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学第三讲 练习题

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学第三讲 练习题

第三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图式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心理结构,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3.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4.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5.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6.自我中心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7.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8.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

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9.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10.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是要给与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但走路还是婴儿自己学会的。

支架是一种帮助借助这种帮助儿童能够完成那些他们不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

教学要以最近发展区作为介入的空间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促使儿童主动而有效地学习11.私语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___C____阶段能完成守恒任务。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有___AC____。

A.关键期B.观察学习C.最近发展区D.图式3.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是__B__.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高中一年级D.高中二年级4.进入___B____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三、填空题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到已有图式中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被称作是__图式__。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在教育与发展方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是_最近发展区__、__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__ 和_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___。

3.发现性思维的的特点是__流畅性____、__变通性__、__独特性_。

4.初二是_经验型水平__向_逻辑型水平_过渡的转折时期。

四、判断正误1.皮亚杰认为,客体永久性形成于前运算阶段。

(正确)2.在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他提出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和发育为前提,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正确)3.高中阶段,个体的抽象记忆已占绝对优势,具体记忆则完全消退。

(错误)4.“此矛锋利,无坚不摧”,“此盾坚固,任刺不入”。

违反了逻辑法则中的矛盾律的原理。

(正确)4.创造性思维过程有五个阶段:定向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验证阶段。

(正确)五、简答题1.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对立统一。

一方面,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是量的积累过程。

另一方面,个体的认知发展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的个体的认知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又有质的飞跃。

个体的认知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个体认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主要表现为个体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

所谓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认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由于人类个体在脑的发育、生理机能的发育以及认知活动等方面都具有相似的过程和阶段性,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认知发展年龄特征具有较普遍的稳定性。

主要表现为,不同个体间认知发展的各阶段顺序是一致性的,每一阶段经历相似的变化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速度彼此接近。

但是,社会教育条件的差异以及社会教育条件对不同个体的作用不同,因此,不同个体在认知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有一定的差距,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可变性。

2.认知发展的条件都有哪些。

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遗传素质是个体通过遗传获得的与前辈相似的生物特征。

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等。

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认知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

首先,正常的遗传素质是产生正常的认知活动的前提。

例如,一个天生的聋儿,就永远不会辨别声音。

其次,遗传素质还奠定了个体认知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与父母的智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水平。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理成熟主要是依赖于机体的遗传基础而发生变化的。

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

生理成熟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这种程序性也严格地控制着认知的发展。

当然,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只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它不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心理原因,也不能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对个体认知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

例如,从小与野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个体(如印度发现的“狼孩”),虽然具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水平,但其认知发展水平远远低于正常的人类个体。

在环境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儿童实施影响。

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认知发展就是个体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形成和更新的结果。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经历四个独特的本质完全不同的阶段。

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4.比较皮亚杰的“自我中心的语言”和维果斯基的“私语”概念。

自我中心egocentrism是指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

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即私语private speech。

皮亚杰最早发现了这种现象称为“自我中心的语言”但二人对私语现象的解释不同。

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不能进行观点采择的结果。

而维果斯基认为自言自语有助于个体将共享的知识变成个人的知识是复杂认知能力形成的基础。

当幼儿遇到有困难的任务时会不断地对自己说话这是在重述他人以前提供给他们的帮助和建议。

随着个体的发展自言自语会变成无声的但它仍很重要。

事实上近来的研究表明使用自言自语的儿童在学习复杂任务时要比其他儿童更有效。

维果斯基指出儿童是通过结合他人与自己的言语利用自身的言语来解决问题。

因而对话和讨论是儿童用来学习的重要方式5.简述青少年思维的发展。

①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②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③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④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6.简述青少年记忆发展的一般特点。

①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②理解识记逐渐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③抽象记忆占优势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1.阐述青少年认知发展对教学的意义。

一、认知发展与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1)认知发展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所谓教学目标包括通常所说的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也就是教学活动中所要构建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认知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理解选择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教学目标的选择要符合并促进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发展尤其是认知发展的水平。

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摘得到”。

维果斯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改善已出现的结构而应该指向“最近发展区”。

他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教师的适时适当的指导也很重要。

其次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在选择教学目标时不能跨越认知发展的年龄阶段或者忽视认知发展的顺序性与系统性。

再次要能根据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选择适时促进相应认知能力的发展的目标。

(2)认知发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依据教育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

影响教育内容的因素有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需要、文化教育传统、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动向。

其中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占有绝对的优势这对学习各种理论是有利的。

因此对高中生可以较多的教授抽象的理论知识他们能运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各种事实材料从而扩大自己的认识领域。

由于青少年的想象更富于现实性所以将科学知识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相结合显示出抽象知识的现实实用性这更能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创新性培养方面就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真理性一面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但也要又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留有一些悬念的问题不能只在习题的“摆布”下游曳于教材所限定的各知识点之间所学的科学知识只是一堆需要死记硬背的“僵死”的现成结论学生就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求知的乐趣。

更不用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了。

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实和事例中精心选择一些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素材。

比如在介绍水的性质除了介绍一般条件下的水以外还可以介绍在高压下包括地表下太空中水的形态和它的特殊性以及已发现的问题和用途不仅内容本身多了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3)认知发展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中学教师常用的教育方法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青少年感知觉的随意性较强观察的持续性也有了很大发展他们有较高的自觉性能主动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持久的观察并能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监控。

根据这些认知发展的特点在对青少年的教学中可以大量使用言语符号、视觉符号等方式来传递知识。

想象、动作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又能帮助青少年完成相应的实验如初、高中的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实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演化为实物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