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装饰画》教案教学内容

公开课《装饰画》教案教学内容

公开课《装饰画》教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装饰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体验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和装
饰性的色彩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2.体验装饰画强烈的艺术美感,抒发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感受艺术创作的
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装饰画的基本特点和概括、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方法。

2.难点:能运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和装饰性的色彩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
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提问:请你听一听这首乐曲,它仿佛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
欣赏名作
在一位画家的心中,西双版纳是片神奇的土地,这里阳光明媚,树木繁茂,色彩丰富而绚丽,处处充满生机,震撼着他的心灵。

现在,让他的画带我们一起走进西双版纳吧。

欣赏丁绍光创作的装饰画作品。

播放课件,引出课题:装饰画。

介绍现代重彩画家丁绍光。

教师出示丁绍光的《西双版纳风情》图片。

提问:你能在画中找到哪些生活中的形象?
欣赏丁绍光的作品《乐园之梦》。

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内容?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整幅画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了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景色?
给你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装饰画与写实画不同,它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

板书:色彩和谐。

请你说一说画中人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丁绍光的作品表现中大胆地进行了夸张和变形,让人非常钦佩,原因有两点:其一,他提倡的变形符合人物的解剖原理;其二,他的变形变得美,纤细的手臂及特长的颈部等都能让人有美得享受。

板书:夸张、变形。

课件播放丁绍光的作品《人权之光》《母子》《梦》,进一步感受作品中人物夸张、变形的特点。

画中的植物与生活中的植物有什么不同?板书:线条疏密对比。

教师总结:在装饰画作品中,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运用丰富的线条进行疏密对比,也会产生装饰美感。

在丁绍光的作品里常能看到白鹤的身影。

看着这些不同作品中的鹤,它们各自侧重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板书: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每人一张答题卡,根据答题卡中的提
示进行实践活动。

)一、二组:每张答题卡上有三幅描绘鸡、蛇、猴的装饰画。

动物的轮廓是用什么的方法来表现的,身上花纹用什么和什么来装饰。

三、四组:每张答题卡上有一张学生的生活照片。

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小组人物的哪些地方可以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请你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概括出人物的轮廓线。

五六组:每张答题卡上有一幅只画植物轮廓的线条画。

请你为下面的植物添上花纹和颜色,使画面具有装饰性。

欣赏书中的五幅学生作品。

问: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作品使用了什么材料?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艺术家的装饰画作品。

教师播放儿童装饰画作品。

艺术实践:
选择你喜欢的材料创作一幅装饰画。

教师为学生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素描纸和彩纸、刮画纸、纸盘。

请你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和装饰性色彩进行创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以及不同用具的使用,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展示评价:
谁的作品更有装饰性?说一说为什么?谁的作品表现技法及色彩效果有特点?你在他人的作品中看到夸张、变形及线条、色彩的运用了吗?在哪副作品中体现得最突出?
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是怎样构思的?是怎么表现的?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具体评价。

拓展延伸:欣赏一组抽象装饰画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