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球体【篇一: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活动目标:1.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球体圆柱体组成部分的不同形体特征。
2.发现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球体和圆柱体,它们给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3.尝试利用废旧球体、圆柱体材料制作玩具,体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乐趣。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球体(乒乓球)、圆柱体(易拉罐、积木)人手一套教具一套制作圆柱体的长方形、圆形人手一套易拉罐每人一个2.知识经验准备:玩过球,对球有初步认识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 出示操作材料,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球体的形体特点。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好玩的东西,请你们玩完以后告诉我,你有什么发现?幼儿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对,这是一个乒乓球,它圆圆的,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
我们来给这种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2.出示操作材料,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圆柱体的形体特点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另一种好玩的东西(积木或易拉罐),同样请你玩完后告诉我你的发现。
幼儿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这种操作材料上下一样粗,有两个面是圆的,只能前后滚动。
生活中也有好多这样只能前后滚动的物体,我们来给这些共同的物体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圆柱体。
3.语言表征,引导幼儿了解球体圆柱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请你告诉我,球体和圆柱体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师小结:相同点是两个都可以进行滚动。
不同点是:一个可以像任意方向滚动,另一个只能前后滚动。
二.剖析球体和圆柱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和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发展其观察能力。
1.剖析球体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球体和圆柱体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那为什么不同?咱们先来看一下球体,为什么它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幼儿自由发言师小结:因为它每个面都是圆形的,所以它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粘上颜料验证,球体每一个面都是圆的。
)2.剖析圆柱体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圆柱体只能前后滚动,那为什么它只能前后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师剖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面是什么图形?那下边呢?(两个圆形重叠)看着两个圆形怎么样?在上面的这个圆形叫做圆柱体的上底,那下边的就叫做下底。
再来看一下这个侧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师:那侧面只能是正方形么?还可以是什么形状?幼儿猜想正方形,师剖析侧面是正方形的圆柱体进行验证。
师小结:圆柱体的侧面是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上底和下底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所以只能前后滚动。
三.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识别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以及了解它们为生活所带来的方便。
1. 幼儿观察思考,在周围生活中找出像球体、圆柱体的物体。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物体是球体、圆柱体,那么请你思考一下,生活中你还见过有哪些物体像球体、圆柱体?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能辨认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师:刚才小朋友们找了好多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非常棒!下面我们来看看一看,那些是你找到的,还有哪些是你还没有发现的。
师小结:球体、圆柱体就在我们身边,像是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建筑材料、各种管道都运用了球体、圆柱体。
(车轮是圆柱体,它能使在汽车装载货物时省时省力。
)四.引导幼儿利用长方形、圆形的纸给易拉罐加包装,自制尝试圆柱体,进一步感受圆柱体的特征。
师:现在咱们接到一个任务,想请小朋友们给一个圆柱体的废旧易拉罐自制包装饮料。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上底和下底呢?它们的大小怎么样?所以它只能怎样滚动?小朋友们真棒!咱们现在开始吧!(从操作袋中取出操作材料进行制作)延伸活动:小朋友们制作的真漂亮,现在我们一起把它拜倒超市里的展台上吧!【篇二: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说课稿】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说课稿一、说标题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
二、说教材分析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
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说活动目标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
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球体的特征。
3、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
在游戏中体验几何形体的有趣。
四、说活动的重、难点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经验,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活动的难点是:如何让幼儿在探索、交流中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
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
五、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将准备: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玻璃珠、圆片纸、橡皮泥,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六、说教法和学法本次活动分别运用了:操作法、比较法、发现法、讨论法、寻找法。
七、说活动过程本次活动有六个环节,分别是: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滚一滚、捏一捏和活动延伸。
这六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
第一个环节(导入):摸一摸。
教师:“昨天是森林里的小兔子跳跳的生日,小动物们送来她许多漂亮的礼物,但是有一件礼物跳跳从来没有见过,她觉得这件礼物非常神奇,于是她拜托老师让小朋友帮助她寻找这件礼物的奥秘。
来,小朋友们看,这就是那件神奇的礼物。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导入神奇的礼物——球,引导幼儿先从触觉入手,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故事情境的创设可以改变单纯从理论入手的枯燥乏味局面,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让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球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摸起来圆滚滚的。
第二个环节:看一看教师引导幼儿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礼物(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
请幼儿观察后回答,要求幼儿说出从哪个方向看礼物(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
最后教师小结:礼物(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从视觉入手,引导幼儿通过眼睛的观察发现球体的另一特征——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第三个环节:比一比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礼物(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教师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发现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对比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将圆纸片与球进行比较,发现圆纸片与球的不同之处,深化球体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这一基本特征。
第四个环节:滚一滚教师发放玻璃珠,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
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看看玻璃珠和礼物(乒乓球)滚动时候的共同点,并启发幼儿说出:礼物(乒乓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1、礼物(乒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2、原来小兔子跳跳收到的这件神奇的礼物名叫“球体”。
球体的外部特征是: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请小朋友们大声告诉小兔子跳跳她的礼物叫什么名字,有哪些神奇的地方。
在这一环节中加入了新的球体——玻璃珠,目的是为了凸显具有同样外形特征的球体滚动的共同点,幼儿通过亲自动手玩一玩、滚一滚玻璃珠和礼物(乒乓球)进而发现球体的另一特征:礼物(乒乓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第五个环节:捏一捏教师引导幼儿用橡皮泥捏出球体,并向同伴展示。
教师:“小兔子跳跳说她也想让小朋友拥有这样一个神奇的礼物,她为大家准备了橡皮泥,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美丽的橡皮泥球。
做好后,老师请小朋友们向大家展示你做的橡皮泥球。
”这一环节是整个故事情境的结尾,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橡皮泥进一步巩固对球体基本特征的认识。
第六个环节(活动延伸):找一找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
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形、体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导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是球体。
先请幼儿在周围能看到的环境中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在深一层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八、说活动反思本活动设计体现了《纲要》中科学教育的理念,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力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在活动中,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滚一滚、捏一捏和活动延伸这六个环节中,幼儿分别运用了触觉、视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探索发现的过程,同时给幼儿提供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的新发现、加深对所探究物体的认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
尝试操作法、比较法、发现法、讨论法、寻找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充分体验自由、快乐的情绪,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使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篇三:大班数学教案下】挂灯笼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6的分解、组成。
2、能找出按顺序分的递增、递减规律。
活动准备:1、6的分解、组成式一套,圆片6个。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谈话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
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
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1、认读加法题:1+5=6,5+1=6,2+4=6, 4+2=6,3+3=6,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
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
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