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样本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样本


前言
一、工程概况
***单位自1984年建成以来, 为****事业的发展, 为****市做出了很大贡献。

特色、技术力量显著, 有过辉煌时期, 进入九十年代后, 由于设施落伍, 居发迁移等原因制约了发展, 发展缓慢。

为根除制约****市**院发展的顽疾, 彻底改进自身的条件, 迁建***单位是十分必要的。

***单位新建工程位于***以西, ***以北, 临近城市***街, 交通便捷, 生态景观良好, 周边地势较为平坦, 毗邻****, 基础设施较为优越。

该地块位于***区中心, 满足医疗的服务范围。

新建***单位为****, 占地面积: ***m2,基地面积***m2,建设规模*** m2, 其地上***m2,地下***m2, 容积率0.5, 覆盖率0.14, 绿地率38%, 项目总投资****万元。

二、目的任务
1、任务由来:
****院受****的委托, ***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评估工作依据:
在工程建设选址阶段, 必须对工程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其目的是为工程场地的最后选定及征用建设用地的宏观决策提供地质灾害防治科学依据, 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损失程度。

***单位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是在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充分分析并结合评估区前人先后开展的区域地质研究、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以及水文地质勘察等
研究成果, 对区内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是本次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主要基础依据。

法律法规依据如下: ( 1) 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11月24日) ;
( 2)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69号文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 3月25日) ;
( 3) 省土地局、省地勘局地发[1999]56号文件《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

( 4) ****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 1999年9月) 。

( 5) 国土资发[]162号文件之附件《关于印发****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及技术要求的通知》。

( 6) 本项目委托书。

****院受****的委托, 对***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其主要任务如下:
( 1) 搜集以往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气象水文等方面的资料, 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初步确定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及易发的区、段、点。

( 2) 查明拟建场地地质环境基本特征;
( 3) 对拟建场地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调查, 查明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律、稳定状态、危险程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而且进一步分析其形成机制及演化规律;
( 4) 依据工程特点在实际勘查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 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
( 5) 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对土地适宜性做出评价;
( 6) 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及建议。

三、工作方法、进程、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院(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单位、证书编号: 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号)
接受****的委托后, 成立了***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项目组, 随即展开工作。

项目科研技术人员严格执行国土资发[]162号文件之附件《关于印发****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及技术要求的通知》, 从新建工程建设地区地质环境的具体实际出发, 针对工程建设的特点, 以工程安全为核心, 查明对建设工程相关设施构成危害的各种地质灾害, 对评估区进行系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本次***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遵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作。

1、工作方法
本次评估工作在充分收集成果资料的基础上, 对工程场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野外地质灾害调查, 着重调查了工程建设场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岩土体特征、河流发育情况、植被发育状况及人类工程活动现状。

( 1) 充分搜集、利用区内已有地质资料及初步可行性研究资料, 经过现场踏勘, 初步确定地质灾害评估区范围、级别和调查区范围;
( 2) 在调查区内开展详细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
( 3) 对上述成果综合整理、系统分析研究后, 进行拟建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估, 做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
( 4) 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在野外调查与评估过程中运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系统( MAPGIS) 及数码摄像等新技术、新方法, 取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室内报告编制阶段的数据整理、资料统计、计算、图件编制和复制等工作采用计算机技术, 以提高成果的精度和确保图件的质量。

2、工作进程及完成的工作量
9月11日接受项目委托;
9月12日资料收集、整理、野外调查的设计编写;
9月12日野外专项地质灾害调查;
9月13日-9月14日综合研究分析、报告编写、图件编制。

见图0-1 工作程序框图。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0-2。

实物工作量表
图0-1 工作程序框图
3、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 技术人员对评估区的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 编写了项目设计, 依项目工作设计开展评估工作。

充分收集、分析了工程地区的地质及相关资料, 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全面地对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环境背景与地质灾害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 取得的资料全面、翔实、可信。

《***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本次评估工作提供了现场基础资料。

评估报告在地质灾害现状评估的基础上, 进行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地质灾害综合评估, 评估工作符合实际。

本次评估工作资料收集全面、野外工作扎实、评估报告内容丰富, 基本阐明了工程地区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隐患的类型分布与发育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危害情况, 并分区划分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等级, 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符合国土资发[]162号文件之附件《关于印发****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及技术要求的通知》的要求。

本次工作的****市为中国***生产基地, 曾做过大量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本次工作搜集到的部分前人完成的水、工、环地质资料成果如下:
( 1) ****院等单位提交的《****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比例尺: 1: 500000;
( 2) 1985年****省***地质大队、 ***省地矿局****地质大队、 **省地矿局****地质大队、 ****工程地质中心共同编写了1/100万《***经济区工程地质说明书》等五种说明书及相应的图件;
( 3) 1986年****省地矿局***地质大队及***省地矿局***工程地质大队合编了1/50万《****平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报告》及相关图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