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卷五)一、单项选择题l关于小组工作互动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集人的潜能,提升组员的社会功能B.注重社会变迁,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C.聚焦解决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D.强调人与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纽员的社会交往能力2.在小组工作模式中,强调提升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促进组员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是( )。
A.发展模式B.社会目标模式C.互惠模式D.治疗模式3.某老人能力建设小组的组员们正在讨论怎么榉开展活动。
组员老张:“让老王说把,他退休前是局长,知道的事情多。
我们都是平民百姓,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
”组员老王:“那我就不客气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互动模式此时社会工作者应当坚持的工作原则是( )。
A.推进老人的自我发展B.培养老人的责任意识C.促进老人的平等交流D.培育小组的领袖人物4.社会工作者小李针对某小区居民的实际情况,拟开展一个社区骨干小组,以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建设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行动能力。
为此,小李最适宜采用的小组工作模式是( )。
A.发展模式B.互动模式C.治疗模式D..社会目标模式5在小组工作实务中,不同类型的小组往往采取的不同工作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主要强调的是( )。
A.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B.带领小组组员建构和发展社会关系C.促进组员之间、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D.通过与其他组员的沟通、理解与互动速成共识6.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的行为治疗小组,旨在通过小组活动帮助组员改善行为障碍,以及情绪问题,促进其在行为、心理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完善,该小组适合采用的工作模式是( )。
A.社会目标模式B.治疗模式C.互惠模式D.发展模式7.小组工作中。
( )更强调小组组员间的平等及个体独立性。
A.社会目标模式B.治疗模式C.互动模式D.发展模式8社会工作者丽莉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的治疗小组,她为每一个组员设定了个别性治疗计划,同时通过对所有小组组员个别性问题的综合分析,寻找小组共同成长的目标,实施整体性的小组治疗计划。
可见,丽莉坚持和贯彻了( )工作原则。
A.综合性原则B.建构性原则C.开放性互动原则D.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9.某儿童福利院救助了一些曾被拐卖的儿童,这些儿童健康状况差,经常表现胆怯、惊恐,为此社会工作者小李决定用小组工作方法为他们提供辅导,协助其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该小组适当采取的工作模式( ),(2015)A.互动模式B.治疗模式C.发展模式D.社会目标模式二、多项选择题10.针对具有行为偏差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小组工作的治疗模式,帮助组员在心理、社会和文化适应方面得到康复、发展和完善,并预防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的消极因素出现。
社会工作者在采用治疗模式开展小组工作时,需要坚持和实施的主要原则有( )。
A.综合性B.培养组员社会责任C.建构性D.提升纽员社会意识E.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11.社会工作者采用治疗模式开展小组工作时,实施的原则包括( )。
A.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知识和临床社会工作的实务方法设计小组计划B.带领小组组员发展社会性治疗关系,替代原来的有缺陷的社会关系网络C.设定针对每个组员的干预计划,寻找小组共同成长目标,实施整体工作计划D.致力于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E.促使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相互开放,实现良性互动12.行为治疗是指以各学习理论流派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多样化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以下属于行为治疗小组的有( )。
A.朋辈支持小组B.社会技能训练小组C.肯定训练小组D.压力管理小组E.自我指导行为改变小组13.对于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最早的小组模式B.小组目标是培齐小组组员的社会责任感C.强调形成小组互助关系D.小组组员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E.强调组员在互动中得到成长14.社会工作者小王计划运用互动模式设计戒毒康复人员同伴互助小组,小王设计的下列小组活动内容中,符台互动模式实施原则的有( )。
A.“角色模拟”:在高危情景中学会拒绝B.“巧舌如簧”:就尿检利弊问题展开辩论C.“同伴示范”:同伴分享戒毒的心路历程D.“授业解惑”:专家讲述戒毒过程中的生理反应F.“回报社会”:重阳节组织组员为敬老院老人服务【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C.4D.5.A.6.B.7.C.8.D.9.B.二、多项选择题10.A.C.E.11.A.B.C.12.B.C.D.E.13.A.B.D.14.A.B.C一、单项选择题1某小组活动即将结束,下列属于社会工作者在最后阶段安排的工作是( )。
A.应组员要求延长小组,直到组员愿意离开为止B.请同事接替自己的工作,以免自己舍不得离开组员C.鼓励和帮助有需要的组员寻找支持网络93D.告诉组员以后不要再来向自己寻求帮助2.制定小组规范,塑造信任的小组气氛,是小组( )的工作任务。
