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专享]辩论你应该知道的技巧

[VIP专享]辩论你应该知道的技巧

一、开头随便说说自由辩论几乎是大陆辩论赛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被很多人视为重中之重。

自由辩论分胜负、谁自由辩表现好谁获胜、接下来是比赛最为紧张激烈也是最精彩的环节,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自由辩论起源于新加坡电视台所举办的电视辩论赛,从1990年的亚洲辩论赛到1993年的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在我们可见的影像资料中,自由辩论都是比赛极重要的一部分。

新加坡制作为电视辩论赛的赛制,设立两队各4分钟的自由辩,原因很简单。

电视台出于转播需要,方便切换镜头;同时又为了增加比赛精彩度,双方你一言我一语。

所以一方坐下后一方才能站起来,镜头跟上,双方分开计时,此起彼伏。

谈及辩论风格,我认为很大程度由自由辩决定。

比如最早的花辩,无数华丽辞藻的堆砌,数不尽的排比修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借我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参见1997年之前的比赛。

之后自由辩风格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不同地域大抵存在这么几种。

2001年风光无限的武大引来众多模仿,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汉派打法。

其自由辩采用大量事例,平行例证,通过抛例子、讲段子稳步推进战场,语言风趣幽默,现场效果强。

到了05、06年,这种推战场的打法发展到了极致,由一般推变成强推。

以武汉大学为首,在华中地区乃至大江南北,蔚然成风。

自由辩论根本不理对面讲什么,统统自顾自的推,推完一个再推一个,“说完这个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个”,推、追、踩、结、转,技术动作之娴熟无与伦比。

推完三个战场,收工,场上两队都是如此。

其时,对技术的迷恋和追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随之后来的就是变革者的高喊。

汉派从神坛被推下地狱,各种痛定思痛、流氓无耻卑鄙、辩论已死等等,而有人在高喊的同时用得更为得心应手。

在大陆之外,台湾、马来西亚原本都是采用奥瑞刚赛制的政策性辩论,更像议员讨论国事,显而易见的不同就是没有自由辩。

在新加坡的电视辩论兴起后,马来西亚的辩手讲逻辑、重交锋,以攻代守,形成鲜明的短打。

台湾则分剑气二宗,气宗重数据资料,以治学严谨的态度对待辩论,自由辩多是不断举出某个期刊某篇论文中某个专家的研究,形成数据流;剑宗则重价值,自由辩多打打太极,好的坏的都承认,先都拿过来,再分一分挑出其中重要的,倡导无招胜有招。

我认为,对于自由辩而言,就是技术的较量。

因为其本身就是为了吸引眼球而设立,短时间内你来我往的说话基本无助于对论题的深入研究。

无论强推、短打、数据流,都是通过技巧把论点更好的展现给大家。

在双方的立论都没大问题的情况下,自由辩拼的就是哪边把论点更好地表演给大家。

毕竟立论已经在那里,不可能有队伍自由辩讲新论点,比的就是怎么讲老论点。

怎样的自由辩是好的,标准各一。

我认为就看场面优势,攻势压住、主线牵牢、多出时间,这些优势都是普通观众看得到的,自由辩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得到。

