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硅酮密封胶的分类及选用
20秒钟左右干燥, 不应有
白色粉末沉积. 底涂为易燃品
27
28
典型节点设计
硅酮耐候胶
29
GB14683对硅酮耐候胶的性能要求
项目 下垂度 mm 挤出性 s 表干时间 min 硬度 HsA 剥离强度 N/mm 拉伸粘结强度 MPa 最大强度延伸率 % 位移能力 % 加热失重 % 技术指标 <1 <5 < 180 20-50 >1.5 / / ±25% <5% 实验方法 GB/T 13477 GB/T 13477 GB/T 13477 GB/T 531 GB/T 13477 GB/T 13477 GB/T 13477 ASTM C 719 GB16776
•4.键能比较(KJ/mol) Si键 键能 C键 Si-Si 222 C-C Si-O 451 C-O Si-H 318 C-H
键能 318 345 413
5
6
典型节点图
硅酮结构胶
7
单组份/双组份结构胶 固化机理
出厂前已配制好 直接施胶 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反应, 形成硅橡胶的同时释放 醇类或酮肟类分子.
耐候胶要求有非常好的弹性恢复能力,
即受外 力作用伸长(压缩)之后能恢复到它原来的尺寸 并保护其粘附性能. 对配方的成本要求高 长期被忽略的重要指标
36
耐候胶宽度的计算
耐候胶的宽度由该地区的极限温度, 耐候胶的位移能力, 基材的热膨胀系数和结构公差决定. 常用公式:J=(100/x)•w+t+s J 最小接缝宽度 X 耐候胶的位移能力 w 热膨胀系数 t 结构公差 s 考虑地震等因素的参数
17
结构胶的技术指标
流动性
以
表征产品挤注涂敷时保持自有形状的能力,
方便工人施胶和修型. GB/T 13477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确定 为不大于4毫米, 高于美国ASTM C1184所要 求的4.3毫米, 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18
结构胶的技术指标
选用177ml聚乙烯筒,
挤出性
不安装喷嘴, 用气压为 0.34MPa的气动胶枪, 测定一次将胶全部挤出 的时间. 劣质胶因为添加过多的碳酸钙添料, 不得不大 量使用增塑剂, 造成对石材的污染或玻璃/铝 板幕墙的垂挂.
浪费少,用胶量计算准确, 按用量订货,批量使用不 会浪费. 最多的浪费不超过一支 胶.
每次冲洗机器浪费1220升. 施胶中断15分钟以上就 得用基胶冲掉已混合的 胶 打胶机维护麻烦,配件价 格高.
11
单组份/双组份结构胶 选用原则
手工施胶, 压力不匀,胶 缝不易密压, 容易造成 空腔 由表及里固化,受环境条 件影响大, 养护环境温 度湿度无保证则不能完 全固化
序号 1 流动性
项目 垂直放置, mm不大于 水平放置
技术指标 4 不变形
2
3 4 5
挤出性 , s 不小于
适用期, min 不小于 表干时间, h 不大于 固化后硬度
10
20 3 35-60
15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1997
序号
拉 伸 粘 结 性
项目
标准条件 拉伸粘结强度 88°C -29°C MPa , 不小于
30
老化试验
/
ASTM C 793
耐候胶的技术性能 抗拉强度
ASTM D412-83为哑铃型试件, 测试普通橡胶 ASTM C1135-90采用试件为在两块玻璃等基材之间注 造一个12.7X12.7X50.8的胶体, 于23°C, 50%湿度下 固化21天后测试, 检查胶体本身的抗拉强度及胶体与基 片的附着强度的综合特性.
25
结构胶施胶前应重视表面清洗
所有基材被粘部分都必须清洗,除去灰尘油污及金属离子. 应使用粘结性报告中指定的溶剂, 一般情况下可使用异丙 醇, 甲乙酮或75%的酒精, 避免使用二甲苯. 基本清洗方法: 两布法 不应使溶剂自然晾干, 以免污物再次沉积.
26
结构胶施胶前应重视底涂的使用
型材表面处理的多样化使得底涂日益普遍 仅使用本品牌底涂,在清洗溶剂完全挥发之后涂抹 洁净棉布快速均匀涂抹,
压力过大也易产生气泡. 在固化剂作用下内外同 时固化, 在配比精确的 前提下固化时间短, 固 化质量有保证.
