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读书报告报告题目《白鹿原》人物塑造及情节表现手法的分析班级电商1403 阅读小组成员:阅读书名及作者《白鹿原》陈忠实著 2014年12 月10日《白鹿原》最早出版于1993年6月,自出版以来畅销海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我对这本书的了解最早是因为作家陈忠实凭借它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这本书现已被改变成了话剧、电影、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由清末到民国了发生在陕西关中平原上长达半个世纪的变迁,可谓是一部壮丽的史诗。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这是《白鹿原》开篇章前的第一句话。
在白鹿原上有一个仁义白鹿村,住着‘白’‘鹿’两姓同族的人。
族长白嘉轩娶的六个女人都死了,直到他从鹿子霖那里买下一块白鹿出现过的地并把父亲的坟牵到上面后,他的厄运才结束。
第七房女人仙草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他也通过种鸦片变得更加有钱,身为族长的他随后带领族人重修了祠堂并建起了村里的学校。
他不但让自己的孩子孝文、孝武去上学,还让自家的长工鹿三的孩子黑娃也去上学。
随后从城里回来的中医冷先生带来了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统治被推翻的消息。
白鹿原上也建立起了保障所,由鹿子霖担任乡约。
但新政府收的税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白嘉轩便组织白鹿原上的农民发动交农运动,中间出了很多岔子,但交农事件最终取得了成功。
白嘉轩的族长地位也受到大家的尊重。
女儿白灵到了城里读书,两个儿子辍学回家务农。
黑娃到了原下当长工最后与主家小妾田小娥通奸,两人被赶回了白鹿原,父亲鹿三不让他进家门他只好买了孔破窑洞和田小娥安家。
接着军阀混战国民革命爆发,白嘉轩不放心城里的女儿白灵便到城里看她,发现她和鹿子霖的儿子鹿兆海在一起并加入了国民党。
白鹿原上的黑娃,鹿兆鹏等人加入了共产党。
在白鹿原上掀起了一场风搅雪。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导致国共合作破裂。
白灵改投了共产党,与鹿兆海分道扬镳。
黑娃当上了土匪,最后被田福贤捉住。
白鹿原上发生了饥荒,白孝文在分家后吃喝嫖赌沦落为乞丐。
鹿三认为一切都是因田小娥而起,把她杀了。
白灵和鹿兆鹏发生了感情并怀孕,但在肃清运动中白灵被害。
白鹿原上又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
鹿三的女人因瘟疫而死,鹿三也被田小娥的魂附了身。
族长白嘉轩不惜埋掉自家的风水,在田小娥住过的窑上修了座镇妖塔,瘟疫终于停歇。
白孝文得到父亲的谅解回到原上。
渐渐的走上了人生的正轨。
黑娃,鹿三相继死去。
鹿子霖变成了痴呆。
只有白嘉轩一家还过的顺利。
白嘉轩明白了这是当年与鹿子霖换地的结果。
他对鹿子霖说:“子霖,我对不住你。
我一辈子就做下这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我来生再世给你还债补心。
”对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白嘉轩,行事光明磊落,怀仁义之心,好面子,是白鹿原有影响力的人物。
鹿子霖,精明强干,争强好胜,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最后,变成痴呆,生不如死,毫无尊严的死去。
鹿三,一个封建思想的守护者,把宗法礼仪看得至高无上。
当黑娃把田小娥领回来时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与愤恨。
黑娃,在封建礼教与现实之间挣扎,最终成为了激进的革命分子。
田小娥,属于姿色中上,郭举人,黑娃,鹿子霖,白孝文,这几个男人都喜欢的女人。
黑娃和白孝文虽都真心对她,也都在关键时刻离她而去。
田小娥是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正是她的一系列举动改变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是反抗封建礼教与旧势力做斗争的代表人物。
