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2 国家和区域
综合研究区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居环 境等,力图找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3 城市 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抓住整体性。
4 社区(邻里) 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中间层。
5 建筑 为“遮风雨”而建造的庇护所。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五个统筹”的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储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个统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五个统筹”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 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 导原则。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我们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 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 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五大层次:
——全球 ——国家和区域 ——城市 ——社区(邻里) ——建筑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1 全球
研究人居环境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特 别要把眼光放在直接影响全球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如考虑 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抓住重点问题,寻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市
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三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及共同研究如科学地进
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共同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
图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2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从学科组织上看,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
统,它是由多个学科组成的学科群,目前,其构建尚
处于起步阶段。从人居环境不同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学
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分为15
个单元:
人体——房间——住所——住宅组团——小型邻里—
—邻里——小城镇——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
小型城市连绵区——城市连绵区——小型城市洲——城市
洲——普世城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在15各聚居单元中,除规模较小的几个单元外,其他各单 元无论在人口规模上,还是土地面积上。大致都呈 1:7 的 比例关系,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从事环境艺术的创造,以及共同从事历史与自然地区的
保护与重建等等。
但是在不同情况下,也各有侧重点和扩展方向,
即在尺度上方法上专业内容上技术方面各有不同点。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总之,强调“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
其目的主要在于:
第一,提醒人们正确处理“人——建筑——城市—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 “五个统筹”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 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5 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文化观
在经济技术发展的同时,强调文化的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
我们应当: ——发挥各地区建筑文化的独创性 ——科学追求与艺术创造相结合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以上五点,生态观 经济观 科技观 社会观
4 居住系统
建筑:只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的所有构筑物 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 社区设施 城市中心等,人类系统、社 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5 支撑系统
支撑网络:指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其服务 于聚落并将聚落连为整体,如道路供水系统通讯设 备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 务设施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 质环境规划等。
2 外围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
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促使我们要自觉地不断从有 关学科吸取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在学科渗透中发展 生长,推进人居环境科学的繁荣。
以近代城市规划为例,西方学者Branch就不同时 期城市规划外围科学地融入和发展进行研究,出现下 列现象:P79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 人类系统
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 人类系统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有关机 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3 社会系统
社会:指人类相互交往的体系 社会系统主要指公共管理和法律 社会关系 人口趋势 文化特 征、社会分化、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
科核心和学科体系,就人居环境的物质建设规划实际
来说,则可作如下考虑: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1 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 构成人 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产业”
建筑——广义建筑学 地景——landscape architecture 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 的中介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 生影响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1 可持续发展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环境为 主题的会议。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为此,我们这样定义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 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连贯一切 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 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 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结合,他的研究对象 是人居环境。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上述诸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协调一 致,达到共同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生活的需要,创建美好的生 活环境,就此而言,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具有 重要的意义。
第一,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第二,城乡协调发展; 第三,居住于所在环境结合起来。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借鉴道氏“人类聚居学”,用系统的观念,从分 解开始,对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社会系统 ——居住系统 ——支撑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1 自然系统
自然:指整体自然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 自然系统侧重于与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行原 理及理论和实践分析。
—自然”的关系;
第二,以便将对良好的人居环境的追求落实到物质
的建设上,以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第三,正由于有关人居环境的各个学科各个方面的
研究必须落实在物质建设及空间布局上,因此,“建
筑——地景——城市规划”理所当然地处于核心的位置。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保持生活方式多样化 ——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同时融汇多层次技术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4 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 社会观
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幸福。 我们应该:
——在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中,重视对人的关怀 ——发扬一社会和谐为目的的人本主义精神 ——推动“人人拥有适宜的住房”的贯彻与实施 ——为不同人群准备各种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室内外 生活游憩空间 ——重视社会发展 ——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
道氏还将15个单元化分为三大层次:
——从个人到邻里为第一层次,是小规模的人类聚居 ——从城镇到大城市为第二层次,是中等规模的人类聚居 ——后五个单元为第三层次,是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世界人居中心对这15个不同等级的划分对应了7种不同 的城市发展状态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
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所以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以下几方面作为最
基本的前提:
1 正视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意识,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 战略——生态观
推动更为广泛的生态教育,提高对问题的危机意识,在规划中 增加生态问题研究的分量,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规划质 量。
要求做到: ——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强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整体协调 ——加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协调,维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完整 性 ——促进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形成土地利用的空间体系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划机制与管理机制 ——提倡生态建筑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