这些都要技术。

立论不错自由辩没打出来,立论不咋地自由辩打出来了,这两种我倾向后者,胜负再看看总结有没有人能力挽狂澜。

剑宗的打法在核心论点没有点透之前,自由辩忙于解释、节奏偏慢,场面被动,所以非得等黄执中来拯救世界。

这不是技术流的拥趸,而是理性的分析。

在内容优劣之外,立论讲明观点重清晰悦耳,质询或攻辩等求共识做铺垫,那自由辩万事俱备当然就得仰仗技术操作来好好表演了。

二、六个可见的悲剧1.四个人比不过一个人很常见的悲剧,在赛前的彩排中,熟悉立论、准备大量事例的上场四个人,有时候往往比不过一个人。

印象深刻,省赛前江超大神以一敌四,所向披靡。

这不是说这个“一”无敌了,不是说这个“四”实在太烂。

其实随便换个别的“一”来,也很可能敌“四”。

问题在哪里?一个人单兵作战,很清楚自己前面说了什么,后面要说什么,主线超牢,攻势连贯,一张嘴巴排山倒海。

四个人集团作战,不知道前面那人说了什么,后面我要说什么,主线游移,攻势卡壳,四张嘴巴还会自相矛盾。

于是悲剧发生了。

通过磨合培养默契,要多听队友说了什么。

事先准备的套路,队友打到这里轮你了,你就继续追着打。

队友临场反驳对方,轮到你了,你就得跟上接着反驳打。

经常性地没有扩大战果,打一下就走,只见四个人各自说各自的。

还经常性的一个点都由一个人一条龙反驳,只见某位同学不停地连续站起来。

其他人在看戏吗?因为没有倾听队友,接不上队友的思路。

不听队友说什么,只会东一下西一下,攻击点分散,攻势不连续,悲剧。

2.抢话出风头几乎场场都有的悲剧。

三个人一起站起来,几乎异口同声的一句“对方辩友”,意识到不对,坐下。

接着还是两个人站了起来,有甚者要连续三次以后才终于恢复到一个人都说话的局面。

或者三人同起,一人大臂一挥把另外两位压了下去。

抢话以后,节奏完全打乱。

这个大忌其实源于自身的爱出风头,对队友的不信任。

当然正面的讲是有责任心,勇于扛起大旗。

但更多的还是过于自我,少了很多团队的考虑。

一支成熟的队伍一定能够有默契,自由辩必定有人具有较多的开火权,有人牺牲作陪衬。

这点四个人必然有共识,大家一起准备一起奋战,看的是同样的资料,你想说的我知道,我能说其实你也能,何必去抢,多给队友一些信任。

同时,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我知道这话由你讲更好,这时要由你站起来缓一下节奏,那就让让有何妨呢?一个眼神的交流,嗯,放着我来!一个细微的触碰,好,交给你了!3.缺少现场反驳一味推进自己的战场,从来不理对方说什么,于是自由辩成了双方各自的独角戏。

你扔五个例子,我丢四个数据,拼吧,看谁的例子多,段子好笑。

完全自说自话,振振有词,这便是05、06年左右汉派强推的典型。

这其实源于理念上的一些偏差。

博取观众的信任、与对方辩友交流,这些倡导以及对强推的批判在后来很大程度扭转了这种过分的局面。

学会倾听,倾听对手说了什么。

哪怕是扣帽子也扣得有理有据、态度友善。

摘下对方的主要论点,结合赛前的准备。

那么就可以吹响反驳的号角了,抓漏洞什么的,还是需要连续性,火力集中且持续一段时间。

4.不知变通比缺少现场反驳更糟的是过度依赖准备,不知变通,事先准备了这些例子觉得非得都问出去,事先定好的计划觉得非得这么走。

天哪,于是只会默默地推战场,一个一个推,但其实对方压根没鸟你,爱推不推。

这往往是强推遇到短打时的悲剧。

没有一成不变的战术,没有只胜不败的套路。

瞬息万变的战场一定需要变。

对不同的对手用不同的战术,对不同的辩题用不同的战术,对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战术。

对手较弱,立场稍优,有大量事实证据,典型优势局,那必然预设强推战场,用排山倒海的事例压过去。

实力相当,缺少事实证据,又持反方,稍不利局,果断坚持短打,拆对方逻辑,削弱事实可信度,以攻代守。

立场明显弱势,辩题不好打,硬碰硬必死,那只能立论出奇招,自由辩拼技巧,争取拉平博取同情分。

偶像说有次打比赛,听完攻辩之后发现对方的线很偏,与己方事先预估不符。

这时自由辩果断抛弃所有材料,裸辩上阵。

因为偏的线自己没想到,必然有漏洞觉得对方不会这么打,对方打得就是出其不意,这时候就应该死命咬上去,狠狠咬。

如果还按事先老一套按部就班那就是死。

同样自由辩上来推了一会儿战场,发现对方不接招,居然短打。

那果断改变战术,也应该短打起来,直接见招拆招。

如果还傻傻推,等你推完势必留给对方1分多钟来鞭尸。

很多比赛中会发现,自由辩后期一方节奏突然加快,就是为了抢出最后的时间,不能洞若观火往往吃亏。

比赛中的选手必须具有大决断力,一人发起后就统一步调,该扔掉决不留恋,该死咬决不松口。

5.主线混乱拉牢主线是我认为自由辩制胜的重要指标。

对于弱势对手,强推战场的优势是通过大量事例追问,把对方带过来。

一旦一方技巧不足势必被对手带走,跟着对方的问题不停解释,自己的线已经没了,问题也抛不出去,完败。

对于接近的对手,短打能够通过逻辑进攻,拆解对方的主线,你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对面的线被冲得七零八落,羞于再提,小败。

