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
我国的心理工作者却非常少, 大约每20-30万人才有一名心理医生。
美国、欧洲等国家是 3000-5000人中就有一名心理医 生。
寻求心理咨询治疗的人也很少。
原 因
心理咨询治疗的历史比较短 中国人特有的个性特点:(家丑不可外扬) (不 敢进心治室) 把精神病与心理病混为一谈 把心理治疗与政治思想工作混为一谈
1.普遍性干预 (universal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2.选择性预防干预 (selective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3.指导性预防干预 (indicate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3)心理治疗
(精神治疗, psychotherapy ):以医学 心理学的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 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技术改善病人 心理条件,消除心身症状,调整个体与环境 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 行为方式,从而减轻痛苦和提高治疗效果之 目的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人们不知道心理障碍也是疾病,也不知道可以治 疗,或不知找谁治疗。
对心理治疗抱有不恰当的倾向一是夸大作用、二 是缩小作用(不打针、收费) 心理治疗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心理治疗的
心理治疗的种类:
按对心理治疗的理解分:
广义:院风、院容、良好的医患关系。
狭义:经过训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依据心理
(一) 综合性医院有关病人 1、急性疾病的病人(精神支持、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水平) 2、慢性疾病的病人(集体、支持治疗) 3、心身疾病的病人(直接针对病理过程采取心理矫正)
(二)精神科及相关的病人
(三)各类行为问题 (性行为障碍、肥胖、烟酒瘾、口吃等) (四) 社会适应不良 (自卑、自责、攻击、失眠等)
心理治疗的现状
全世界至少有 4 亿人遭受精神和心理疾病的折磨,而且得病 人数呈继续增加的趋势。 我国80年代神经症的患病率为2.21%。 我国90年代神经症的患病率为3.5%。 国家教委统计我国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患 病率达到2.3%。中 小学生达到1.3~ 3.5%。
在我国和全世界非自然死亡的青年人中,自杀要占第三位。
心理干预
第一节 总论 一、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的基本概念 心理干预的定义: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是运用心理 的原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 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向预 定目标变化的过程。
健康促进 •干预面向 普通人群
预防性干预 •干预针对 高险人群
2、问题的针对性:各种心理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适应症,有针 对性地选择一种和几种治疗方法。 3、治疗的计划性:心理治疗之前应收集病人的各种资料,设计 治疗程序(手段、时间、作业、疗程、目标),保存资料。 4、手段的综合性: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
5、严格的保密性:病人的隐私,维护心理治疗本身的声誉和权 威性。
心理治疗 •干预针对那 些已出现心
•目标是促
进心理健
•目标是减
少发生心理
理障碍的个
体
康和幸福
感
障碍的危险
性
•目标是减轻
障碍
针对不同群体实行的不同的干预措施
(1)健康促进与预防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在普通人 群中建立适应良好的行为、思想和生活方式,也称 为一级干预。 一级干预 二级干预 三级干预 针对普通人群 针对高危人群 针对问题和障碍 健康促进 预防干预 心理治疗
6、方法的灵活性:注意各种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经济地位等 对治疗过程的影响。 7、立场的中立性:不能替病人做出任何选择作出决定。
8、亲友的回避性:涉及个人隐私,回避亲友和熟人。
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1.问题判别
2.测量与功能分析
3.选择和使用相应的治疗技术
4.治疗过程中的评价 5.治疗结果的评价 5.维持疗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理治疗的基本目标
症状减轻或缓解
行为或态度改变
人格的重塑或改变
心理治疗的的性质:
☛自主性(心理治疗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的 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习性(通过帮助使病人改变以往错误认知结构建 立新的观念) ☛实效性(实事求是、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治疗 要收到效果)
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
诊断,对病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治疗。 按治疗范围分: 家庭治疗:对家庭所有成员治疗,使相互心理相容。 社会治疗:教育,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按病人意识状态分:觉醒治疗和催眠治疗
按治疗对象分: 个别治疗:了解特殊矛盾,触及隐私,加以分析、 理解、诱导、劝说或支持-------解除痛苦。利用技术 矫正行为、重建行为。 集体治疗:集体讲解知识,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使个体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无论什么人,只要在心理方面出现了障碍,尤其在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创伤、意外事故的情况时, 都应求助心理医生。
心理治疗的原则
1、关系的和谐性: 心理治疗的人际关系不同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1)单向性:病人为主 (2)系统性:有计划、有针对性 (3)正式性:关系一旦确立,只能为病人服务
(4)时限性:解决完目前的心理问题,关系便结束
按心理治疗流派分: 精神分析理论 患者中心理论 格式塔理论和理发情绪理论 家庭理论 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
A.积极的心理健康 (positive mental health)
B.危险因素 易感的人格因素或环境因素 (risk factor) C.保护因素 与危险因素相反。不易发生某种心 (risk factor) 理障碍的人格因素、行为方式或环
境因素。
(2)预防性干预的方式 预防性干预(preventive intervention )是 指有针对性的采取降低危险因素和增强保护因素 的措施。
心理治疗适应症
所有人在一身中都会遇到心理问题。 特殊人群的特殊心理问题。 儿童期心理问题: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学习困难。 成年人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失眠 女性心理问题:更年期综合征、产后抑郁症、经前期紧张症等。 老年期心理问题:孤独、恐惧、自卑、多疑、忧郁、 失落等。 性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