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案例及反思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案例及反思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案例及反思宜城市讴乐中学谢海在任何一所中学中都会有一部分特殊的学生,这种特殊有时直接表现为学生自身的特殊,他们或肢体残缺,或是父母缺损,或家庭教育不和谐,使他们沦为特殊的学生,而且种种不利因素时时制约着他们在学生时代的许多方面得不到健康发展。

无疑,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都具有成长和被人理解的渴望,因此如何关注这些特殊学生,如何给这些特别的学生以特别的爱,如何为这些特殊的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发现:一位表面文静敢于直言而内心抑郁的学生2012年9月,送走了一届初三毕业生后,我接了一个初二班,我决定依据以往经验和惯例,坚持乐观上进的风格,尽力带好这个班。

为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更便于了解学生情况,我定期让他们写随笔,每次两篇。

一般在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和期中期末考试前后布置,大约每月一次。

我相信心理暗示的作用,经常表扬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积极评价。

但开学一个月以来,班级情况不尽如人意,个别学生行为仍比较懒散,学习不够主动,各科单元考试成绩也远远落后于其他班级,包括我任教的物理科。

我第一次注意到李纹(学生)是这个国庆随笔之后。

她的随笔内容特别多,足有两千来字,字迹清丽而刚劲,有一篇评述一文学作品人物,格调低沉;在另一篇中谈了对班级的看法:世上的人真的很虚伪,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姑息小人;明明班级不团结,却偏要说很团结,在我看来,班级简直是一盘散沙!言语犀利,直指要害,这话犹如一记重磅砸在心上,我不由得脊背发冷。

我意识到她的敌对情绪很强,处事消极冷漠。

作为班主任,不能只顾及自己的情感而意气用事,首先要化解其敌对情绪,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对事物有个比较正确的衡量标准。

但正面交锋毕竟不妥,我就写下如下评语:如果你将“虚伪”二字改成“自欺欺人”是否更合适?你的想法和建议不无道理,从中可以看出你很关注班级。

你之所以无法容忍同学的缺点,大约是因为你很严谨、很懂事。

你也许没有被老师和同学当面批评的经历,可是“十指有长短”,行为不够规范的同学总是有的,他们更需要理解和信任。

你那善意的提醒和鼓励会比直面批评更容易让人接受。

今后你和老师一起来做做“大人”,帮帮“小人”,如何?我相信信任的力量。

我们不妨试试?!此后,我开始注意到这个名叫李纹的女生,她属于那种让老师放心较难引起别人注意的女生,平时寡言少语,下课后也很少离开座位,只有她的大眼睛似乎在诉说着她那不平静的内心。

其实那次事件我并没特别往心里去,总认为现在的学生个性强,很正常。

一周后,在我例行的隔周寝室检查时,她的同寝室一位室友不无忧虑地告诉我,李纹经常在晚上无缘无故躲在被窝里哭,劝也劝不住,显然她们也无能为力。

而且她对于经常来寝室串门的个别同学,总是扔下一句:又来了!便面无表情地回自己的上铺去了。

大家都很尴尬,后来渐渐地习惯了。

不久又从她的随笔中得知她长大至今从未开口叫过爸爸,即使他在家也尽量避免碰面。

开学一个月,仅仅因为她的直言无忌开始注意她,并没真正去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至此,我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我决定作一次家访。

二、弄清问题的根源:特殊的家庭教育为了这一次家访,我特意自行驱车前往,那天正巧她妈在家,李纹跑出来接我,她家的房子是属于70年代初建造的三间二层楼房,收拾得较整洁。

可能家境一般。

初见她妈,着实吓了一跳,精致的盘发,艳丽入时的装束和一脸的彩妆,尤其在农村,让人觉得不像是一个已有十几岁孩子的母亲。

我明显感觉得到女儿与妈妈的强烈反差。

我们坐定后,闲聊了一会儿,李纹一直一言不发地坐在旁边,她妈很健谈,从中了解到她家的大致情况:李纹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她妈也是在近两年因为姐弟的上学特意留在家中照顾他们(姐弟以前一直寄养在附近的外婆家)。

我们在谈及李纹在家表现时,她妈说:我们都对她很好的,给她买衣服,周末特意多做一些她喜欢吃的菜,我家不缺钱花。

只是我两个子女太笨了,读书就这么差,我的儿子今年读小学四年级,老师三天两头来找我,我说他是石脑,都留了一年了!李纹比他听话,也笨,我们也只能指望她了,总想有点出息。

突然她好象想到什么似的,很急切地问:“你们来家访是不是因为我女儿在校很差啊。

我们从来不敢说她,有一句不中听,她就会跑楼上去,一天都叫不下来,所以我们都对她很好……”她妈语速很快,我们三人一直对站着,这使得谈话节奏更快了些。

我挺难插话,于是就只有等到她讲完一个段落后趁机说几句。

我列举了李纹在校的一些良好表现事实,如,运动会表现也很积极,“她其实是很有灵气的。

也许当父母的总对子女期望值很高,我班别的学生家长也是这样,但这一年龄的学生比较敏感,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树立信心,这样效果会更好。

何况李纹姐弟俩都挺聪明的,弟弟是男孩子,顽皮是他们的天性,长大了一些会有所改变的。

也许她妈听出了我话中意思,也为女儿的成绩高兴,连连说以后不说他们笨了,而且答应我以后经常与李纹联系,就这样我们聊了1个多小时,因已近午后告辞出来。

这次家访我虽无从了解他父亲的性格,但我可以看到李纹个性压抑症结所在。

我决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她。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给予润物细无声的关爱(1)对策与方案-----关爱什么和如何关爱其实笑李纹最缺最需要的是树立信心,得到父母和老师同学的适时的鼓励和中肯的表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

