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三点为论点:1.取熊胆的必要性(即熊胆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2.活熊取胆的相对优点(一定要说明这是目前最理想的取胆方法)3.活熊取胆技术在不断改进,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注意:应以宽容为中心,一切都是为了说明活熊取胆是可以宽容的对方可能观点:1.胆汁的药用成分可以化学合成(这一点应用我们的第一个论点直接反驳)2.胆汁被用作奢侈品(这一点要牢抓“可以宽容”)3.残忍,痛,感染(这一点可以用最新技术的改进来反驳,也可以以吃肉为例,只要对方不全是素食主义者)“活熊取胆”一词来自于最初的取胆方式,上世纪80年代,朝鲜人发明了活熊取胆的方法,将黑熊囚禁在铁笼里,用一根胶管插入熊的胆囊,随用随取。
这种管子最大的缺陷是容易引起伤口流脓感染,一旦感染,黑熊基本上就救不活了,于是它们被穿上“铁马甲”,以让爪子够不到伤口,这种取胆方式在我国属于违法行为。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有了无管引流的取胆技术,现在此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无管引流技术是利用熊自身组织通过小手术制造引流管道,采胆汁时,只要将软导管引入,胆汁即可在十几秒内自然流出。
不影响熊自然活动1996年,无管引流技术研究成功。
这项技术是利用熊自身组织通过小手术制造引流管道,采胆汁时,只要将软导管引入,胆汁即可在十几秒内自然流出。
手术的成功率达到100%。
采胆汁可在熊进食或卧休时进行,取胆熊无任何不适感,整个过程安全,自然。
2005年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的调查报告中说到“除吉林榆树地区外,其余的养殖场均具有熟练的取胆技术,能在黑熊没有感觉的情况下,1 min内顺利完成取胆”。
此技术应用对取胆熊繁殖没有影响。
同样的调查报告显示,“无管引流技术的广泛应用,繁殖熊和取胆熊无需严格区分,只需在母熊发情期为其选好配偶,如果受孕,再将母熊转移、隔离至繁殖区,最后在产房中生产、NSL。
这一繁殖模式现已在几个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完备的熊场中实施”,由此可以说,这一技术现已基本淘汰过去的有管引流技术。
熊胆入药已经有千年历史,一直被中医视为珍贵药材,最早文献见于唐代的“唐本草”。
其被列为“四大名贵”中药之首,素有“药中黄金”美誉。
《本草纲目》记载,熊胆有退热清心、平肝明目等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和大量临床应用证实熊胆粉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利胆、抑菌抗炎、去翳明目、解痉镇痛、镇静抗惊等作用,基于熊胆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和极小的毒副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肝胆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眼科疾病、妇、儿科疾病等诸多病症的治疗,特别是对肝胆方面疾病具有显著而独特的疗效。
熊胆粉主要成分有熊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牛磺酸、牛磺去氧胆酸,氨基酸、胆固醇、蛋白质、肽、脂肪酸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物质,同时还含有医学界仍未完全发现的元素,而人工合成的制剂只有单一的成分。
科学研究已证实,熊胆粉中的牛磺熊去氧胆酸是其它任何动植物成分都替代不了的;熊胆粉的药性是靠多元性和协同性作用,不是靠有一种成分的制剂或者几种成分的草药可以简单替代。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委员2012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医卫界小组讨论会结束后接受记者提问时指出,化学药品成分单一,作用机理容易弄清楚;中药不像化学药品,其成分非常复杂。
中医讲究君臣佐使,强调扶正祛邪,一种药物中既有扶正的,又有祛邪的,作用的靶点多,成分相应的就多。
研究中药的人工替代品难度很大。
中药传统名药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都是非常有效的药物,均含熊胆成分。
没有熊胆,其药效可能要打折扣。
天然熊胆与替代品之间疗效仍存在差异。
中药产业是一个资源依赖型产业,而动物药是我国中药发展的战略储备资源,其利用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未来走向。
只有做好在有效保护基础上的合理开发利用珍稀药用动物资源,才能保护野生珍稀动物物种的延续,保障中医药健康发展,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取胆汁(一)、下列情况的熊不得实施引流胆汁手术。
1、3岁龄以下;2、100公斤以下;3、病弱或肢体伤残;4、怀孕及哺乳期;5、其它不宜引流胆汁的熊。
(二)手术及护理:引流胆汁不得采用常流式或异物引流导管,须用熊自体组织作引流导管,取胆熊体不得加装任何附加装置。
引流手术须无菌操作,手术器具须严格消毒。
术后严格护理,设专人看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取胆量:每次引流胆汁以自然流出量为准,定时引流,每天最多引流3次,禁止人为吸取胆汁。
(四)取胆熊的护理:取胆熊要经常喂给牛奶、鸡蛋等高蛋白质饲料,辅以易消化的食物,补给多种微量元素等。
要严格控制喂给高脂肪食物。
喂食要定时定量,并根据情况,促进取胆熊运动。
也有人超越道德层面去思考活熊取胆的问题。
作家冯唐在微博上说,“有个涉及人性的问题是:为什么可以天天吃猪肉,但是不忍听黑熊被取胆汁?为什么可以勉强包容欺世盗名,但是看不下去指鹿为马?”反对活熊取胆的电视主持人胡紫薇当即在网上反驳了冯唐。
可是没过多久,她又开始反思自己,“一度为活熊取胆的事心里拧巴,下午逛菜市买起五花肉来却毫不手软。
人是很难做到知行合一吧。
相比反省自己的小德行来说,臧否别人要容易得多了。
”胡紫薇心里的拧巴是很真实的。
早在2000多年前,先圣孟子就有过同样的拧巴,“君子远庖厨”,是他解决对动物的慈悲之心和口腹之欲矛盾的权宜之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秦儒家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认为人和动物是并存的一体,而不是对立的。
但儒家在提倡对动物仁爱的前提下,也提出对动物要“杀伐以时”,遵循自然规律地利用动物。
“君子远庖厨”孟子说:“我曾经听胡告诉过我一件事,说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您看到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
