p 弹簧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为1234cm s x x x =∆+∆+∆=.(2分)20.(10分)解析:乙车刹车后,在反应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设从乙车刹车到甲、乙两车恰好不相撞所经历的时间为t ,则0102()v a t t v a t --∆=-, 代入数据解得:t =3.6s (2分)此时,两车的速度都为v =02v a t -=6m/s . (2分) 在t =3.6s 的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为00()59.4m 2v vx v t t t +=∆+-∆=甲 (2分)乙车的位移为054.0m 2v vx t +==乙 (2分)要两车不相撞,甲乙两车的距离至少为59.454.0m=5.4m x x x ∆=-=-乙甲().(2分)v /(m ·s -1)O t 24 /s0.6甲乙 4.84.6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