白灵,幼时顽劣异常,却极聪慧,以她姑父朱先生看来,白灵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子,习文可安邦定国,习武则可能统领千军万马。
白灵性子又刚烈,与她类似的是鹿兆海,满腔热血誓死报国抵御外侮,没死与敌人之手,却死于红军的枪弹之下。
对小说情节构建的分析:小说情节都是由矛盾推动的。
《白鹿原》的前五章描写了白鹿原社会群体的常态,从娶妻生子、土地种植一直写到翻修祠堂建学校,整个白鹿原过着平凡普通的封建生活。
从第六章开始,作家就开始建立矛盾推动情节发展。
第一个冲突是改朝换代封建与反封建的矛盾。
白嘉轩说:“没有皇帝了,往后的日子咋过呢?”朱先生他拟定了一份《乡约》,似乎有了群体规范就可以保证稳态。
然而,这《乡约》却约不住外部社会,于是便爆发了“交农事件”。
“交农”虽说是群体对外界社会的抗争,但却是封建与反封建之间的矛盾。
事件过后,主要是新的一代在新的形势下成长,兆鹏、兆海、孝文、黑娃、白灵都在与外部社会接触中进一步社会化。
从第十一章开始,作家设置了第二个矛盾:白腿乌鸦兵与白鹿原众人之间的矛盾。
在围城事件中,白鹿原社会群体尽管仍作为一体来同外界社会抗争,然而,已经从个人的不同斗争方式上预示了群体的分化。
接着是第三个矛盾:农民运动及国共分裂的矛盾。
至此,群体已分化出三种势力:国民党、共产党与土匪。
白嘉轩作为族长尽管还在维持着群体的稳定,但已经失去了控制。
接着是第四个矛盾:自然与人的矛盾。
从第十八章到第二十八章是小说的高潮,饥荒和瘟疫的爆发,让已经完全成熟了的年轻一代以各自的方式改变着自己与群体的命运。
自然灾害过后紧接着又转向了第五个矛盾抗日战争的矛盾。
这个阶段比较简略只写了朱先生弃文从武和鹿兆海的死。
第六个矛盾是解放战争。
这是结尾阶段决定整个民族命运的大决战也决定了白鹿原社会群体的命运,每个人物都走向自己的归宿。
结局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朱先生的死,黑娃的死,鹿子霖的疯,白嘉轩的残,以及鹿兆鹏的下落不明。
为整个事件划上了悲惨的句号。
《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
它的现实主义与以前的现实主义题材不同之处在于,以前的现实主义,过分突出政治色彩,表现出的人物特征过于两极分化坏人一无是处,好人没有任何瑕疵。
显然这样的描写是不真实的,很难与读者得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
《白鹿原》成功地避免了这个问题,它的人物塑造既突出了个体的鲜明特征又适当的表现出人性的复杂。
这样的人物更加有血有肉贴近生活与现实,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更好的还原了人物的具体形象。
但是,《白鹿原》的现实主义又不同于曾流行一时的“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强调“零度写作”,“纯粹客观地对生活本态进行还原”,展现现实的“原生态”,将“原色原汁原味”和盘托出,达到了“毛茸茸”的程度(见王干《近期小说的后现实主义倾向》)。
《白鹿原》虽然没去图解历史,注重原生态的生活和细节真实,但它并不是纯粹客观地还原生活,而是力图通过各种势力在原上的冲突和发展,揭示出传统文化的命运走向。
陈忠实也并没有坚持“零度情感”,而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做了深刻的思考。
在具体的创作中,作家对传统表现形式与现代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与融合。
从白嘉轩父亲及娶过的六个妻子的死,到他买下白鹿出现过的土地后境遇的改变;从鹿三杀死田小娥后被鬼魂缠身和白鹿原上瘟疫的爆发到镇妖塔建起后症结的解除。
都体现出强烈的魔幻色彩而使情节愈显曲折,突出了人物命运的不可臆测。
揭示了人性的悲剧、人生的苦难。
同时,这种手法还给所叙述的历史带来一种不可预知的神秘性,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仿佛冥冥中有一只巨大的手掌握着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发展。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人生命运不可琢磨世事发展与人生态度关系的探索和理解。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我想作者把它放在第一句是因为白鹿原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它本身所拥有的价值,就在于把中国传统中的笼统而含糊的维系民族生生不息的元素融合了进去。
