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俄两国之间的货物运输状况分析 论文

中俄两国之间的货物运输状况分析 论文

中俄两国之间的货物运输状况分析第三小组小组成员:蒋婷婷、金孟德、李洁、李欣瑶、李碧莲、梁永刚、蔺亚男目录摘要 (1)一、中俄两国贸易现状 (1)二、中俄两国的主要运输方式 (2)三、中俄边境口岸在中俄经贸合作中的作用 (6)四、中俄边境口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五、对俄边境口岸发展对策 (8)六、总结 (10)文献来源 (11)【摘要】中俄两国作为相邻大国,已经建立起比较稳固和比较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合作关系,这标志着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以及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双边经贸合作快速稳定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俄已互为重要的经济技术合作伙伴。

【关键词】中俄、边境口岸、海运、公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正文】一、中俄两国贸易现状俄罗斯国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雄厚,与我国的经济状况形成互补性的格局。

中国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年来,我国对俄贸易发展极为中俄贸易正处于一个较好的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在俄贸易市场的研究,发展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这对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俄两国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两国的地缘优势得天独厚,在四千三百多公里相接壤的边界地区,银行结算、法律仲裁、质量监控和通关等多方面的制度与法规还不够健全,在缺少行业协调情况下,经营秩序混乱,这种混乱的贸易秩序又延伸到对方市场,导致两国贸易条件恶化,将会制约两国的经济贸易发展;进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的问题,我国自俄进口的商品是我方短缺、而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量将会不断的扩大。

出口商品中工业制品所占比重虽然很高,但大多属于初级加工、低附加值产品。

在进口产品中,初级产品比例过高,这种单一的进口商品结构,进出口商品结构受地域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改变;信息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缺少政府官方的信息渠道以及权威的中介信息机构所提供的信息,中俄企业无法了解中俄两国目前的市的信息,影响了两国企业间建立直接的经济合作关系。

二、中俄两国的主要运输方式世界许多地区发展历程证明,高效的运输系统对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十几年,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通过中俄边境4000 多公里的线上共有21 个公路、铁路、河道口岸的交通运输,每年中俄贸易总额已经达到80 亿元以上,贸易增长势头很猛。

目前,中俄之间的物流通道已覆盖了水陆空各个领域,中国境内与俄罗斯直接通航的机场数量并不多,且运费高昂,中俄两国贸易货物运输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两国货运仍以水运及陆路运输为主。

1. 中俄铁路运输的发展铁路运输具有运输能力大、安全性好及受气候影响小的特点。

中俄边界线长达4355km,中东部地区为4300km。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俄罗斯稠密的铁路、公路网大多集中在欧洲部分,而中国的则集中于东南部,两国接壤地区的铁路寥寥可数。

频繁的中俄贸易往来又过重地依赖铁路运输、口岸货场,造成了很多铁路口岸设施“提前退休”或者“超期服役”。

由于冻土病害等气候、地理因素,俄罗斯的列车时速一般只能达到50km 左右。

上世纪70 年代建成的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贝阿大铁路,线路病害率达27.5%。

而第一条西伯利亚铁路更是已经运营了100多年,线路的病害率达45%。

一些在俄罗斯做木材等生意的中国人都有过额外向俄罗斯铁路部门付出一定款项,以便能够得到足够车皮计划的经历。

此外,中俄两国铁路轨道间距还不相同,在边境地区等待中转更是一个费时、费钱的大难题。

目前铁路运输线路共有5条,如下所示:(1)通过满洲里铁路口岸,换装后接西伯利亚铁路运往俄罗斯各地。

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满洲里口岸不仅发挥了口岸功能,还带动了边境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满洲里市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铁路运输口岸基础建设都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2年满洲里口岸对俄罗斯物流过货量实现28172万吨,同比增长59%。

木材进口量在其大宗进口货物中仍占据着首位,同时,进口结构也出现了新变化。

2012年,满洲里口岸的木材进口量8829万吨,同比下降124%;煤炭进口量2353万吨,增长了30多倍;化肥进口1446万吨,同比增长324%。

(2)通过二连浩特口岸,在蒙古扎门乌德站换装,经蒙古过境运往俄罗斯各地。

(份额很少)(3)通过阿拉山口口岸,在阿拉山口口岸换装,经哈萨克斯坦过境运往俄罗斯各地。

(4)通过绥芬河铁路口岸,在海参崴口岸接西伯利亚铁路运往俄罗斯各地。

绥芬河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对俄陆路口岸,毗邻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对俄边境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尤其蔬菜、新鲜水果以及海鲜贸易等有效满足了俄远东地区生活和贸易需要。

2012年绥芬河口岸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达13亿美元,充分体现出绥芬河口岸对俄出口农产品的贸易优势。

此外,口岸自俄进口木材、化肥、纸浆等大宗商品有效满足了全国的需求。

(5)通过东宁口岸,公路运往海参崴口岸,接西伯利亚铁路运往俄罗斯各地。

2.中俄公路运输公路是中俄间另一条重要通道。

公路运输的优点是机动灵活,货物损失少,运送速度快,且投资少,易在全社会广泛发展。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铁路少,且河流通航期短,因而刺激了公路运输的发展。