12
单组份/双组份结构胶 选用原则
购买成本较高(参考价): DC795 38-40元/300ml SS621 30-32元/300ml 养护场地大 费用高
购买成本略低(参考价): DC983 32元/300ml SS622 25-28元/300ml 使用成本高
37
选用耐候胶应注意的问题
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的特殊要求 阳光板用耐候胶 北方地区冬季施工的特殊要求
脱醇型和脱酮肟型固化曲线:
脱酮肟型 脱醇型
38
39
典型节点设计
中空玻璃合片胶
40
一、中空玻璃对密封胶的要求
中空玻璃对密封胶的要求 一道密封,要求气密性极好. 采用以聚异丁烯(PIB) 为主要原料的丁基胶 二道密封要求高模量、粘结性好、耐老化性好、弹 性恢复率好, 对气密性 硅酮中空合片胶
41
常用密封胶的综合性能
品种
单组份聚 硫 双组份聚 硫 单组份聚 氨酯
位移能 力±%
12.5
弹性恢 复率
一般
预期寿 命
10年
耐紫外 线
开裂
耐臭 氧
开裂
热老 化
开裂
25
50
好
很好
20年
20年
开裂
好
开裂
好
变韧
好
双组份聚 氨酯
聚异丁烯
50
7.5
很好
无
20年以 上
13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1997
结构胶适用基材类别代号及示例
类别代号 适用基材 M C G 金属 水泥砂浆 玻璃 SR-2-MCG-GB 16776
标准代号 适用基材类别
S
Q
石材
其它
型别
硅酮产品系列 (适用于金属,玻璃,混凝土的双组份硅酮结构胶)
14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1997
9
单组份/双组份结构胶 选用原则
施胶方便灵活 软/硬胶枪便宜 工作点多 熟练工人确保施胶饱满. 气泵枪减轻工作强度
专用打胶机,投资大,维 护工作量大. 每班需作蝴碟测试和拉 断实验,占用时间. 打胶机须有专人负责 机器加压,施胶稳定
10
单组份/双组份结构胶 选用原则
20年以 上
极好
很好
极好
很好
极好
很好
单/双组份 硅酮
50
很好
30年
极好
极好
极好 42
各种密封胶的水气透过率(gm/m2/24hr)
品种 聚硫 聚硫 / PIB 聚氨酯 6-16 0.1-0.2 6-16 水气透过率
基胶加固化剂 充分搅拌混合 内外同时固化,基胶中结 合了羟基的进行缩合反 应, 结合了乙烯基的进 行加聚反应.
8
单组份/双组份结构胶 选用原则
在工厂按严密的配方,严 密的工艺条件生产,配比 和混合可靠. 间歇式生产会在灌装时 混合水蒸汽而产生结皮 甚至过早固化失效.
在现场搅拌,配比的不同 造成固化后胶体的性能 指标差异.
22
GB16776与 ASTM C1184技术指标对比 表 序号 项目 GB16776 ASTM C1184
1 流动性 垂直放置 水平放置 2 3 4 挤出性 , s 不小于 适用期, min 不小于 表干时间, h 不大于 4 不变形 10 20 3 3 4.3 不变形 10
5
6
固化后硬度
拉 伸 粘 结 性 拉伸粘结强度 标准条件 88°C
19
结构胶的技术指标
适用期
主要针对双组份结构胶 按照厂家规定的比例, 从两个组份混合开始计时, 20 分钟后其挤出性不低于10秒. 合片时不可片面追求固化的速度而盲目加大B组份的 比例. 相容性报告/底涂
20
结构胶的技术指标
拉伸粘结性
与玻璃等基材粘结组成实验样, 5个一组 养护14(单组份)和21天(双组份) 88°C鼓风干燥箱1h, 检查其高温性能 -29°C低温箱1h,检查其低温性能 标况下浸泡去离子水7天, 检查其耐水性能 按JC/T485规定, 温水浸泡紫外线连续照射300h,检查 其耐水耐紫外老化综合性能 标况和低温下不低于0.7MPa, 其余不低于0.45MPa, 美 国ASTM标准仅要求0.35MPa.
H H H ──C—O—C-O-[-C-O-]n- H H H
4
•3.硅橡胶(HTV和RTV) CH3 CH3 CH3 CH3 ──Si—O-[-Si—O—]n-Si—O—Si── CH3 CH3 CH3 CH3 ──Si—O-[-Si—O—]m-Si—O—Si── CH3 CH3 CH3 CH3
技术指标
0.7 0.45 0.7
6
浸水后
水-紫外线照射
0.45
0.45 20 10 无 无
粘结和內聚破坏面积%, 不大于 热 老 化 热失重, %, 不大于 龟裂 粉化
7
16
结构胶的技术指标
外观
外观关系产品的使用性,
也相对表征着产品内 在质量的变化, 所以国标除规定颜色外还规定 其表面状态和内在均质要求. 优质的基胶光亮细腻,固化后均匀致密. 双组份结构胶固化后若出现灰白的云状图纹, 表明搅拌混合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