这种元素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小说就是它的一个依附,间接的表现出了精髓。
可意会不可言传,可神通不可语达。
篇二:白鹿原读书报告《白鹿原》读书报告《白鹿原》是我看过的印象很深的第一本小说,印象深的一大原因就是那错综复杂的关系,涉及众多的人物,看得我有些乱。
但是这本不如《百年孤独》的复杂。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里面描述的事件引发了我诸多思考和带给我的震惊。
以前经常从头开始说,这次就从后往前说吧。
当看到结局的时候,我真的不相信这就是结局了,也可能是以前看的小说都会对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个交代。
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根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亘古不变的大众的认知,让那些狡猾、阴险的人得到报应,遭人唾弃,而那些勇敢善良的人声名远扬,被别人记住。
但也可能是我不能理解作品更深刻的内涵,对于作品的一些主角,作者并没有那样写,而是让立场不坚定、背叛家人朋友、恩将仇报、贪图权势金钱的白孝文得到了人们的敬重。
白孝文这个人从小就接受着父亲、家族严格古板的传统,为人正直,很有父亲白嘉轩的风范。
但由于自控能力差、禁不住美色诱惑,从此一步步陷入人生最低谷,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了人情冷暖,走过了生死关卡,到后来才变得那样狡猾和狠毒。
对于这样的结局,白孝文这样的人得到了党的赏识和重用,黑娃这个迷途知返、钻研学术的人被杀害,鹿兆鹏这个信念坚定、一心为当服务的在共产党中有一定地位的人不知所踪或者高高在上,远离人民大众的生活,白嘉轩这个顽固的封建礼教者选择沉默,淡出故事的重点,是不是在暗示在这片土地上,未来事情的发展?当然,社会的发展势不可挡,它能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个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不能阻止的,我们现在做的这些都势在必行。
但是,在发展了这么多之后,在人们的生活这么丰富之后,我们是否还有那片白鹿原上的幸福和满足,是否还有那样一片人们生活的净土?空气污染、食品污染,没有住处、没有工作、没有时间,医生不好好看病、老师不好好教课,有多少人在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过程,无论多长,总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在这个平衡中,环境是适合人们生存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人们是幸福的。
我很期盼,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
篇三:《白鹿原》读书报告《白鹿原》读后感当我把这部55万字的长篇巨著合上的时候。
图书馆又是一片空荡。
文皆有其气,没有气的书是死书,白鹿原的气是温润的,如同土的气息,厚重温和,在不慌不忙不温不火中滋养成长。
白鹿原的气也是激昂的,一如黑夜中的咏叹,低沉平缓,却掩盖不住内心的震颤,内心的呐喊。
小说讲述的是生活在白鹿原上的白、鹿两大家族之间的悲欢离合。
由于两个家族的治家格言不同,导致两个家族走向了两个不同的结果。
两个家族同属一个族系,又是原上两个势力强大,纷争抗衡的两个个体。
两个家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是密不可分。
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白嘉轩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同时又心思缜密,处事大度的同时又能谋会算,重视孝道的同时又有原则,做事只讲仁义不讲亲疏的人。
他在乱世中竭力维护白家及全族利益,不畏土匪、不畏鬼怪、绝不向命运低头。
但他身上的缺点也非常明显,虽然口上讲仁义,但凡事只为自家考虑,对他的对头鹿子霖则采取姑息养奸的态度,表面上二人和和气气,却暗地较量,导致了鹿子霖一错再错,走向毁灭,甚至连他亲生儿子孝文的悲剧结局,都负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