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实秋《关于老舍》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实秋《关于老舍》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老舍
梁实秋
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

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

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里,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

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

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写上七百字,不多写。

他身体不大好,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着苍老。

他写作的态度十分谨严,一天七百字不是随便写出来的。

他后来自己说:“什么字都要想好久。

”他的楼下住着老向一家,但是他们彼此往来并不太繁。

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心却很孤独。

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

现在不是谜了。

他死得惨。

他的父亲也死得惨。

胡青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他父亲死在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

是舅舅家的二哥回来报的信,这个二哥也是旗兵……他败下阵来,路过那家粮店,进去找点水喝,正巧遇见了老舍的父亲。

攻打正阳门的八国联军的烧夷弹把父亲身上的火药打燃,全身被烧肿,他自己爬到这个粮店等死。

二哥看见他的时候,他已不能说话,遍身焦黑,只把一双因脚肿而脱下的布袜子交给了二哥。

后来父亲的小小衣冠冢中埋葬的就是这双袜子。

这时老舍不足两岁。

这段悲惨的家史是天然的小说题材,在老舍的一生中,不管走到哪里,它都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的记忆里,勾起他的无限辛酸和义愤。

老舍父子都是惨死,一死于八国联军,一死于“四人帮”的爪牙。

前者以旗兵身份战死于敌军炮火之下,犹可说也,老舍一介文人,竟也死于邪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毒箭之下,真是惨事。

我们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一个小湖的水里,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

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他的思想倾向一向是个人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主义,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的大众。

何况他也因慑于形势而写出不少的歌功颂德的文章,从任何方面讲,他也不应该有他那样的结局。

然而,不应该发生的事居然发生了。

老舍最后一部小说是《正红旗下》。

1980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42页,97000字。

这部小说作于1961年底和1962年。

据胡絮青的代序说,这部小说的遭遇很惨,经过也很曲折。

小说以写满人为主,而且是清朝末年的满人,并且是以义和团那个时代的骚动为背景。

所以在体裁上当然与所谓“现代体裁”不同。

老舍所以敢动笔写这一部早就想写的小说,是因为他以为他已获得允许可以“在一定的大前提之下自由选择体裁”,但是他想错了。

1962年下半年,刮起了一阵“现代文字狱妖风”,株连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谁愿意莫名其妙
地因写小说而被戴上‘反党’的大帽子呢?”“这些文艺政策上的不正常现象就构成了《正红旗下》既没写完,又没发表的原因”。

(选自《槐园梦忆》,有删改)
3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主要回忆四十多年钱老舍生活、写作的情景机器为人与性格,为下文写老舍的不幸遭遇做了铺垫。

B.写老舍父亲死得惨是间接写的,是通过胡絮青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它也是作者写一篇小说的好材料。

C.作者认为老舍同情贫苦大众,补写歌功颂德文章,他不应该有自沉的结局,永远不相信这样的事是真的。

D.这篇散文主要回忆了老舍医生的创作历程,重点写他晚年的创作情形,同情他惨死的遭遇。

38.作者写“老舍之死”,为何连带写了“他的父亲也死得惨”?
39.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画线部分提到的“任何方面”具体涉及哪几个方面。

【答案】
37. A
38.作者写“他的父亲也死得惨”的目的是说明老舍的悲惨家史,为下文写老舍之死做铺垫,也借此感叹老舍死得无辜,同时通过比照来揭示“四人帮”的残暴。

39.为人处世、思想倾向、写作态度、思想感情、政治表现。

【解析】
37.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

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

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

结合选项具体分析。

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

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B项,“它也是作者写一篇小说的好材料”理解有误,从行文看,应该是老舍个人,因为是家事,他更有切身感受。

C项,分析概括完全错误,“不写歌功颂德的文章”和“永远不相信这样的事是真的”不合文章,原文中说“因慑于形势而写出不少的歌功颂德的文章”,并且作者还说“他也不应该有那样的结局。

然而,不应该发生的事居然发生了”。

D项,“回忆了老舍一生的创作历程,重点写他晚年的创作情
形”分析错误,这篇散文是回忆老舍之死的悲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不满。

故选A项。

38.该题考查实用类文本中材料的作用。

做这种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弄清全文谈论的主要人物是谁,围绕该人物主要写了哪些事情,主要表现其哪些方面的精神或品质,除此之外,还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引用了哪些材料,与该人物有什么关系。

然后加以分析。

本题要求分析作者写“他的父亲也死得惨”与写“老舍之死”有什么关系。

文中主要是写老舍之死,写“他的父亲也死得惨”,自然是为写老舍之死做铺垫。

写“他的父亲惨死”,是为了表明他的悲惨家史,父亲是旗兵,战死于敌军炮火之下。

而老舍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的文人,竟然也惨死于邪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毒箭之下,以此来揭示“四人帮”的残暴。

39.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归纳概括能力。

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仔细审题,明确问题方向,然后确定答题范围,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归纳,分点概括。

本题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画线部分提到的“任何方面”具体涉及的几个方面。

抓住画线句前面的内容分析概括。

“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是从为人处事方面说老舍。

“他的思想倾向一向是个人主义者、自由主义者”是从思想倾向方面说老舍。

“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主义”是从写作态度方面说老舍。

“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的大众”是从思想感情方面说老舍。

“何况他也因慑于形势而写出不少的歌功颂德的文章”是从政治表现方面说老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