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工程综合习题

路基工程综合习题

路基工程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路基临界高度2、轴载谱3、轮迹横向分布4、压实度;5、CBR加州承载比6、疲劳特性7、高路堤8、截水沟9、路基宽度。

10、石灰稳定类基层11、路拌法施工12、沥青贯入式13、设计弯沉值;14、松弛二、填空3、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

4、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和()。

9、路基高度有()、()之分。

12、路基的防护与加固设施,主要有()、()、()。

13、按照挡土墙的设置位置,挡土墙可分为()、()、()、()。

14、按照挡土墙墙背倾角方向的不同,挡土墙可分为()、()、()三种。

15、锚定式挡土墙通常包括()和()两种。

16、当水位()时,土体内部的水流出边坡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水位的差异,其渗透动水压力的方向指向(),这就剧烈破坏路堤边坡的稳定性,并可能产生边坡凸起和滑坡现象。

17、薄璧式挡土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两种形式。

18、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按照力的作用性质分为()、()和()。

19、根据水源的不同,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可分为()和()两大类。

20、地面排水设备大致包括()、()、()、()、()、()。

21、加筋土挡土墙是由()、()以及()三部分组成。

22、地下排水设备通常包括()、()、()。

23、石灰稳定土强度形成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24、按照强度构成原理可将沥青路面分为()和()两大类。

26、工程上通常采用()、()确定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值。

27、路基土中水的来源()、()、()、()、()。

28、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向接缝共有三种:()、()、()。

30、目前使用的弯沉测定系统有四种分别为()、()、()、()。

三、简答1、简要说明路基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3、简要回答路基湿度来源。

6、分析路基的主要病害有哪些?7、简要介绍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的方法。

8、简要介绍路基的主要病害形式。

9、简要回答路基压实过程中,压实效果与压实功及含水量的关系。

10、简述挡土墙的排水设施。

11、简要介绍地基加固的主要方法。

12、简要回答在哪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设置挡土墙。

13、简述如何利用圆弧滑动面法分析路基边坡稳定性?14、简要说明影响石灰稳定类材料强度的主要因素15、简要说明确定沥青混合料粘结力和内摩阻角的方法。

16、采用路面弯沉值作为路面整体刚度设计指标的原因。

17、简要说明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一系列因素。

18、说明道路面层结构分层设计的原因路基工程习题二1.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因素:1地理条件;2。

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4.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5.土的类别.2.对路基工程的基本要求:1.路基必须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2.路基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3.路基必须有足够的水热稳定性.3.路基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有:1.路堤;2.路堑;3.半路堤;4.半路堑;5.半路堤半路堑;6.不填不挖路基或零断面.4.路基断面设计包括路基本体设计和路基附属结构设计.5.路肩的宽度对于线路的维护和路基边坡和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6.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程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必须采用分层压实的办法来处理路基填土.7.要使土的压实效果最好,其含水量必须适当.8.土的压实程度常用干密度来度量.9.影响土压实性的因素有:1.击实功;2.土的类型.10.按压实作用原理,压实机具大致辞可分为静力碾压式、夯击式和振动碾压式。

11.路基的压实作业,应遵遁“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后中”的原则。

12.压实质量常用的检测指标有:压实系数,地基系数,标贯,CBR,轻型触探,弯沉值等。

13.可用灌水法或灌沙法测量路基的干重度。

14.核子湿度密度仪可直接测量路基填土密度。

15.为减少路基和桥梁间的刚度差异,一般具体处理方法有:1.碎石类优质材料填筑法;2.加筋法;3.轻型材料法;4.过渡法;5.可采用轻质填料。

16.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排除的主要设计原则:(1)路基设计应有完善、通畅的排水系统,排水合理,与桥涵隧道、车站等排水设施衔接配合,并具有足够的过水能力;(2)排水设施应根据各段落的汇水面积、表面形状、周边地形、地质情况、地下水状况和气候等条件进行设计;(3)设计时应首先注意保护农田的水利排灌系统和水土保持工程,并尽量考虑农田水利综合利用,少占耕地和良田;(4)城市地区的路基排水应与地方灌溉和排污系统密切。

17.路基地表水的排除设施有:排水沟、侧沟、天沟(截水沟)、缓流井和跌水、急流槽等。

18.彻石护坡适用于边坡坡度缓于1:1和各类土质及岩质护坡。

19.路基防护工程常用类型有:植被防护、干砌片石护坡、干砌片石护坡、混凝土护坡、抛石、石笼、大型砌块、浸水挡墙.20.坡面的补强及加固措施有:勾缝、灌浆、抹面、喷浆和锚杆铁丝网喷射混凝土等。

21.勾缝适用于节理裂隙较多而细的岩石路堑边坡,以防止雨水沿裂隙侵入岩层内部。

22.灌浆适用于裂缝较大较深的岩石路堑边坡。

23.常用路基冲刷直接防护措施有:草皮护坡、抛石防护、片石护坡、混凝土板及混凝土柔性块板、石笼护坡。

24.常用的土坡稳定分析方法有: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法和稳定参数图解法等。

25.瑞典条分法的分析步骤:1.土条的下滑力;2.滑面上的抗滑力;3.土条间的作用力;4.稳定系数。

26.路基支挡结构(也称不挡土墙)是用来支撑天然山坡或填土路基边坡以防止山体或土波坍滑,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

