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就业形势》PPT课件
4、不唯单位性质观念。就是要树立不管事业企业、不分内资外资、 不论公有民营等单位性质,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工作都要积极努力去 争取去干。
5、自立自强观念。就是在择业时不“等”、不“靠”、不“要”, 一定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和积极主动、努力争取,通过自己的能 力本事去获得一份好的工作。
.
15
(五)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四个面向”
只有极少部分经济实力强劲或带有垄断性质的大型企业将本次金 融危机视为机遇,还在引进和储备人才。大部分苦苦支撑的企业 今年早已关闭进人的大门。
就四川省而言:省内今年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人数在130140万人之间,但全省各城镇每年只能新提供70万左右个就业岗 位,供求缺口达60-70万。
.
3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供求形势分析 1、历年大学毕业生总数、未就业毕业生总数(见下表)。
.
6
三、2009届大学毕业生必须端正的就业态度
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苦练内功、积极准备,全面了解、主动 出击,坚定信心、坚忍不拔,看到希望、奋斗到底”的就业态 度。 (一)苦练内功、积极准备
苦练内功:就是经过在大学期间的勤学苦练,我们的大学生毕业 时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较强的 能力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这是进入就业市场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每个大学生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
.
13
(三)大学毕业生常见的错误择业观念
1、好高骛远型。不求实际,就业定位偏高,从心理分析上属于 “狂妄自大型”。
2、追求热门型。头脑不清醒,对自己的就业没有进行科学分析和 规划,就像无头苍蝇一般地乱撞,其实质就是自己对就业迷茫和头 脑一片空白的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偏好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型。求稳定,但在自身是否“适应” 上可能缺乏科学的分析,往往认死理,从而丧失很多其它就业机会。
3、对环境需求和自身优势和特长的契合点的意识。就是要努力 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 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但“适合的”才是最美好的, 找到个人内外需求的契合点则显得尤为关键。
当今大学生务必树立强烈的关于就业“卖方市场”的意 识。要意识到“人才市场”的商品(大学生)已经“过 剩”,交易成功的主动权在买方(用人单位),就业 “双向选择”的实质就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
.
2
3、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
超过50%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倒闭和大面积缩减规模(呈愈演愈烈 之势),中国现在的就业能力已由外向型企业向满足和扩大内 需型企业转移(接纳能力有限)。
因部分企业的倒闭和裁员,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已由08年年初的 “民工荒”演变为今天的“失业潮”。仅四川 770余万农民工现在就有近80万因失去工作而不得不返乡。
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 张小建曾形容:2006年为全国大学生“就业的寒流”;2007年为大 学生“就业的冬天”;2008年无疑是大学生“就业的雪灾”。 那么,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又用什么来形容呢?是地震,还是海 啸??
.
5
二、2009届大学毕业生应该树立的就业意识
坚忍不拔:就是说在就业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 有耐心,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要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决心和 勇气。什么时候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
8
(四)看到希望、奋斗到底
看到希望:主要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以积极的心态, 努力探询希望的曙光,特别是在听用人单位说话的时候一定 要把握住“言下之意”和“弦外之音”,千万不要被“表象” 和“形式”迷惑,进而丧失就业机会。
外国语学院大四年级 就业教育及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之一
当前就业形势及毕业生 就业意识、就业态度和就业定位
.
1
一、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世界性的“金融海啸”大背景下,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1、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就业的关系需要明白的两个问题。
就我国经济规模和经济形势而言,GDP每增加0.1%,相应会增加 就业岗位100万个。
.
4
2、从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发展趋势和国际金融危机演变趋势 看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从毕业大学生数量上看,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才会达 到“峰值”(758万人),今后几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将 “有增无减”。
——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演变趋势看,大有从现在的金融危机演变 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从美国次贷危机到现在全球性金融危机 再到最后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今后几年就业岗位将“有减无增”。
积极准备:主要是指进入实质性就业阶段后,我们大学生的就业 准备。它包括认清形势、解剖自己,确定就业意向和就业定位, 撰写自己的求职自荐书,培养训练自己的就业能力等(笔试、面 试技巧等)。
.
