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3)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3)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 “摇”、“舞” 动作幅度过大。唯 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 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 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 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 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 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 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 “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 交融的情景,增强诗的感染力。真是 一字生辉。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分析咬文嚼字的道理,学会咬文嚼字 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积累素材,揣摩借鉴文中的例证法
合作交流,探究问题
作者所举的五个例子分写说明了什么道理? 如:实例1:郭沫若改字,通过“你这……”
和“你是……”这两个句式的斟酌分析,得出 结论:“你是……”这个句式是不带情感的判 断,只是客观陈述语;“你这……”带有极端 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用在骂人 的句子中,特别够味,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改变了句式,就改变了 情感,需要用那个句式,需要我们仔细斟酌文 字,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而论证了本文 的中心论点。
套板反应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炼字练习一: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 友黄庭坚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月 梅花”
要求轻风和淡月后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你觉得哪一种添加更加合适?为什么
出推 练时 吻求
新陈 合精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课后思考
作者所举的五个例子分写说明了什么道理?
如:实例1:郭沫若改字,通过“你这……” 和“你是……”这两个句式的斟酌分析,得出结 论:“你是……”这个句式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只是客观陈述语;“你这……”带有极端憎恶的 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用在骂人的句子中, 特别够味,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句式不同, 情感不同。改变了句式,就改变了情感,需要用 哪个句式,需要我们仔细斟酌文字里传达的情感,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 观点。
布置作业: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 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三联 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走进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 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 等。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融贯 中西,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 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堪称一代宗师。
座右铭 1.恒、恬、诚、勇 。 2.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3.此时、此地、此身
实例
1.郭沫若改字 2.王若虚改《史记》 3.韩愈改诗 4.苏东坡写《惠山烹
小龙团》
5.柳腰桃面等套语
道理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字数不同情境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套用滥语全无新奇
文字和感情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字 数 不 同
情 境 不 同
思想感情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字 眼
境 不 同
不 同
答题要点:
1、这两个字在句中的含义。
2、这两个字所使用的手法。
3、这两个字所绘写的意境。
诗眼

义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
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
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
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
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手法、意 境
实例 1.郭沫若改字 2.王若虚改《史记》 3.韩愈改诗,即“推敲”故事 4.苏东坡写《惠山烹 小龙团》 5.柳腰桃面等套语
王若虚改 《史记》
韩愈改诗
郭老改字

(正面)苏

轼写《惠山
初步 文 进一步 烹小龙团》


套板反应

(反面)
艺术美
课文主旨
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玩留 索心
自刻 励苦
1.“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定义是什么?
2.“咬文嚼字”有哪些要求?方法以及 目的分别是什么?
3. 为了说清“咬文嚼字”的道理,作者 举了哪些例子?
1、 “咬文嚼字”的定义?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
2.咬文嚼字的要求、方法以及目的分别 是什么
要求: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 觉迷惑而轻易自满
故事一
话说明朝时有一位京官姓钱名宰,这天上早朝时可能迟到了,挨 了批评,心想,在皇帝眼皮底下为官真累,回家后发牢骚写了一首 诗,诗曰:
四鼓钟声起穿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本是在家发发牢骚,没想到这事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不高兴 了,于是,第二天上早朝时,在处理完公务后,皇上特意说起了这 件事,皇上说:“钱爱卿,听说你昨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错,但 如果改动一个字这诗就更好了。”钱宰一听吓得浑身发抖,心想这皇 上太厉害了,在我家里都安插了耳目,于是连忙说:“请皇上赐教。” 皇上说:“将‘嫌’字改成‘忧’字就更好了。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 “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 为“一字师”。
归纳小结
咬文嚼字,咬出意味,嚼出感情。 如此,方能读出文意,领会主旨; 如此,方能妙笔生花,一展才华!
积累素材 写作角度: 1.面对权威,不盲从,不迷信,要敢于质疑 2.勤于思考,常思常新 3.严谨的态度是成功的保证 4.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光
方法:处处留心玩耍,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 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目的: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严。(文学是艰苦的事情,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 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 到艺术的完美)
3. 为了说清咬文嚼字的道理,作者选了哪些 例子?
炼字二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 中的“早”字?
填“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 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 “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 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பைடு நூலகம்同学们说一说,“嫌”改为“忧”,有何变化。
朱光潜
走进作者,感受人格
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探析课文,咬文嚼字
积累素材,学以例证
咬文嚼字 话春晚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感受朱光潜先生的人格魅 力 2.整理把握文章,筛选信息,初步理解 咬文嚼字的内涵 3.理清课文思路,把握咬文嚼字的内涵 与课文主旨
查一查,咬文嚼字的含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 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 一味地 。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 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相关主题