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塘清淤回填首件
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及首件目的
1.1 工程概况
滨江大道位于扬中市滨江新城, 本项目既是东西向一条重要城市主干路,同时也是城市标志性景观大道。
道路红线宽64m,绿线宽100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公路一级。
西起扬中三桥连接线(K1+000),东至扬中大道(K7+071),全长 6.071km,其中上海分公司管段长4km(DK1+000~K5+000)。
道路沿线地质地貌:场地地面平均标高2.60米,地面标高相差不大,地势平坦,仅河沟或渠坝部位地势稍高(其标高 2.70-6.00m)。
场地现为农田(局部民居尚未拆除),河塘密布、沟渠众多,地基土层稳定性较差,深部土层稳定性一般,由于含软土、软弱土、液化土、局部位于鱼塘,根据设计要求,要采取适当的地基基础和结构加强措施和地基处理措施,方可进行上部道路建设。
1.2 首件目的
①、经过首件工程施工,摸索并总结一套适应本标段施工的合理组织以及施工机械、人员的配备方式。
②、经过首件工程施工,明确沟塘施工围堰、清淤、回填的施工工艺;明确碎石土及6%灰土的拌制工艺及检测方法;以及确保压实度的施工方法。
③、经过首件工程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指导全线沟塘施工并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④、根据规范和相关标准明确沟塘的质量检验方法。
2、施工工艺流程
本河塘清淤回填为正常填筑路段,
其施工工艺分别详见图1。
图1 正常填筑段落河塘清淤回填施工工艺流程图
3、主要施工方法
3.1施工准备
(1)测量河塘平面,画出河塘与周围地貌相对关系的平面图;
(2)对路基穿越的河塘测放出清淤界限,然后填土围堰;
(3)对于位于路基范围内的塘埂先进行清表;
(4)准备土方,在沟塘边安全范围内堆放,现场拌制碎石土、灰土备用,自检灰剂量合格后报监理组,待监理抽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回填。
(5)计划于 5月2日开工, 6月18日完工。
3.2排水
采用水泵将水抽到路基外相邻河塘。
3.3清除淤泥
(1)清淤前先测绘出河塘的原始平面。
(2)排水后布设横断面,横断面原则上与路中心线方向垂直。
形状、位置特殊的河塘断面按河塘中心线法线方向布设,并注明与所在线路桩号的关系。
横断面布设间距≤10m,纵向地形变化复杂时加设横断面,加设断面桩号尽量与设计文件断面符号相符。
横向地形变化时,加设测点。
同一断面横向测量距离<5m,单个河塘至少布设三个横断面。
(3)测量断面内及受影响河塘起终点的原地面高程、淤泥顶高程。
(4)清淤原则上采用泥浆泵冲淤,根据现场情况亦可采用挖掘机挖除。
淤泥挖除主要采用挖掘机进行挖除,特别优先考虑采用长臂挖机进行。
较小较窄的河浜可从两侧进行挖除,如图一;较深的河浜可先从两侧进行,然后分台阶进行逐阶清除,可用两台挖机上下配合。
一般情况第一步挖出的台阶(的)因含水量较大,挖机无法直接在上面工作,需要铺设路基箱板进行支垫,如图二。
图一
图二
当明暗浜中有厚软的淤泥浆而挖掘机等其它机械较难清除时,先用泥浆泵抽干,在浜底最低点形成集水井,让周围的淤泥中的水向其汇聚,经过一段时间可适当降低流质淤泥的含水量,然后再使用机械挖除。
挖除淤泥时要从周边向中间逐渐推进,不可东挖一块西挖一块到处乱挖。
快要挖到原状土层时要减小每次的挖深量,逐层下挖,不得超挖,不要轻易扰动挖后的土层,否则将会再次变成淤泥状土质。
淤泥挖除完成后在浜底最低处设置集水井,让四周的水分向集水井中汇集,然后用小型抽水机抽出,除集水井外浜底不得有明显的存水坑洼地。
挖出的淤泥要尽快运出工作场地,集中进行废弃/堆放,运输过程中要保证运输车辆的严密性,不可将淤泥遗漏在道路上,如有漏出的淤泥,及时用人工清理干净,不得污染周边环境。
(5)清淤后,对应于清淤前测量位置,逐桩测量淤泥底高程。
在放样过程中,应使用木桩在河岸上打出固定桩,确保清淤前后用同一个断面进行测量。
清淤放样宽度增加1~2m,防止淤泥滑移、污染作业面。
(6)除正常的报验资料外,按1:200比例绘制断面图、按1:500比例绘制平面图,图幅大小均采用A4图幅。
断面图分别标出相应的地面线、水面线、淤泥顶及淤泥底面线,计算清淤工程量。
同时根据既定原地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