27.挡土墙按修筑的位置一般分为路肩式、路堤式和路堑式挡土墙等。

28.挡土墙按结构形式可分为重力式挡土墙和轻型挡土墙。

29.在什么情况下可考虑修建挡土墙:(1)陡坡路堑边坡薄层填方地段或为加强路堤本体稳定地段;(2)避免大量挖方及降低高边坡和加强边坡稳定性的路堑地段;(3)不良地质条件下,为加固地基、边坡、山体、危岩或拦挡落石地段;(4)水流冲刷严重或长期受水浸泡的沿河、滨海路堤地段;(5)为节约用地,减少拆迁或少占农田的地段;(6)为保护重要的既有建筑物、生态环境或其他特殊需要的地段。

30.挡土墙的一般设计要求:在进行挡土墙的设计计算时,一般应进行以下验算:(1)墙体截面强度核算;(2)基底应力及基底合力偏心距检算;(3)挡土墙的稳定性检算。

31.重力式挡土墙的断面形式可根据地形条件及挡土墙所设位置,可做成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衡重式等形式。

32.挡土墙断面形式的选择主要从结构经济、开挖回填量少以及稳定性好等方面考虑。

33.重力式挡土墙的顶面宽度一般设计为H/12左右(H为挡土墙的垂直墙高),采用混凝土整体灌注时,顶宽不应小于0.4米;采用砌体时,墙顶宽度不应小于0.5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时,顶宽不应小于0.2米。

34.为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墙身开裂,须按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

为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伸缩缝。

35.重力式挡土墙应设置排水措施,通常由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

地面排水措施主要是防止地表水渗入墙后体或地基;墙身的排水措施主要是为了疏排墙后积水。

36.挡土墙地面排水措施主要包括:1)设置地面排水沟,引排地面水;2)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面松土,防止雨水及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加设铺砌;3)对路堑挡墙墙趾前的侧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侧沟水渗入基础。

37.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主要内容:1)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挡土墙的墙体材料、墙体形式和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然后初步拟定墙身各部位的结构尺寸;2)计算作用于挡土墙的荷载,其中包括土压力的计算;3)检算在各种荷载的组合系作用下,挡土墙沿基底的滑动稳定性、绕基础趾部转动的倾覆稳定性和基底的压应力及墙身截面强度检算。

38.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包括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39.加筋土挡土墙拉筋的作用及要求:作用是通过拉筋与填料之间的摩阻作用而达到外部稳定。

拉筋的要求:具有1)足够的抗拉强度,拉伸变形和嚅变量小;2)与填料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3)有一定的柔性,便于制作,接长简单;4)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

40.加筋土挡墙主要由墙面板、拉筋、拉接件、填料、基础及帽石等组成。

41.加筋土挡土墙的基本工作原理:加筋土是在填土中设置适量具有一定强度的带状拉筋,经分层填筑压实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使原有填料的性质获得显获改善。

在土重和外荷作用下,未加筋的土体将产生竖向沉降和侧向变形,当土体中埋设有拉筋时,通过土和拉筋的摩擦作用,把土体的侧向膨胀力传递给拉筋承受,从而限制了土层的侧向位移,如同给土层施加了一个水平约束力。

当垂直压力增加时,水平约束力也相应增加,这样既提高了填土的整体性,又提高了土体的承载能力,保证了结构的稳定。

42.提高重力式挡土墙的滑动稳定性和倾覆稳定性的措施:1)在挡土墙基底设置成倾斜基底或凸棒基础,即在挡土墙底部设防滑键;2)改变墙身胸坡或背坡;3)改变墙身断面类型;4)展宽墙趾。

43.锚杆挡土墙是由钢筋混凝土肋柱、墙面板和锚杆组成的支挡建筑物,它依靠锚固在稳定地层内锚杆的抗拔力维持挡土墙的稳定。

44.锚杆挡土墙的结构形式主要有肋柱式、板肋式、无肋柱式或格钩式等结构形式。

45.浸水路基泛指河滩、滨河滨湖和滨海路基以及穿越积水洼地、池塘等地段的路堤,一般常年或周期性处于设计水位以下而受水浸泡。

46.路堤浸水部分的边坡坡度应视浸水深度和填料性质而定,一般可按不浸水条件下的稳定坡度放缓一级。

47.按主滑面成因类型分类,滑坡可分为1)层面滑坡;2)构造面滑坡;3)接触面滑坡;4)同生面滑坡。

48.滑坡按组成滑体的物质分类:1)黏性土滑坡;2)黄土滑坡;3)堆填土滑坡;4)堆积土滑坡;5)破碎岩石滑坡;6)岩石滑坡。

49.滑坡的防治措施:1)消除水的有害作用;2)采取减载和反压措施,增强稳定因素;3)修建支挡建筑物,防止滑动;4)改善滑带土的性质,提高力学强度。

51.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同路基的干湿状态有密切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结构设计。

52.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