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人心理健康及维护

军人心理健康及维护

军人心理健康及维护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时间约半个小时,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

1.什么是心理,或者说心理是什么东西:心灵、态度、思想、意识、
2.为什么要讲这一课:心理控制、影响着我们的语言、行动,举例简单说明,健康积极的心理可以指引我们走向成功,消极的心理可能引导一个人自杀,走向灭亡,这就是心理的作用。

心灵的探讨必将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问,因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灾荒、饥饿、贫困和战争等,而是我们的心灵自身。

——荣格
主要问题
一、军人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二、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防治
三、军人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军人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一)健康的含义: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
(二)健康的标准: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了被认为是经典的10条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需要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三)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积极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二、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防治
(一)正常心理活动的内涵(功能)
(二)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区分
(三)常见心理问题的诊断与防治
正常心理活动的内涵(功能)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
2、心理活动本身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一个人是否患有心理疾病,以上标准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与判断。

但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具体属哪一类心理疾病,还需要掌握心理疾病的分类。


常见心理问题的诊断与防治
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两种:
(一)功能性精神病
(二)神经症
(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病
功能性精神病是指脑功能而不是脑组织方面病变引起的精神病。

精神病的两个重要症状
幻觉
幻觉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等,其中幻听最常见。

妄想
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思维的内容没有客观现实做基础。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征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分裂(互不配合),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

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2、情感性精神病
情感性精神病的主要症状:
“三高”(躁狂状态):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行为明显增多。

“三低”(抑郁状态):即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行为明显减少。

在严重的抑郁状态下,自杀的危险性很大。

情感双向障碍: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二)神经症
神经症的基本特征:
1、没有脑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也没有足以造成脑功能障碍的躯体疾病。

2、自知力良好。

3、心理冲突,精神痛苦。

4、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基本没有缺损。

5、症状的持续性。

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三组症状: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2)情绪症状: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

(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2、焦虑性神经症
两种发病形式:
(1)广泛性焦虑(即慢性焦虑)
(无名的、漂浮状的、弥散性的)
(2)惊恐发作(即急性焦虑)
(说不出的紧张、恐惧或难以忍受的不适感)
3、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症的三个典型特征:
(1)患者体验到思想或内在驱使是他自己的,是他主观活动的产物,但他有受强迫的体验;
(2)主观上感到必须加以意识的抵抗,这种反强迫与自我强迫是同时出现的(两者的冲突导致患者紧张不安、十分痛苦);
(3)有症状自知力,即患者感到这是不正常的,甚至是病态的,至少患者希望能消除强迫症。

强迫症的主要症状
1、强迫观念
2、强迫意向
3、强迫动作
4、疑病性神经症
又称疑病症。

其特征表现为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对健康估计之坏和关心之过分与身体的实际情况很不相称,处于对疾病或失调的持续的强烈的恐惧之中。

患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躯体的某一部位,仔细体察身体的细微感觉和变化,思维方式往往是“万一=一万”。

5、抑郁性神经症
简称抑郁症。

是一种以持续的抑郁情感为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哀伤、悲观、孤独感和自我贬值等。

(Loss)
(抑郁症自杀率很高)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因素
识别病因:
1、生物学因素:遗传、疾病
2、社会性因素: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生存环境
3、心理因素:知、情、意
4、人格因素
关于神经症的心理调适
1、坚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基本原则
2、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1、顺其自然
(1)顺其自然,接受烦恼、不安等消极情绪;
(2)顺其自然,接受症状,带着症状积极生活;
(3)顺其自然,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2、为所当为
忍受痛苦,投入到行动中,把一直向内的精神能量引向外界,使注意力不再集中在症状上,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自信的体验,减轻病痛,直至痊愈。

3、积极的生活态度
(1)端正外表
(2)保持充实的生活
(3)不要长期休养
(4)要正视现实
(5)不追求完美
(6)勇于自信
(7)不要急于求成
(一)自动调适法
升华作用:把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

比如:有想打人的冲动时就把愤怒的力量发泄到有益的地方,如打扫卫生。

幽默:收到挫折或逆境时,用幽默来缓解紧张气氛,放松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ABC 理论
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大多数人认为是A引起了C,但合理情绪疗法则认为A和C中间还有B,B决定C 的性质、程度。

也就是个体对事情的看法和解释导致了各种情绪的产生。

合理情绪疗法:ABC 理论
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要减少抑郁、焦虑、敌意等消极情绪,关键是要改变个体的认知,以积极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即使是挫折和逆境。

保持良好的心境,拥有健康的心理!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