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反思总结计划范文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抽身反省与自我观察。
它一方面是把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特殊事件或独立现象与该对象所属的整体
联系起来,使这一现象在教学整体中得到重新认识与解释,获得新
的意义,赋予新的教学意蕴;另一方面是把这一现象甚至是该现象所
依附的教学整体与作为试图认识自己的教师这一意识主体建立联系,使得教师凭借真实教学世界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及其结果,对自己的
思想境界、心灵历程、情感世界、理论体系、操作方略等进行透视
和反省,进而形成相关的综合性事实与价值认识、检讨、判断。
也
就是说,教学反思一方面是对个别现象、事件、行为的加工整理,
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本人思想行为的观察分析,既涉及“它”的问题,又涉及“我”的问题。
从“它”的角度来看,教学现象、事件的真实状态与深远意蕴是隐含在各种教学活动之内的,它无法自我呈现与自我表白,只有通
过理性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在思想中重新认识和整理,才
能使之浮出水面。
这个加工、整理、认识的过程就是教学反思。
“感性的东西是个别的,是变灭的;而对其中的永久性的东西,我们
必须通过反思才能认识。
”这是因为“反思作用总是去寻找那固定的、长住的、自身规定的、统摄特殊的普遍原则。
这种普遍原则就
是事物的本质和真理,不是感官所能把握的”。
再次,反思是超越企向的建构活动。
教学反思的目的是进行建构,包括对教学实践的建构、对教学理论的建构、对教师个人的建构等。
这些建构的出发点是为了对现实教学世界进行超越,对教学理论进
行超越,对教师自己进行超越。
在超越企向的建构活动中,不仅教
学实践、教学理论不断地被超越,教师个人的意识体系也在逐步得
到提升,不断形成教师自己的新理念、新知识体系,而这又反过来
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的持续进行。
因此在反思活动中,教师不
仅要对自己的各种经历和体验进行盘点、梳理,作条分缕析的回忆
整理,还要进行综合性建设性的思考。
最后,反思结果具有不可验证性。
反思结果的不可验证性是指,在反思进行过程中及反思活动结束后,无法确证所做的反思是否正
确与合理。
这使得教师经常惴惴不安。
事实上,由于反思是基于可
验证的观察基础之上的主体的创造性认识,是自由而大胆的假设及
思想试验,加之教学过程是不可重复、无法重新来过的,因此也就
无法对反思进行确证,这是教学反思的性质,没有必要在反思的同
时背负这样一个“正确与否”的包袱。
如果非要判别的话,雅斯贝
尔斯倒是提示了这样一个准则:“如何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
的铸造功能融和起来,成为人们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本源所在。
”
由此可见,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以哲学思考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既不能只是局限于科学与艺术的思维,也不能降低为感性和经
验的思维。
要从多重范畴进行思考,不能单一、片面地就事论事,
要尊重教学反思内容的丰富性及相互的关联性,进行综合、统整的
理性检查。
要以对现实的超越、建构新的意义为反思的目的,使得
教学反思有其高远的企向与长久的动力。
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反
思时,要抛开“我的反思正确与否”的包袱。
一、钻研教材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
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
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
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
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
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
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
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
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
三、挑战自我
前几日,年级组内进行教研活动,去听了我组刘老师的一节课。
那天她执教的是《大瀑布的葬礼》,她的环节设臵挺好,可她课如
其人——慢条斯理,甚至在激情澎湃处,她也是如平常一样的淡然,倒是她的学生,个个也好,演讲也好,全都身心投入,大方自然,
惟恐落后。
听完课,我们都在慨叹:“你看你们班的学生,多给你撑台
呀!”“你们的学生比你有激情一些!”“这么好的福气!我们班的学
生怎么就懒于发言,即使就是上台来也是忸忸捏捏的。
”
最后一句话是我说的,也满含遗憾和妒羡,她不多辩,只是温厚地笑笑:“是的,我们班的学生就是活跃,不过,平常我一般很少
打击他们。
哪怕他站起来读书读得结结巴巴,我也很少批评他们。
”
打击?批评?这两个词语如引线,拉开了我平常教学的帷幕:我自认为是个严厉的老师,我喜欢雷厉风行。
这个班是我一直带上来的,一、二年级时,觉得他们还小,即使犯了错,也觉着他们的可爱,
因此绝少批评他们。
记得那时上课,总能见他们小手如林地高高举起,口中还高喊:“老师,我!我!”进入三四年级后,我常挂在嘴
边的老话是:“长大了,我要严格的要求你们!”于是,就有了检查
读书时,听到读得结结巴巴的便嚷嚷:“你上四年级了,怎么还读
成这样!”当学生交来的作文只有短短几行时,我大笔一挥:“写这
么短!重做!”当屡教未改的学生又犯错时,给予他的,往往是一双
瞪大的怒目:“怎么搞的?老师提醒你
少回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班上的学生举手的少了,很多甚至知道答案也不举手,尽管我一再强调:“说错了,不要紧的!”可学生依
然没了昔日的热情。
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许是我挑剔的眼光,
让他们没了自信;我呵斥的嘴巴,使他们丧失了激情。
在一个一味追
求完美,一味挑刺的老师面前,孩子们那颗敏感的心变得诚惶诚恐。
以至那天合唱比赛结束时,我们班长讨好的过来问:“老师,我们
没演砸吧?”那份紧张与担心,本是他们这个年
龄所不该有的!
而我,有什么资格去妒忌人家班上学生的活跃与大方呢?刘老师
性格温和,我很少看见她把学生带进办公室河东狮吼,而我,“大吵”三六九,“小吵”天
天有。
这,就说明我严格要求学生吗?
不,不是!我是在挑刺儿!学生们毕竟都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好动,不容易管住自己,容易出错儿,我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我为什么老
盯住他们的缺点,甚至拿放大镜放大他们的缺点呢?我为什么不能转
变视角,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呢?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生活和
情感体验,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
体验,在课堂上他们应该兴高采烈的、其乐融融的,在几年乃至十
几年的学校生活,应该成为他们的美好回忆而不是梦魇的过去。
关注他们,就要学会赏识他们。
“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其对自己充满信心。
一个被人欣赏
的孩子,当他因为别人的欣赏而感动时,他就会主动发现自己的缺点,努力使别人更欣赏他。
生活因为欣赏而美好,生命因为欣赏而
感动,孩子因为欣赏而更优秀!
便一再的拷问:“是你写的吗?”如果我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
寓批评于幽默,我想效果会胜于耳提面命、疾言厉色。
我反思,我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