7
(二)全面了解、主动出击
全面了解:主要是指了解就业形势和了解就业信息。特别是大 学生一定要全面、详细地了解各级各类就业信息,从中进行筛 选和过滤,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9
四、2009届毕业生就业定位
总体而言:当今大学生就业定位应该“靠低”。
关于大学毕业生成长的社会角色定位:是社会精英还是大众人? 是绅士还是劳动者?
对中国高等教育目标,特别是对本科教育“培养建设社会主义 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辩证理解!
(一)了解大学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的基本特征
1、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受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学历较高, 在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4、偏好大城市型。求好的工作环境和高的收入,但是大城市要求 一般都高,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本事呆下去,是个人应该认真 思考的问题。
5、偏好一劳永逸型。这种毕业生犯了严重的认识上的错误,严格说 来都是不具有挑战性和开拓创新能力的人。
6、墨守成规型。这是当代大学生有为要防止的一种择业观念,21世 纪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和富于发展变化的世纪,每个大学生都 必须树立“变化”的基本观念。
.
11
3、从政:主要通过招考“选调生” 和“公务员”等途经实现从 政目标。但是历年来选调生和公务员招考都是“僧多粥少”的局 面,有的岗位考试报名和录用比例高达100:1甚至更高。
4、进事业单位:分有用人权和没用人权两种事业单位,但是现 在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因“供大于求”的影响,其学历、能力以 及综合素质要求也比较高,竞争比较激烈。
高学历者应成为创业的主体,才能更好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 目标和战略(存在能力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足不足的问题)。
7、留学、考取研究生:这是很大一部分高校本科毕业生为了避开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选择。我们大力提倡同 学们走留学、考研之路,认为选择留学、考研的同学应该努力拼搏, 争取成功!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1、进高校:本科生进高校已经几乎没有可能,除非极少部分高校 通过“人事代理”方式招聘部分本科毕业生从事非教学岗位(实 验室、辅导员或一般行政人员)的工作。
2、进中小学:这是我校师范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但是随着城 镇基础教育师资的逐渐饱和,其中小学吸纳高校师范毕业生的能 力已经有限;现师资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学,国家也在通过 “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计划”等措施,引导高校 师范毕业生面向农村和基层就业。
主动出击:就是说大学生在全面、详细了解、筛选和过滤就业 信息后,一定要针对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主动投递自己的自 荐书(简历),努力争取参加笔试、面试以及其他考核等等。
(三)坚定信心、坚忍不拔
坚定信心:就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在同所谓名牌、老 牌院校毕业生同场竞技时,要有自信,要坚信“是金子终究是 放光的” 。
1、对就业环境的意识。就是要意识到今年乃至今后几年我国严 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一个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对个人能力的需求, 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自身的就业能力。
2、对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的意识。就是要认真解剖和分析自己, 认识到自己进入就业市场能够战胜他人的筹码,明白自己“想干 什么同时自己又能干什么”。做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2、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职业取向是考虑职业自身发展,和今后的 长远发展机会。
3、不同学历、专业、性别影响就业。学历高的需求大于学历低的, 理工科需求大于文科,男生需求大于女生等。
.
10
4、缺少就业能力和工作经验。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不足,没 有工作经验,是大学毕业生显著的特点。
5、就业预期非理性化。一是就业单位选择预期与人才市场实际需 求有较大差异;二是对主观预期的收入水平高于实际市场价值。
.
12
6、自主创业:这是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并给与大力支持的大学毕 业生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但众所周知,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生 都能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
2007年9月1日前就业的351万大学生中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 1.3万人左右,占已就业毕业生的0.4%左右;2006年中职就业 生中10%是自谋职业。
当前大中专毕业生普遍存在“创业意识低,技能差”的问题。
年度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毕业生总数 (万人)
145 212 280 338 413 495 559 611
累计未就业毕业生总数 (万人) 50 70 150 300 410 520 730 ----
02—09毕业生总 数(万人)
3053
2009年将有超过1300万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
奋斗到底:就是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只要没有被用人单 位坚定地回绝,只要还有希望,我们都要通过各种方式努力 争取,直到用人单位明确告诉“不行”、“不可能”、“不 要”的时候,我们才有理由偃旗息鼓。
总之,大学生在就业时一定要积极,不要消极; 要主动,不要被动;要进攻,不要防御;要有信 心,不要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