观众在听完自由辩以后说,听不懂一方说什么。

那么必然这方主线混乱。

好的自由辩拉住主线,必然观点清晰、立场鲜明。

整个4分钟讲透一个问题,火力点集中、持续时间长,在不断的炒冷饭过程中,观众一次次的吸收、强化、再强化。

而推战场能较保险地展示自己的主线。

6.节奏过慢自由辩是短时间内表演论点,时间利用率尤为重要。

一方用时已满,一方还有大把时间鞭尸,用时这部分观众必定觉得多出时间的一方不错。

当然也存在完全压着打,一边被打得说不出话来,最后留了很多时间的情况。

提高时间利用率,每次发言只表达一个意思。

观众喜欢的是什么,此起彼伏嘛。

如果自由辩变成各自30秒的小反驳,那有什么意思。

作为观众台下看的时候,常常为场上选手着急,“一个意思表达好了还想再说,可以坐下了。

”有甚者,站起来,先反驳对方,再总结我方,最后抛问题,三个步骤非常完整,时间基本用去30秒。

没有必要的。

一次性大量信息的输入只会使场下听众们耳不瑕接。

左耳朵刚进去,右耳朵就出去了,不是自己出去的,因为第二层意思来了,把刚听的第一层意思赶了出去。

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讲了30秒,有效果的可能只有10秒,还可能因为厌倦感甚至负效果。

对手呢?乐呵呵地听你讲,时间花花地流走。

讲了30秒,他站起来只需要轻松地抽其中一句顺接下去就可以了。

说得多错的更多。

场下听众疲倦,对手也懒得听你啰嗦,队友更是压力大,不清楚你想表达什么。

你一口气问了对方三个问题,对方当然挑一个最简单地回答你就是了。

你一口气反驳总结再提问三部曲,对方不可能既回应你的反驳、反驳你的总结、回答你的问题、提自己的问题也搞个四重奏吧。

捡个容易的直接问回来,刚才你的长篇大论已经随时间飘逝了。

这是自由辩,不是驳论,不是攻辩小结,不是总结陈词。

所以,减轻压力,相信队友。

4分钟时间,尽量拉长,节奏带快,回合增多。

反驳漂亮,坐下,让对手头痛去。

总结漂亮,坐下,问句“是不是呢?”。

提问简短,坐下,越短的问题,指向性明确,对方怎么逃。

一次30秒的发言拆成三次10秒的发言,效果就出来了,信息量少了,接受度大了。

何必一次说完,留着给旁边队友等会说多好。

反驳总结提问三重意思,每次侧重表达一个,其余忽略或带过,由队友后面补充,层层递进,配合也出来了。

语速放慢,提问:“饭吃了吗?”简洁明了,对方不容易逃避。

噼里啪啦提问:“下课后有没有和某某去杏园吃饭?”过于啰嗦,对方随便揪了前提就逃走了,“我觉得杏园的饭不大好吃。

”这个到底算回答了吗?模棱两可。

三、强推技术详解任何一个技术必然是配合其他技术使用的,现今的比赛中也很少有队伍自由辩强推到底了。

对于某一优势论点,多采用强推,使优势进一步扩大。

哪些优势论点?一般辩题两个持方,有一方会具有较多的事实依据,有多数人支持。

比如“蚁族不应该坚守大城市”,这个对于蚁族的生存困境具有大量例子,租房十几平米、吃泡面盒饭、上班挤公交、看病看不起、工资低工作差等等围绕大城市生活境遇差这个点。

而支持大城市的则主讲拼搏理想,比较虚,面对对方事实层面的强推攻势,压力山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