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之债:指债的客体或者其构成因素为两项以上,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一进行履行的债。
2连带之债:债的主体一方为多数人,多数人一方的各个当事人之间存有连带关系的债。
3附随义务:指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基于合同的基本属性和诚实信用原则,为维护当事人利益的平衡,在个别情况下,要求当事人一方给付义务外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具有强制性。
类型可分为协助,保密,通知,说明等义务。
4不真正义务:权利人通常不得请求履行,违反它也不发生赔偿损失责任,仅使负担该义务的一方承受权利减损或丧失的不利益。
5后合同义务:合同关系消灭后,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负某种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从维护给付效果或协助对方处理合同终了的善后事务的义务。
6射幸合同:指合同的法律效果在缔约时不能确定的合同,只有待某种条件具备或某种法律事实突发时才是合同效果得以确定。
7有名合同:又称典型合同或模范合同,是指法律赋予其特定名称及具体规则的合同,有两种类型,合同法规定的十五类有名合同,与特别民事法律规定的有名合同。
有促进交易,减少交易成本;合理规范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弥补当事人法律知识的不足;通过有名合同中的强制性规范保障当事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秩序
8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故意或过时实施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而导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损失,过失者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9不安抗辩权: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另一方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
10加害履行:债务人的履行不仅存在瑕疵,且该瑕疵导致债权人遭受其他方面的财产损害或者人身损害。
11先期违约:旨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明确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违约行为。
12要约邀请:指希望他人想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1论合同自由原则在我国合同法中的体现
合同自由原则贯穿于合同法始终,在合同制度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合同自由原则的身影,具体体现在:
1)当事人有选择是否缔约的自由,即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原则上不得强制当事人缔结合同。
2)选择缔约当事人的自由。
3)在合同效力确认方面充分尊重了当事人的自由意思,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公权干预。
4)在合同内容的确认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自由,只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设定合同权利义务均可。
5)在合同订立方面采取合同形式自由主义。
6)解除方面体现合同自由原则。
7)在违约责任处理方面,
8)司法实践
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
1)构成要件
2)举证责任
3)免责条件
4)责任形式
5)赔偿损失的范围
6)对第三人的责任
论违约责任的相对性:
相对性是合同关系的基石,合同权利义务原则上之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由此决定合同不履行所产生的违约责任也只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股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决定了违约责任的相对性。
这表明:
1)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的情况下
2)合同以外的人
3)在涉及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中
4)由于第三人原因导致合同当事人违约的
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1)法身在合同订立阶段
2)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一句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
3)造成了另一方的损失
4)实施缔约过失行为的一方主观上有过错
5)过错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情势变更原则的使用条件
1)须有情势变更的事实
2)需情势变更发生在合同订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
3)需情势变更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
4)须情势变更是当事人不可预见的。
5)需情势变更使原合同继续履行将呈现显示公平的结果或者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我国合同法对格式合同的规制内容
1)立法规制:立法技术:从目前能够调整格式合同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来看,我国法律对格式合同的规制技术要是硬性规范为主,辅之以一定条件的概括规范和弹性规范。
2)格式条款订入消费者合同的规则:要约阶段明示主义原则,承诺阶段意思合致原则,格式条款顶入合同的消极条件——异常条款和与个别条款相抵触的条款的排除
3)格式条款的解释:通常理解解释原则;歧异不利提供者的解释原则。
法定抵销的条件
1)须当事人互负债务,互相债权
2)须双方的债权合法有效
3)需双方债务的给付种类相同
4)需双方债务均届清偿期
5)须是非为禁止抵销的债务
债权人撤销权的使用条件
客观:1)债权人对债务人必须享有和阿有效的债权
2)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不以到期为限
3)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有害于债权人债券的行为
主观:1)债务人的恶意:
2)第三人的恶意:
违约行为的特点:
1)违约行为的主体是合同关系中的当事人
2)违约行为是以有效的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
3)违约行为在性质上都违反了合同义务
4)违约行为在后果上都导致对合同债权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