您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到处死刑一样。
’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可见人在生活中伤害到动物的利益是不可避免的)1.1 不救之由归真堂供给熊胆产品多年,这铁一般的事实表明市场需求之强劲。
对于医学上争议熊胆产品是否可以替代,正反两方面的证据都有。
替代可行者认为其他植物用药成分或人工合成成分就可以替代熊胆汁制品,价格甚至更加便宜。
不可替代者指出熊胆汁制品可用于治疗胆结石、反流性胃炎、胆源性胰腺炎、酒精性和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胆汁淤积性肝病,帮助提高肝脏移植成活率。
由于这一市场是一个信息极端不对称的市场,因此普通人只能依赖专家知识,而当专家知识出现相互对立的时候,作为普通人是很难判断的,是以信念系统和路径依赖会在此发挥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宁可信熊胆汁有作用”。
即便完全没有用处,甚至对人体有害,也依旧可能成为一种畅销的产品。
比如说送礼,熊胆汁制品只要能成为一种礼品,就会造成庞大的需求。
类似的例子是中华烟。
实际上这个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即便存在熊胆汁制品是可以替代的,也不排除市场对熊胆汁制品的“需求”,尽管从科学上来说,这种需求可能没有任何道理。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在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从科学的来说不应该存在求神拜佛保佑健康的“需求”,但我个人从普陀山观察到的现象来看,保佑家人健康在求神拜佛的祈求中是高居前几位的。
而且从普陀山收到的“捐”来看,也是一直增长的。
所以市场的需求可能很怪,而归真堂这类企业的存在,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存在很怪但很强劲的市场需求。
回到都熊胆汁产品的需求上看,这一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尽管有可能会随着替代产品的出现和时间的推移而缩减。
但有市场需求这件事非常要紧,这还真不是个“熊”问题。
市场需求在,有企业生产满足需求,这中间有大量的人获益,都不用系统学习经济学,看看一些普及经济学思想的豆腐干文章就能知晓其中的道理。
但问题在于真实世界里很少有帕累托最优或者帕累托改善,在“熊”问题上就是如此。
“不救”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以熊养人”,且不说满足了市场“有争议的”需求外,至少企业也创造了就业。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好处。
至于说看不见的好处都延伸到了社会里,比如说归真堂的员工赚了钱捐赠给公益慈善事业,甚至就是保护熊的动物保护基金会。
在这种极端复杂的情况下,社会可能因此获得很大的收益,尽管要求救熊的人的效用会有损失,这个稍后再作分析。
总而言之,从功利主义的视角来看,“不救”是一种更大的“救”,至少一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了消费者效用,二来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了职工收入。
1.2 无形之手另一个需要实证检验的问题是归真堂的做法是不是已经“救”了熊,也就是说归真堂的出现是不是使得熊的数量增多了。
这里值得区分的是作为珍稀动物的熊与作为养殖商用的熊,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熊。
当然严格来说要限定的是“救熊”的目的是什么?这其实并不十分清晰,从功利主义的视角来看,至少有一点比较清晰,那就是如果因为有商业企业出现在养熊这个领域使得野生熊的数量增多,从珍稀动物名录中除名了,那么从结果上看这至少不违背“救熊”者的目的。
而进一步如果这个“商业手段”比“动物保护组织”更能有效保护野生熊并且增加野生熊的数量,那么反对企业的理由就不成立了。
1989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后,养殖熊增多,这有效缓解了对野生熊的需求。
也就是说,从减少捕猎威胁,有效保护野生黑熊的角度来说,归真堂这样的企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时至今日,野生黑熊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来自猎捕,而是来自适合野生黑熊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巨变,适合野生熊生活的区域减少所致。
例如公路和矿区的建设,破坏了野生黑熊的栖息地,这一威胁远远大于猎捕,而且猎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养殖替代。
因为养殖的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好处要远胜于成本高昂的猎捕。
所以对养殖黑熊企业的批评和打击对当下的野生黑熊保护而言没有帮助,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总体而言,结论如同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李波等人在《野生动物》2011年第四期的文章《中国黑熊及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中所称一样,“养殖业促进了对野生黑熊保护”。
1.3 反对什么反对者到底在反对什么呢?或者问保护黑熊的人到底要保护什么?我并不十分确定所有的提倡要保护黑熊的人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是保护数量还是保护质量?是保护野生黑熊还是保护养殖熊?是要用更温柔的方式取胆取代目前所谓的虐待还是其他?如果是保护数量,那么批评打击归真堂的路子就走错了。
如果是保护野生黑熊,那么批评打击养殖熊的方法还是错了。
所以关键的问题聚焦到是不是“虐待黑熊”上了。
也就是说动物保护主义者的确无法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确认打击归真堂的正当性。
在后果论上他们失败了。
因此不妨转换到义务论的角度,这个边沁与康德之争尽管已经有过繁琐而长期的争论,但对于边沁的态度可能有很大的误解。
为什么熊数量少就会成为一个问题呢?不太清楚黑熊消失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对人类生存发展带来怎样的伤害,但这种风险由于不确定性会被主观夸大,以至于为了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对珍稀物种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