而我作为班老师一方面要改善班级目前不良状况,树立威信,另一方面在关爱李纹时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至于让她感觉到被当成特殊学生看待,尽力保护她的自尊。

对此我初定如下方案:首先,充分运用随笔方式与她交谈,每两周一次,激励其乐观上进;同时每个月与家长互访一次,确保对笑笑的跟踪、观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搞好每次班级活动,倡议人人参与,以鼓励她积极参加,展现自己。

第三,寝室其他成员对她要一如既往,不孤立不迁就,经常组织一些加强凝聚力的集体活动,使其逐渐融入到集体中去。

(2)对策和方案的实施过程------想方设法并力求周密在上学期的后半学期中,我动员班级女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晚会,并向课代表提及包括李纹在内的几位学生,李纹沉思了许久,答应试试。

结果节目演出获得了学校的第三名,学生都很兴奋。

她初次尝到入校以来成功表现自己的甜头,性情也似乎有些改变,期末考试成绩进步了一些。

寒假期间,我将她在校良好表现和成果写在新年明信片上寄到她家,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她的成功;大年三十晚上,我鼓励她给自己要好的同学和朋友打电话拜年,让她感受到自己也能给他人带来新年的喜悦和感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年随笔中她感伤于儿时密友的疏远和陌生以及对为何人人要过新年的困惑,言语中仍无法掩饰心中的落寞和压抑。

为迎接红三月活动的到来,班级组织了去敬老院义务活动,我适时向与她同寝室的团书记征求意见,她说李纹已经报名参加了。

我感到很意外,心中企盼着这次活动对她有所感触。

接着在五月学雷锋活动中,校团委组织的与岭底小学结对互助中,她还借了照相机前往,我嘱咐她多带些照片回来,在班级中举办专题展览,让她感到老师对她的重视。

果然她把专栏“五月的鲜花”搞得有声有色,在每幅照片下题上形象生动甚至俏皮的语句,并作了后记:记得上次去敬老院前,一直以为老人们生活凄苦至极致,我们应尽自己所能以物质资助和精神温暖,原来他们缺的只是社会关注。

而这次的岭底之行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世上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共同摆脱贫穷与落后,使纯真的面容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新学期初,我班搞了一个“说说我的同学”专栏,李纹在文章中,娓娓叙述了寝室其他成员的种种优点和令人感动的事件,言语中透露出对她们的无限感激和钦佩之情。

末了,她写到:可我却如此冷漠、尖酸刻薄,甚至我认为自己是个很恶毒的人,不配享受这么沉重的爱。

……但我相信自己不愿伤害任何人……。

我已经感觉到她渐被感化了,于是抓住时机,做了如下点评:……很难想象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会滋长尖酸刻薄,更无法想象一个不愿伤害任何人的却是恶毒之人。

记得有句歌词“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被关怀”,心里没有爱的人是不会承认别人的诸多优点的。

至此,她在班级的表现已足够引起同学的注意了,相信她已具备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心理素质,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将她的文章及评语打印出来张贴于班级三月专栏“说说我的同学”中。

我想让班级更多同学认识到她的另一面,也希望有更多类似的情绪能得到释放。

一天,小组长告诉我:李纹这一周所有作业都没做,同桌接过话:她还说最讨厌老师了!望着一脸茫然的她们,我感到自己的失职,一周时间都没感觉到她对我痛恨神情。

刚巧五一随笔是推迟一周后才上交的,我得以明白其中原由:原来我为了督促落后学生在物理课上的注意力,经常点名让他们回答问题,有一个较难的就叫了她回答,她因此认为我把她当差生看,还说自己真是看错了人,以为你能慧眼识珠,原来也只不过是个平凡之人!随笔中充满了火药味,直接以“你”“我”称呼,我仿佛看到一个小辣椒正指着我的鼻子和我理论,颇有沉默中爆发之气势。

显然我的做法无意中触及到她内心潜在自卑感。

但从中也感到她对我的信任度已经比较高,在此基础上我决定改变一下策略,以平等的朋友身份来讲道理:“我一直很信任你,你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应该很清楚自己在班级的位置,你是否差生,并不是我一语定乾坤,而应发自你内心对自己的自信程度。

回忆近一年的学习生活,你在我眼里是差生吗?对于这件事,我是无意的,你误解了我。

但我很高兴,你没让自己压抑着,希望以后继续善待自己!还要感谢你提醒了我!”这起小风波平息了,它仿佛在警示我工作中稍不留神可能会功亏一篑。

(3)实施效果-----初尝成功喜悦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李纹比以前也开朗了许多,话了多了,物理课也经常会被幽默的话语逗笑,参加班级的活动已是常见。

尤其在下半学期时她经常在随笔中向我提一些正面中肯的建议,效果不错时也不忘在下次随笔中赞扬你决策英明,有威信。

而班级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取得意外的成功,学生自信心大大增强,一直到初中结束,班风渐正,成绩突出,形势喜人。

初中毕业,我收到她一封长长的信,一看原来是感谢信。

信中有两段文字是记录了一年的心理历程:“……可能我的父亲也是很爱我的,只是他不善言语,在家不多,我不应该如此对待他……。

老师,我很羡慕你的成功,每当你谈起以前的学生时,我都为你感到自豪。

你是唯一一个没有让我难过的人,你永远是那么乐观坚强,认识你也许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想我应该乐观坚强地面对人生的一切,去迎接美好的明天!”这样的收获是我一个普通教师一生感到自豪和难忘的。

四、反思与讨论这样的事例无疑告诉我们:对于特殊学生,尤其是有较严重心理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爱”,并努力使这份特别的“爱”化为该学生前进的动力,当然,完美的结局正是我们做教师最希望实现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