A.小组工作准备阶段B.小组工作开始阶段C.小组工作中期转折阶段D.小组后期成熟阶段3.在小组活动的( ),小组成员对小组有较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开始常用“我们”而不是“我”来表达对小组的感情。
A.小组工作准备阶段B.小组工作开始阶段C.小组工作中期转折阶段D.小组后期成熟阶段4.在某个青少年网瘾治疗小组的结束阶段,组员小王不愿意接受小组即将结束的事实,在活动中对其他组员不理不睬,并出现因通宵上网而迟到的现象。
为了让小王巩固已经改变了的行为,社会工作者应当( )。
A.与小王一起制定小组规范B.协助小王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C.协助小王将认知转变成行为D.与小王成为好朋友5.在小组工作开始阶段,组员的一般特征是( )。
A.焦虑、挣扎、防卫和抗拒B.沉默、观察、谨慎和试探C.信任、安全、温暖和希望D.悲伤、失落、逃避和退化6.在小组工作过程中,组员相互之间的交流频繁,小组凝聚力大大增强,组员对小组充满信心,小组内冲突减少,关系稳定。
这是小组工作( )阶段的特点。
A.开始B.中期转折C.后期成熟D.结束7小王是某医院的社会工作者,他打算为一些患白血病儿童的家长开办一个支持性小组。
在小组开始阶段,小王的工作重点应是( )。
A.引导组员制定整体目标B.帮助组员建立信任关系C.协助组员维持良性互动D.协助组员解决相关问题8.在小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发现有的组员较为被动和沉默,被其他组员忽视,组内因此出现冲突。
社会工作者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协助组员,这有助于( )。
A.分享以往经验B.巩固和组员的关系C.发现小组领袖D.组员对自我的理解9.在小组工作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位置应该( )。
A.避渐退至边缘地带B.回到中心地带C.退缩至副中.心D.逐渐接近中心10.在某小组最后一次活动中,组员小玉说:“我觉得咱们挺好的,能够相互信任。
现在的社会上可不是这样,咱们能延长几次吗?一想到回到现实生活,我就特别紧张,最近都失眠了。
”面对组员的离别情绪,社会工作者最宜采用的做法是( )。
A.,按原计划结束小组,将小玉的问题搁置不予处理B.更改计划加开小组,将小玉的问题及时妥当处理C.更改计划延长小组,将小玉的问题交由组员讨论D.按原计划结束小组,将小玉的问题通过跟进解决二、多项选择题11.在小组中期转折阶段,组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比初期有所增强,但自我肯定、安全感与良好互动尚未完全实现,组员之间会在价值观、权力位置等方面产生矛盾和争执。
这一阶段,小组的常见特征有( )。
A.多数组员认同小组B.小组的凝聚力极大增强C.组员互动中表现出防卫心理D.角色竞争中存在冲突E.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12在传统文化保护项目中,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居民中成立了“老物件、老照片、老故事”小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小组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此阶段小组及组员的主要特征有( )。
A.小组的凝聚力增强B.小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C.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感D.对小组充满了信心和希望E.对社会工作者的依赖性增强13.社会工作者小郭在开展小组工作时,有几个组员闹起了矛盾,使得所有组员都不开心。
针对这一情况,小郭的适当做法有( )。
A.增进组员对自我的理解B.协助组员澄清冲突的本质C.对组员间的矛盾不过问D.用角色扮演呈现冲突E.把问题交回给组员解决14.在小组工作的开始阶段,组员一般会表现出的特点有( )。
A.对小组活动既想投入又想逃避B.在互动时有抗拒和防卫心理C.对社会工作者产生较强的遵从倾向D.容易忽视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能力E.可能会通过竞争来争取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15.当小组进入结束阶段时,社会工作者设计的小组活动应该( )。
A.鼓励和肯定,让组员对离开小组后的生活充满信心B.鼓励独立C.让组员做好心理准备,逐渐接受离开小组D.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E.保持组员对整体目标的意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D.4.B.5.B.6C.7.B.8.D.9.B.lO.D.二、多项选择题11.A.C.D.12.A.B.D.13.A.B.D.E.14.A.C.D.15.A.B.C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工作者小丽在学校为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开展小组工作,下面小丽应用的治疗技巧中,属于间接干预法的是( )。
A.通过自身的权威,影响组员行为的改变B.采用限制、告诫等方式,控制组员的不良行为C.通过赞扬、鼓励等方法,促成组员的正向行为改变D.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协助组员发展正向行为,改变不良行为2.小组的过程评估旨在评估组员变化和小组的发展过程。
评估内容需要根据小组的目标和进程来决定,在一个运用发展模式开展的小组中,过程评估的重点应该是( )。
A.目标行为的频率B.引发行为的原因C.组员的参与度D.组员自我意识的提升3.社会工作者小玲在儿童福利院组织了一个成长小组。
考虑到孩子的认知特点和行为能力,每次小组活动结束时,小玲会让每个孩子举起印有笑脸或者哭脸卡通头像的牌子,表达自己对本次小组活动的感受。
社会工作者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 )。
A.促进组员互动B.进行组员评估C.开展组员分工D.促进组员合作4.社会工作者小林带领组员讨论克服拖延症的有效方法,组员们积极分享经验,并提出各种建议,其中有几位组员对某些方法的有效性看法不同并发生争执。
为此,小林组织组员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讨论的最后阶段,小林运用了讨论结束的技巧。
下列做法中,属于讨论结束技巧的是( )。
A.保持中立,劝阻组员不要争执B.归纳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结论C.引导组员重述各自的想法,澄清观点D.运用“此时此地”的技术,让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5青少年偏差行为小组的第五次活动中,组员进行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