该地区公路总长度为511 万公里。

满洲里市政府早在1996 年就在中俄边界桩西面中方一侧兴建了14条公路通道,由北至南依次为:后贝加尔斯克—满洲里、阿巴盖图—二卡、加林达—漠河、布拉格维申斯克—河、波亚尔克沃—逊克、巴斯科沃—嘉荫、下列宁斯卡耶—同江、哈巴罗夫斯克—抚远、波克罗夫卡—饶河、马尔科沃—虎林、图里罗格—密山、波格拉尼奇内—绥芬河、波尔塔夫卡—东宁、克拉斯基诺—珲春。

其中前两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内,最后一条位于吉林省内,其它11 条全部位于黑龙江省。

这些道路对中俄两国边境地方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中俄海运海运也是中俄间重要的货运方式。

东方港是西伯利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我国很多港口都有直达俄罗斯东方港的航线。

目前,东方港至西伯利亚的铁路上有22%的运量来自中国的测海地区。

在海洋运输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洋运输十分发达,在该地区10 个联邦主体中共有7 个濒临海洋。

在远东海岸线上共分布着32 个海港,其中包括22 个商港、10个渔港和约300 个小港口及港湾。

其中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大连港的距离约为2000km。

这个港口对中俄的经贸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运的基本特点是利用天然水道进行货物和旅客运输,运输速度慢但运输容量大,且运输成本较低。

目前,中俄远东地区共有14 条通过界河运输的水上路线。

依次为:哈巴罗夫斯克—富锦、哈巴罗夫斯克—佳木斯、哈巴罗夫斯克—哈尔滨、波克罗夫卡—饶河、哈巴罗夫斯克—抚远、下列宁斯卡耶—同江、巴斯科沃—嘉荫、波亚尔科夫—逊克、布拉格维申斯克—黑河、康斯坦丁诺夫卡—孙吴、加林达—漠河、凯拉斯推—胡列也吐、奥洛契—室韦、旧粗鲁海图—黑山头。

其中后三个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内,其他全部位于黑龙江省内。

4.航空运输中俄之间海陆空客货运近年增长势头强劲,双方将继续合作,采取进一步措施扩大运输量,正就合作项目的现状和前景交换了意见,并计划建立俄罗斯与中国地区间的航空直航。

重点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制定的标准(IOSA)规范俄航空运输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服务的竞争力。

到2020年,俄新增现代远程和支线客机数量将达到1500架,到2030年需求量将达到2000-3000架,包括用于满足“欧洲-亚洲”和“北美-亚洲”国际旅客中转运输的需求。

要继续对现有国际航空港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快中心城市航空港的改扩建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国际航空货物运输合作,发挥俄地理区位优势,提供航空货物运输中转服务。

中俄的交通运输业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针对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两国都在努力规划并开展建设,这将为中俄两国间日后经济合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中俄边境口岸在中俄经贸合作中的作用中俄边境口岸在中俄经济合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如满洲里口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位于内蒙古的东部,同时背靠东北三省,在经济活动中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联系密切。

同时,满洲里口岸向西部延伸能够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货物经过圣彼得堡、莫斯科,最后达到荷兰鹿特丹港,能够将货物远销到欧洲地区,在促进中国到俄罗斯物流及多边贸易上具有重要作用。

四、中俄边境口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尽管中俄边境口岸贸易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国的经贸往来,影响了两国的合作与发展。

(一)流传“中国威胁论”近年来,中国不断发展强大,为遏制中国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部分学术界以及政界人士常常散布“中国威胁论”,同时,中俄经贸合作中,一些中国商人以及劳务人员以非法途径滞留在俄罗斯,给俄方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在俄社会以及新闻媒体中也传播着一些中国会向远东地区扩张的谣言,对中俄贸易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俄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

(二)政府投资过少东北地区作为中俄边贸的前沿,其口岸发展历史悠久,但一些口岸设施已经趋于陈旧落后,政府对其投资相对较少。

主要表现在:国境桥超期服役、查验楼陈旧老化、货物检查场地以及旅客侯检场地过于狭窄等。

尽管国家近年也相继投入一些资金,但缺口依然较大。

(三)文化存在差异中俄边境地区处于两国交界地带,在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经济贸易交往中,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文化的烙印。

两国文化差异不仅仅表现在语言、宗教以及生活习惯上,更多地表现在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上。

尤其是存在着民族差异,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节俭、勇敢以及爱和平著称,俄罗斯民族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不断扩大生存空间、享受现有生活的因素。

当然,这与俄罗斯社会性质具有很大的关系。

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中俄边境贸易中常常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四)地理环境影响中俄边境口岸大多会受到季节的影响。

特别是一些水运口岸,并不是常年都开放的。

俄罗斯的阿尔山、阿日哈沙特以及额布都格就属于季节性的口岸,对于我国的漠河、黑河以及抚远等口岸,尽管有气垫船,但是在遇到寒冷的天气时,仍然不能够运输。

另外一方面,一些公路口岸都是比较低级的砂石路面,同时弯道比较多,线型又比较差,到漫长寒冷的冬季时,就会发生翻浆以及冰冻等现象。

这些因素等会严重影响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

五、对俄边境口岸发展对策(一)强化口岸经济意识在中俄边境口岸的建设中,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强化口岸经济意识,树立口岸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